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3篇
  免费   910篇
  国内免费   1239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1105篇
地质学   3094篇
海洋学   37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50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大陆扩张裂解型钙碱性系列火山带研究毛建仁(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关键词钙碱性系列火山带、大陆扩张裂解、动力学机制火山岩系列常常表征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不同的火山岩系列往往产于不同的构造环境。Jabes等(1972)和Condie(19...  相似文献   
312.
313.
青藏高原岩石层三维和二维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相似文献   
314.
青藏高原岩石圈构造及动力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相似文献   
315.
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同位素研究,为研究古气候提供了唯一的机会,因为这种流体能直提供古代水样品。由于气候因素,诸如降水的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气团的成因和历史,以及海水的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大气降水中的氧和氢同位素组成也会有所不同。萤石(CaF2)中的包裹体流体都非常有用,因为它们的主矿物缺乏氧或氢,因而排除了捕获包裹体后有同位素交换发生。爱达荷州东北部贝霍斯矿区的始新世951  相似文献   
316.
317.
造盆作用及成矿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关于盆地的分类,不少学者提出过有意义的方案。它们主要是从某个单一角度进行:或者是从历史角度分析,或者是从动力角度分析,为了更较全面地认识它们,以求得更有效地指导找矿勘探,作者把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一个综合分类方案。按历史-动力综合分类,造盆作用及盆地可划分为三大类:大洋壳型、雏陆壳(过渡壳)型及大陆壳型。大洋壳型中可细分为活动区型(主要为拉张式)和稳定区型。雏陆壳型包括前地槽型(其中可分出多种活动区型及稳定区型,有待详究;活动区型中拉张式多见)及地槽前期型(主为拉张式).大陆壳型中计有地槽后期(褶皱带)型(挤压式或拉张式)、地台型(主为陷落式,偶为张陷式--断拉谷Qulacogen)和地洼型(挤压式、拉张式或压张式)。  相似文献   
318.
对山西中条山、北京西山和安徽月山等地区详细构造研究表明,尽管后地台阶段活化的时代有所不同,但其地壳构造演化显然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即均以伸展构造体制下的大规模剥离断层作用和横向构造置换的褶叠层发育开始,然后才转换为收缩体制下面理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伸层与收缩体制的多次交替,并伴随有与之密切相关的沉积事件、变质事件、岩浆热事件和叠加成矿作用。反映了地质体由深部构造层次到上部构造层次,由韧性变形环境到脆性变形环境的总体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19.
320.
从古地磁看青藏高原地壳增厚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拉萨地体和欧亚大陆稳定区晚白垩世的古地磁极位置显著不同,前者为69.8°N,292.9°E(A95=5.1°),后者为69.5°N,167.4°E(A95=8.7°)。据此可以得出,自晚白垩世以来,拉萨地体相对于欧亚大陆稳定区沿北北东方向移动了2400±800公里,反时针转动了31.4°±9.2°。这一相对运动的起始时间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几乎同时,而且主要是通过欧亚大陆南部的陆内形变完成的。在青藏高原地壳增厚机制的争论中(长距离俯冲说与陆内形变说),古地磁数据明确地支持陆内形变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