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6篇 |
免费 | 157篇 |
国内免费 | 2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76篇 |
大气科学 | 216篇 |
地球物理 | 124篇 |
地质学 | 417篇 |
海洋学 | 148篇 |
天文学 | 98篇 |
综合类 | 138篇 |
自然地理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14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72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55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1937年 | 2篇 |
192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西藏波密县天摩沟“9·4”特大泥石流灾害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貌地质环境、地面气象要素、大气环流背景、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卫星资料等方面,着重分析诱发灾害的气象条件,对2007年9月4日西藏波密县古乡天摩沟发生的一次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事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前期气温持续偏高,加剧冰川融水,加上9月4日凌晨出现强降水,天摩沟地形高度落差大、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水源、能量转化和物源三种条件同时满足^[1],是造成这次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92.
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30~60天振荡强度年际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197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观测站降水资料, 研究了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多寡与30~60天振荡 (ISO) 强度年际变化的联系。结果表明: 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台湾海峡地区及西北太平洋低频能量变化相关显著。定义了ISO强度指数, 对ISO强度指数高低年夏季低频降水以及低频环流的位相合成表明: 高指数年主要通过存在于南海—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低频气旋、 反气旋系统的交替活动来影响副热带高压的进退, 从而引起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异常; 低指数年江淮流域夏季降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及强度变化的影响, 降水异常区主要位于江南地区。进一步研究表明, 非30~60天低频降水扰动与低频振荡强度也有很好的相关。低频环流对双周以及天气时间尺度环流变化可能存在调制作用, 这种作用对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年际异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天船井水位映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天船井水位自开始观测以来的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得到其正常动态后,分析认为,该井自观测以来共出现了5次明显异常,异常特征多以下降型负异常为主,异常表现出明显的下降-最低值-回升过程,异常的持续时间较长,在每次异常过程中均有多次中等地震对应。在异常的判定上,水位下降幅度应在30cm以上。同时文中也提出了天船井水位观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4.
华东地区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本文利用ARPS(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同化多部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和常规地面探空观测资料,对2009年8月17日发生在我国华东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利用模拟输出资料,分析该飑线过程的动力和热力特征和对流线单体后向新生的环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在飑线系统初生阶段,从飑线后部(北方)的团状对流系统的低层MCV(mesoscale convective vortex)中南下的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激发强对流,促进飑线发展;随着飑线系统的发展和南移,团状强对流系统的低层MCV的气旋性环流对飑线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飑线本身产生的低层冷池向外辐散的冷空气与环境场西南暖湿气流辐合成为飑线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2)本次飑线系统属于典型的后向新生型飑线,由4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流线合并而成,对流线上对流单体的后向新生是动力和热力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一定的对流抑制能量促进对流有效位能的累积,也需要一定的环境风场垂直切变、低层风场的辐合和水平涡管向垂直涡度的转化。 相似文献
995.
全球扭转构造体系不仅是球面现象,而且波及整个地球.本文着重指出地球圈层耦合扭转的机制,揭示该机制对于板块构造的控制规律.赤道面与银道面的交角达62°36′,当银心从北天球移动到南天球时,在公转离心力的驱动下,塑性地幔将向南半球运移而大陆板块则向北半球漂移,从而导致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和两半球的相对扭转.地球的大陆漂移的节律与银河系涡旋周期一致,太阳系内旋转状态相同的行(卫)星与地球同步扭转. 相似文献
996.
《地理空间信息》2016,(11)
详细介绍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测量首级控制网的布设、测量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 ;由于加速器设备以及二级控制网点布设在地下隧道,因此研究了地面至隧道30 m高度投点对中及仪器量高的方法。采用Wild NL投点仪投点以及AT401激光跟踪仪量高,可达到1.5 mm对中以及1 mm量高精度。平面控制网测量采用GPS静态观测,TBC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GPS椭球投影变形进行了分析,选择合适的抵偿投影带,并将投影后距离与全站仪测量距离进行对比可知,投影变形小于0.5 mm,从而验证了GPS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为了保持与独立坐标系统的一致性,提出将GPS无约束投影坐标进行固定一点一方向旋转平移变换,并与前期坐标进行对比,标准偏差为1.2 mm,说明该成果正确可靠,可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997.
998.
采用密闭容器加水的热模拟方法,从生烃组成特征、生烃量等方面,探讨了含铀矿物对烃岩热解生烃过程的影响.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暗色泥岩和煤岩样品中加入含铀矿物后,气态烃和液态烃的生烃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其中煤岩的气态烃产量平均增加值为34%,而泥岩样品平均增加值也达到了30%以上.液态烃产率分析表明,含铀矿物也促进了泥岩和煤岩的液态烃产率.从泥岩氯仿沥青'A'族组成分析发现,加入催化剂后泥岩的饱和烃和芳烃在高温阶段具有规律性的明显增大的趋势,反映出非烃和沥青质甚至不溶有机质向相对稳定的饱和烃转化以及芳烃随演化程度增加的高聚合作用.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放射性铀对油气生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1000.
延边地层区晚石炭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延边地层区的晚石炭世地层有两种类型,一是原地系统的天宝山组,二是外来岩块,包括原山秀岭组,并建议停止使用山秀岭组一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