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7篇
  免费   2558篇
  国内免费   2978篇
测绘学   466篇
大气科学   1516篇
地球物理   2265篇
地质学   10295篇
海洋学   428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258篇
自然地理   2316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50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618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476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979篇
  2013年   724篇
  2012年   851篇
  2011年   966篇
  2010年   825篇
  2009年   850篇
  2008年   922篇
  2007年   673篇
  2006年   726篇
  2005年   655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507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369篇
  1995年   356篇
  1994年   268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4年   4篇
  194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合川地区须二段复杂构造条件给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带来了极大挑战,特别是对地应力大小、方向及展布规律的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区工程甜点优选、水平井井位部署及压裂改造施工。在研究区目的层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众多问题都与地应力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油气勘探开发对深层地应力研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对于油气田开发有着重大意义。本次研究主要是基于岩芯、测井、实验测试分析等资料,采用声发射实验、测井解释地应力大小方法、岩芯古地磁定向实验测试方法、电成像测井资料解释地应力方向方法和地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来开展合川地区须二段现今地应力场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二2亚段三向应力具有最大主应力>垂向主应力>最小主应力的特征,西南部三向应力值相对较小;而东北部三向应力值较大;在主河道砂体分布区的两向差异系数相对较高,分布在0.165~0.185;而在断裂带内部的两向差异系数最低,为0.100~0.125。西南部地区布井更容易形成体积缝网系统,合川地区须二2亚段砂岩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W-SEE;合川地区三向应力关系符合走滑断层的应力状态,且最大水平主应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942.
权志高  张甲民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2):113-117,124
新疆大南湖地区的层间氧化带发育层位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第二、三岩性段砂砾岩,以褐黄色为主;层间氧化带具多层性,埋深31~343 m,厚度2~138 m;层间氧化带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原生带;铀矿体主产于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新构造运动形成的最终构造格架控制了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方向和基本形态,不同粒度且非致密结构的砂砾岩和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沉积则决定层间氧化带发育的厚度和规模,由南向北流的承压地下水造成区内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呈向北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3.
依据省际交界地区主要城市与各自省会城市邻近程度,以“(空间距离)驱动机制+(经济发展水平组合模式)类型”为亚分类依据,将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细分为完全邻近、局部邻近和无邻近3种亚类型。以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为例,运用引力模型等方法,分析局部邻近弱弱型省际交界地区次区域网络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8—2020年,区县节点发展潜力普遍提升,但节点的辐射强度、辐射方向未发生较大变化,市辖区仍是带动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2)各省内县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但边界屏蔽效应依然明显,河南省和安徽省境内仍以市域强联系为主要特征。(3)鄂豫皖省际交界地区已形成三级次区域网络,且距离省会城市越近,县域经济联系越强,次区域网络越趋于完善。以河南省信阳市为分析重点,揭示了在行政区边缘化和经济区排他性的双重作用下,“小马拉大车”式的区县联系是自身介入区域发展不足的空间表现。  相似文献   
944.
<正>1研究背景云南地区目前地震条带异常显著,共有4个条带。利用地震条带进行地震三要素预测的难点是发震时间的预测,一是条带形成本身所需时间较长,二是从条带解体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据统计结果显示数据比较离散(吕坚等,2016;李莹甄等,2011)。本研究根据地震条带的严格定义和识别规则,结合《中国震例》和已有研究结果,对川滇地区MS≥6.0地震前地震条带异常出现及图像进行重新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地震条带形成后到预测地震发生前,条带及周边区域地震活动动态变化,如地震平静、增强、丛集、地震窗、震群等,拾取可能的短临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945.
946.
李昌珑  高孟潭 《内陆地震》2021,35(3):205-215
分析中亚—中东地震危险性模型和中国模型在南天山—帕米尔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模型特点,重新划分面源潜在震源区,重新确定新潜源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使用南天山—帕米尔地区的断层资料建立了断层震源模型,并计算断层震源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将面源和断层源结合,使用协调后的模型计算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研究表明,使用断层源模型后,帕米尔高原几...  相似文献   
947.
用树木年轮重建伊犁南天山北坡西部的降水量序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采自伊犁地区南天山北坡11个采点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每个采点的3种年表。通过单相关普查发现,标准化树轮年表序列与当年1~5月的降水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该时段降水与树木年轮生长呈正相关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利用新源上限(XNAUt)、昭苏上限(ZUt、ZUt 2)和特克斯下限(TLt)4个标准化树轮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该区域在该时段的降水量。经交叉检验,所得重建方程是稳定可靠的,重建的降水序列是可信的。通过分析发现:伊犁地区南天山北坡300年以来1~5月的降水大致经历了6个偏湿阶段和6个偏干阶段;有2.0~2.8年、24.8年、28.3年、33年、99年的变化准周期;在1909年发生由多向少的突变;1740年、1870年发生由少向多的突变,其中又以1870年前后的突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48.
将轮台天山南麓山前平原中下部自北至南分为4个地貌带:洪水剥蚀带、溢出带、三角洲带及两河交汇区带。并以土壤电导作为积盐程度的指标,分析了天山南麓山前平原4个地貌带土壤盐的分布特征:溢出带和三角洲带土壤盐分含量高,两端洪水剥蚀带和两河交汇区带盐分含量低。物种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自北至南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数量都在下降,洪水剥蚀带主要为柽柳群落、琵琶柴群落,溢出带主要为柽柳群落、盐节木群落、盐角草群落,三角洲带及两河交汇区均为柽柳群落。通过相关性分析,土壤盐分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土壤盐渍化的变化明显影响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群落类型的空间分布和演替。  相似文献   
949.
以鄂尔多斯西缘地区(34°N—42°N,103°E—109°E)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研究区域内14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的116条强震记录(1≤MS≤8),采用加速度反应谱法,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拟合鄂尔多斯西缘地区kappa值与震中距的线性回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西缘地区强震台站高频衰减参数k...  相似文献   
950.
利用攀枝花幅(永仁幅)、会理幅、盐边幅、米易幅、盐源幅和西昌幅共6个1:20万图幅的区域铂、钯地球化学资料,运用了数据滤波处理方法圈定铂族元素异常.讨论了水系沉积物中铂、钯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与峨眉山玄武岩、基性-超基性岩等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并做了该地区铂族矿产的找矿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