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50篇 |
免费 | 719篇 |
国内免费 | 11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0篇 |
大气科学 | 119篇 |
地球物理 | 846篇 |
地质学 | 3032篇 |
海洋学 | 400篇 |
天文学 | 21篇 |
综合类 | 167篇 |
自然地理 | 1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120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91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154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179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171篇 |
2007年 | 191篇 |
2006年 | 229篇 |
2005年 | 200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33篇 |
1999年 | 128篇 |
1998年 | 132篇 |
1997年 | 125篇 |
1996年 | 159篇 |
1995年 | 162篇 |
1994年 | 133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6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4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赵葵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25(4):60-60
2005年10月27—30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内生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大会在美丽的古城南京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5篇,来自全国各地的3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1)同位素新技术、新方法与新理论;(2)岩浆岩年代学与同位素示踪;(3)大陆动力学与壳幔物质循环;(4)矿床同位素定年与成矿示踪。 相似文献
72.
73.
74.
M.Veerayya 《海洋地质》2002,(1):52-65
在印度西大陆边缘外的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和浅层剖面都揭示了在内陆架上有空白反射、反射波终断与渗流相伴生的形式出现的声学屏蔽特征的存在。这些屏蔽现象揭示了富含气体沉积物的存在。在外陆架-中陆坡地区,那些麻坑地形及上覆水体中突出的羽状流都清楚地表明有气体从陆坡沉积物中渗流出来,而正是这种渗流反映了源岩的存在。地震剖面也揭示了中-下陆-陆隆地区存在着似海底反射波(BSR),同时推测认为存在着气体水合物。BSR大约出现在海底之下300-600ms(TWTT)、水深525-2200m的范围内,它们偶然地呈不连续特征。在BSR之上同样也可以见到清楚的反射空白区及声学空白带。相反,杂乱/或散射的双曲线反射波则出现在BSR之下,这可能是富含气体沉积物存在的一种反映。褶皱、底辟构造及断层均存于陆坡-陆隆区,它们可能成为流体及甲烷气体从深部向上运移的通道及圈闭。 相似文献
75.
1 8 0 1和 5 34站位的侏罗纪地层1 .1 80 1站位的放射虫ODP80 1站位始钻于 ODP1 2 9航次期间 ,并且是太平洋中对侏罗纪洋壳进行采样的惟一位置 ( 1 8°3 8.5′ N、1 56°2 1 .6′ E,Pigafetta海盆 )。ODP1 85航次在 80 1 C孔钻入洋壳的深度为3 41 m。首先使用 HCL溶液分离出样品中的放射虫 ,然后用稀释的 HF( 1 %~ 3 % )除去碳酸盐组分。本文运用了放射虫个体组合带 ( UAZ)和 Baumgartner等 ( 1 995)的分类法。80 1 B孔的 1 2 9-80 1 B-3 7R-1 ( 0~ 6cm )和3 9R-1 ( 8~ 1 1 cm)样品中发现了保存中等至保存好的放射虫。1 2… 相似文献
76.
在1993—1994年间,俄罗斯“罗加乔夫教授”号科学调查船,在大西洋15°20′N处的转换断层以南35海里处发现新的活动热液场。它的存在与原先的推测一致,曾在底水中发现异常的甲烷和锰(Klinkhammer等1985;Bougault等1993)。相似的硫化物沉积曾在14°54′N即紧靠裂谷峡谷东壁底部的摄像中出现(Eberhart等,1988)。 相似文献
77.
<正>火山、熔岩、暴雪、冰川,这些本该格格不入的词语却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国家之中——冰岛。它是由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板块不断挤压、板块张裂后引起火山喷发、岩浆涌出形成的神奇岛屿,岛上的裂谷至今仍沿西南至东北贯穿全岛,被称作地球的伤痕。而近北极圈的高纬度位置,也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气候环境,勾勒出这个星球上最类似月球的地形。这个冬日,我终于踏上了这块魔幻的土地,誓要看尽它银装素裹下的万般风情。 相似文献
78.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板内8级大地震活动过程和趋势预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是全球 8级大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 180 0年以来该区板内 8级大地震共发生了 16次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 (36 .1°N ,90 .9°E)是在 195 7年蒙古 8.3级大地震之后 4 4a发生的。研究表明该区 8级大地震的活动过程可能存在相对平静 (1812— 190 2年 )和相对活跃 (190 3— 195 7年 )交替的幕式或轮回过程的性质。 195 7年蒙古地震之后可能是一次新的轮回开始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是新轮回的第二次地震 ,按照轮回过程中事件发生频度是时间的指数函数关系的假定 ,该区下一次 8级大地震可能约在 2 0 2 6年发生。如果假定该过程相当接近泊松过程。那么 ,在 2 0 0 5 ,2 0 10年和 2 0 15年前至少发生一次 8级大地震的泊松概率 ,分别是 0 .2 9,0 .5 3和 0 .70。 相似文献
79.
我国花岗岩型铀矿床集中产出在华南陆壳成熟度较高的特定部位,其特征是:地壳厚度大(莫霍面深度大干36km);陆壳增生范围宽(1000km以上),地壳铀含量偏高,其中沉积壳层平均铀含量为5.69ppm,花岗岩的平均铀含量为10.5ppm。产铀花岗岩体的源岩物质来自地壳,是陆壳多次增生和重熔分异的产物。对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物质成分、元素组合及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岩石,是华南地壳多次活化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0.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两类橄榄岩——以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大陆俯冲碰撞带中地幔橄榄岩的基本特征和成岩类型,并重点讨论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不同性质的橄榄岩及其成因。根据岩石学特征,我们确定柴北缘超高压带中发育有两种类型的橄榄岩:(1)石榴橄榄岩,岩石类型包括石榴二辉橄榄岩、石榴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石榴辉石岩,是大陆型俯冲带的标志性岩石。金刚石包裹体、石榴石和橄榄石的出溶结构、温压计算等均反映其来源深度大于200km。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橄榄岩的原岩是岛弧环境下高镁岩浆在地幔环境下堆晶的产物。(2)大洋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与变质的堆晶杂岩(包括石榴辉石岩、蓝晶石榴辉岩)和具有大洋玄武岩特征的榴辉岩构成典型的蛇绿岩剖面,代表大洋岩石圈残片。这两类橄榄岩的确定对了解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性质和构造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