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有句名言:“人类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这样写道:“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宇宙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但通过我们的观察与思考,它至少有一部分已为我们所了解。人们凝目瞻望并苦思冥想着这个世界,为它所诱惑着,就仿佛它能为人们带来一种解放。的确,我已经看到,有许多我所崇敬和钦佩的人物,正是在对这一事业的专心致志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中,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和安宁。”  相似文献   
12.
在魏晋诗人笔下,山川河流已不纯粹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成为了包含着诗人复杂情感的有生命、有性格的载体,其表现了诗人对茫茫宇宙的无穷探索及对个人短暂生命价值的无限追求,山的崇高伟大与水的深邃绵邈融汇成了作者的主体人格意识,这种物对人的异化具有异常丰富的内涵,是天人合一传统思想在诗歌领域的革新,无论自觉与否,作者都在力图达到这种物我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张俊芳 《吉林地质》1998,17(1):58-62
“天人调谐”、“天人合一”观朴素地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在对事物的观察、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综合性、协调和统一性;要求科学活动注重人伦,强调“人和”,严密纪律,崇尚集体协作。这种科学观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表现出中国传统科学观的独特品格,不仅曾引导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走向世界,指导中国近代科技走出低谷,并且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整体化、社会化趋势相一致,能够成为科技事  相似文献   
14.
走进贵州的山山水水,错落有致的石板房、鳞次栉比的吊脚木屋、多姿多彩的风雨桥,会依次映入你的眼帘。远离城市喧嚣,在群山万壑闾与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为伴,你的心境会立刻静化。  相似文献   
15.
王琦 《地球》2011,(3):88-92
中国最美的乡村——丹巴 甘孜州丹巴县的山寨是嘉绒藏寨乃至整个藏区最具特色的山寨,其中尤以甲居、中路、聂呷、革什扎和巴底乡最为突出。几百幢的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的古典诗词篇什众多,这些熠熠发光的文学明珠,显示出古人观察自然的细致入微,闪烁着古人洞悉社会的智慧光芒。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那些流淌在古人笔端的湿地风景、动物植物影像,那些萦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泉城济南的空间发展战略为“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此举可谓“天人合一,巧夺天工”。这一睿智大手笔的规划,令世人瞩目。现就其南控红线确定和线内山区的开发保护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赏石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承德载道,天人合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其自身的和谐多姿,向世人展示着自然的奥妙和人生的哲理。观赏石文化到底起源于什么时候,在石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应该说是观赏石文化的萌芽时期,随后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兴起时期,唐宋的繁荣时期,明清的鼎盛时期。从春秋战国到清末,涉及观赏石的著作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生态危机,西方人开始琢磨中华文明古老传统。而他们最感兴趣的竟是我们老祖宗是如何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他们居然还把“天人合一”翻译成“宇宙共振”。为什么中华民族及其文明能延续和传承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理念、伦理与制度充满着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生活方式实践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我们的历史传统延续着这种深刻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20.
正题名:《独俏一枝春》题诗:梅石生历山,独秀吐芬芳。吾爱历山梅,尤珍一品黄。清气袭人意,千里暖心房。重金何足惜,快乐永珍藏。石种:历山黄梅石规格:13×24×6cm题名:太空高奏"东方红"题诗:"长征一号"惊天地,人造卫星傲太空。圆梦中华谱新篇,太空高奏"东方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