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在社交媒体构建起全方位媒介化社会生活的现实背景和媒介与传播地理学成为地理学研究新方向的理论背景下,论文运用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以北京宋庄艺术区为例,探究中国语境下媒介与传播对地方的多重建构。研究发现,政府及主流媒体代表国家力量主导的传播领域,为实施地方品牌营造、地方形象重塑和发展战略转型,分别对宋庄艺术区实施了合法化、产业化与商业化三阶段的媒介建构策略。外部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对宋庄的媒介建构一方面服从政府塑造的宋庄作为文化艺术高地和打卡旅游地的形象,巩固了政府话语在地方传播和地方代言上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又基于短暂的在地体验揭示出一种与官方话语不同的地方意象。艺术家作为长期生活的内部群体,通过草根和非正式的短视频实践,自下而上地将宋庄建构成一个与其日常生活经验和私人情感密切结合的地方,打破了他者视角对自身主体性与宋庄真实艺术生活的遮蔽。论文从媒介地理学的理论视角通过提供中国艺术区的案例研究,丰富了地方表征与建构的研究成果,同时讨论了媒介地方与现实地方以及不同实践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理解宋庄的发展特征以及少被关注的中国艺术家的生活境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7月2日,厅党组发出《关于开展向丁长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后,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学习宣传丁长春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在全省上下掀起了学习丁长春同志的热潮。洛阳市国土资源局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及时下发了向丁长春同志学习的通知,并在局网站、公示栏、LED显示屏和手机短信平台等宣传媒介,号召学习丁长春同志先进事迹。该局将学习活动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周五  相似文献   
13.
《天文爱好者》2014,(2):55-57
我们熟悉的机械波是以物质为媒介的,电磁波不以物质为媒介,但它本质上是物质。而引力波呢,它由物质产生,但它本身不是物质而是丑控的波动,传播也无须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地图色彩跨媒介传递出现偏色现象的原因。对地图色域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图色域特征的地图种类划分方法,并指出针对每类地图设计相应色域映射算法的重要性。设计了一种面向线型设色地图的色域映射算法,该算法引入Sigmoidal型函数对地图进行明度压缩,对其色域点拟合出一条直线,把直线与明度轴交点作为映射中心点进行色域压缩。将该算法与ICC绝对色度意图映射法和SGCK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于前两者并能够很好保持地图的整体色貌及颜色对比度,可以提高地图跨媒介色彩再现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小说界》为我所用的传播策略中,作为期刊转型的有力武器,留学生文学在"可读性、世界性和新闻性"的视野中得到了整体凸显;它亦作为文学上海的重要表征被整合进入了海派文学传统之中,获得了继续发展的空间。但《小说界》对其定位也有随意含混的一面,与学术话语保持了一定距离,未能形成有关"留学生文学"的理性认知与整体观感。正是媒介话语在有序与无序间的张力关系,为考察文学存在的复杂流变提供了可能,《小说界》为留学生文学的研究保存了鲜活的文学现场。  相似文献   
16.
论通信网络的使用者形态:个人对通信媒介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紫  刘岩 《地理科学》1998,18(2):139-146
从个人选择通信媒介的理论和概念分析着手,提出了个人媒介选择结构框图,讨论了选择的传统障碍与相对障碍;建立了关于个人选择通信媒介的通用逻辑框模型,分析了媒介特殊效果和评估问题;从石家庄市1000名通信使用者问卷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模型作了概念层次上的检验,指出选择通信个人行为的总体特征是和年龄为最重要因素,受教育水平亦与此有关,性别等并不重要,以及不同地点的选择特性等。  相似文献   
17.
梁璐  符鸿燕  李九全  李苞容 《地理科学》2022,42(9):1566-1576
基于媒介地理学,以网红西安为切入点,结合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选取百度指数2017—2019年中国361个市域对西安市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分析网红西安虚拟空间建构的时空动态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时间上,2017—2019年西安市的网络关注度持续上升,季节差异显著,月际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前兆效应”。② 空间上,胡焕庸线以东区域的西安市网络关注度高于界线以西区域,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东部省(市、自治区)大多为高关注度区,省会城市普遍高于该省其他城市,且西安市网络关注度显著热点区和显著冷点区连片分布,次热点区围绕显著热点区分布。③ 影响因素上,气候舒适度、闲暇时间及网红形象符号是影响西安市网络关注度时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客源地互联网发达程度、年龄结构、GDP规模、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及两地的地理空间距离是影响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其它因素影响力较弱。可见,媒介通过日常生活中城市居民的空间实践,重构了城市形象,同时也形塑了“人–媒介–城市”互动的动态虚拟空间,成为现代城市空间生产及实践重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8.
王维涛  张敏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6):1082-1096
随着近年地理媒介逐渐兴起,城市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中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技术物品与符号表征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地理学中早先存在的“虚拟/实体”二元论亟需理论革新。作为媒介研究的“空间转向”与地理学研究的“传播转向”的产物,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发展蕴含突破二元论的张力。论文梳理了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主要议题和研究框架,以期促进国内地理学与媒介传播学者的学术对话,扩展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西方媒介与传播地理学建立在后现代和后人类思潮影响下的动态关系性媒介与空间观之上,以纹理(texture)、移动性、物质性和具身性为核心概念。既有议题主要聚焦于数字媒介与后人类媒介空间性,数字媒介表征和算法逻辑支配下的混合空间政治,以及移动媒介带来的混合空间体验。论文借用“第三空间”概念,将其作为媒介与传播地理学超越原有二元论的潜在方向,并认为物质性和具身性构成了媒介与空间的本体论联结之处,促进国内跨学科的“媒介—空间”理论建构,为媒介城市发展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疾病传播影响的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综述评估各类模型在媒介传播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首先对媒介传播性疾病的流行及其与气候特征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评估模型的种类与评估方法,包括气候因子决定性模型和数理统计学模型两大类,并分别以疟疾、血吸虫病和登革热等3种媒介传播性疾病为例,列举了两类模型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与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气候变化对媒介传播性疾病传播影响的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今后研究要评估气候变化对疾病传播造成的已有影响,预测未来影响范围与强度及预见未来变局,并提出科学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吴明光 《测绘学报》2012,41(2):291-297
颜色设备相关性的特点导致地图在跨媒介再现时容易出现丢色、偏色等现象,影响地图视觉效果,甚至传输错误的属性、数量等信息。从地图色域特征出发,将地图色域映射问题转换为目标设备色域约束下的地图色域离散点云形变问题。进一步引入Delaunay剖分和几何矩,定义CIE1976LAB色空间下地图色域形变的目标函数,给出全局最优解的求解流程。将算法结果与ICC再现意图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保持地图整体的色貌特征以及局部图斑之间的色彩对比、连续等色彩特征,能够显著提高地图跨媒介地图颜色复制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