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507篇 |
免费 | 4990篇 |
国内免费 | 69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252篇 |
大气科学 | 167篇 |
地球物理 | 5286篇 |
地质学 | 24399篇 |
海洋学 | 1356篇 |
天文学 | 37篇 |
综合类 | 1535篇 |
自然地理 | 4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3篇 |
2023年 | 782篇 |
2022年 | 1063篇 |
2021年 | 999篇 |
2020年 | 863篇 |
2019年 | 967篇 |
2018年 | 778篇 |
2017年 | 871篇 |
2016年 | 936篇 |
2015年 | 992篇 |
2014年 | 1457篇 |
2013年 | 1104篇 |
2012年 | 1436篇 |
2011年 | 1370篇 |
2010年 | 1149篇 |
2009年 | 1290篇 |
2008年 | 1295篇 |
2007年 | 1114篇 |
2006年 | 1191篇 |
2005年 | 988篇 |
2004年 | 1084篇 |
2003年 | 1043篇 |
2002年 | 1108篇 |
2001年 | 1120篇 |
2000年 | 971篇 |
1999年 | 977篇 |
1998年 | 943篇 |
1997年 | 939篇 |
1996年 | 937篇 |
1995年 | 912篇 |
1994年 | 846篇 |
1993年 | 714篇 |
1992年 | 755篇 |
1991年 | 623篇 |
1990年 | 574篇 |
1989年 | 452篇 |
1988年 | 110篇 |
1987年 | 109篇 |
1986年 | 65篇 |
1985年 | 46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33篇 |
1978年 | 10篇 |
1977年 | 11篇 |
1975年 | 10篇 |
194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用三维非连续变形与有限元相结合(DDA+FEM)的方法,在青藏川滇地区三维构造块体相互制约的大背景中,通过用GPS资料做位移速率边界约束和震源机制约束,计算得到研究区的初始位移场和应力场与该地区GPS测量结果和震源机制分布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数值模拟1997年玛尼7.9级大震的发生过程,研究大震引起研究区各块体边界断层应力状态变化的特征.(1)发震断层两侧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最大水平位错大约7 m;(2)深部位错面上位错分布与用地震波资料震源反演的结果类似;(3)最大差应力变化等值线图与由星载D\|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场图像相似;(4)地表垂直位移表明地震断层面略向北逆冲.计算模拟得到了玛尼地震发生引起青藏川滇地区构造块体系统各边界断层上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分布,表明玛尼大震的发生除了使其发震断层的两端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应力进一步集中外,位于上地壳层上东昆仑断裂中段的2001年昆仑山8.1大震(H=11 km)发震断层段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约2 MPa,位于中地壳层上喀拉昆仑断裂带中的2008年改则6.9级地震(H=30 km)发震断层段的库仑破裂应力也增加约0.7 MPa,可见这两个已接近破裂强度地段的失稳对发生大震起了一定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也表明:作者发展的三维DDA+FEM方法能有效地用于大震活动与各构造块体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2.
绥滨盆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我省著名的集贤煤田隔松花江南北相望,为一北东向展布的中生代构造盆地,面积约4850平方千米。通过对本区钻孔化验测试数据分析,研究煤中微量元素产生特征,从而深入总结绥滨煤田古地理、成煤环境和煤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3.
西昆仑北段玛尔坎苏地区探明的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近年最重要的找矿成果之一。该锰矿带构造上属北昆仑晚古生代弧后伸展盆地,其构造动力学背景为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于塔里木地块之下形成的弧盆体系。锰矿体主要发育于晚石炭世喀拉阿特河组含炭泥质灰岩夹薄层灰岩中。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菱锰矿(75%~95%),次为软锰矿、硫锰矿及少量黄铁矿等。含锰岩系岩性和岩相学研究表明,玛尔坎苏锰矿带属典型的海相沉积锰矿床,其矿床成因可能与晚古生代半局限盆地沉积和海底热液活动有关。海底热液活动可能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含锰岩系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玛尔坎苏锰矿沉淀时的水体环境为常氧条件,而矿层下盘(部分)岩系的岩性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沉积时的水体环境为低氧—贫氧条件。玛尔坎苏锰矿带锰矿石具有负的δ13C值(-23.3‰~-10.0‰),推测有机质导致的还原作用是该锰矿由原生氧化锰在成岩期转化为菱锰矿和形成富锰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4.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在找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马庄山地区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找金试验和在特克斯县15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开展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的推广应用证明: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以遥感地质构造解译为先导,民裂裂构造裂隙充填物及蚀变岩石为采样介质,较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更具有矿直接性。 相似文献
205.
206.
苏皖地区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长时性--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锇同位素模式年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USTC)和法国(CRPG)两个实验室测定了苏皖地区地幔橄榄岩捕虏体全岩的锇同位素组成,结果187Os/188Os=0.119~0.129(USTC,n=25,n为样品数,下同)和0.117~0.131(CRPG,n=17).大部分样品的Os同位素组成(<0.1290)呈亏损特征,Os同位素组成与主量成分之间有线性相关性.用187Os/188Os-Al2O3代用等时线法获得的模式年龄为(2.5±0.1)Ga(USTC)和(1.9±0.1)Ga(CRPG),为晚太古代-早元古代.样品组中最低的187Os/188Os比值为0.119(USTC)和0.117(CRPG),相应的Re亏损模式年龄为1.1Ga(USTC)和1.4Ga(CRPG),为中元古代.锇同位素模式年龄表明苏皖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包含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具有古老的形成年龄(早元古-中元古代),它们是经过显生宙岩石圈地幔减薄作用后的残余地幔的碎片,而不是显生宙"置换作用"中产生的新生地幔. 相似文献
207.
基于数字摄影的钢结构变形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基于数字摄影的钢结构变形监测系统研究所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论述了整个系统的流程。 相似文献
208.
利用1963—2017年间中国大陆地区29次MS≥7.0地震和全球范围内42次MS≥8.0地震资料,根据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计算了它们的相位角,分析了它们的相位角分布,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对它们与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是:中国大陆地区MS≥7.0地震,约81%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加速初期和高值点附近-减速初期,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全球范围发生的MS≥8.0地震,约68%的地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低值点附近,在α=0.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209.
地形地貌参数指标是分析区域活动构造的有力工具。本文以渭河上游流域的活动构造研究为例,通过提取地貌的参数指标,如面积-高程积分(Hi)、流域盆地不对称度(AF)、山前曲折度(Smf)以及谷底宽度与谷肩高度的比值(Vf)、盆地形状指数(Bs)等,然后对地貌参数指标等级进行算术平均化(S/n),可得到区域的相对构造活动程度(Iat),分为:低、中等、高、较高四类等级。研究认为渭河上游流域的构造活动程度相对高(Iat=1.50),这种方法对探讨整个区域活动构造的差异性具有很好的效果和意义。 相似文献
210.
内蒙古宝音图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音图花岗岩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针对其中牙马图岩体、罕乌拉岩体及布格道苏绍崩岩体等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与年代学测定,结果表明岩体时代分别为261Ma±1.3 Ma,220.9 Ma±0.3 Ma和204.9 Ma±5.9 Ma,系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侵入岩体,其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其中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Na2O/K2O平均值为2.06,A/CNK为0.96~1.15,平均值为1.03,里特曼指数(σ)平均值为1.9,总体属过铝质钙碱性岩;晚三叠世花岗岩Na2O/K2O平均值为0.82,A/CNK为0.92~1.16,平均值为1.03,里特曼指数(σ)为2.18,属过铝质钙碱性岩。岩石化学构造环境分析表明,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期岩浆活动是俯冲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岛弧性质的闪长岩类和花岗岩类,而晚三叠世晚期岩浆作用是与之有关的造山晚期陆缘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