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2篇
  免费   1329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测绘学   1321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769篇
地质学   2608篇
海洋学   496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374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从WGS84到CGCS2000的坐标转换,涉及坐标框架转换和历元转换两个问题.如何提高大区域坐标转换精度,是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针对大区域坐标转换精度较低的问题,考虑历元转换,提出融合速度场改正信息的坐标转换方法.该方法对建立速度场改正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各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模型用于实现CGC...  相似文献   
192.
利用电阻率测深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在济南西部地区进行地热资源勘查,通过地热地质调查,结合掌握的研究区内已有地热井的地层揭露情况,遵循由已知推未知的步骤,对比分析搜集的前期物探与该次物探反演结果,对物探剖面进行解译推断,查明了研究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产状及规模,比较准确地判断了热储埋藏深度,取得了较好的应...  相似文献   
193.
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规模较大的隧道数量越来越多,且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伴随着塌陷、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探明隧道前方隐藏的地质灾害至关重要。当隧道前方及上方地质异常体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对隧道产生多方向的较大压力,而在隧道内部开展的常规预报方法只能探测隧道前方地质异常体。本文为了探究和邢铁路天河山隧道周边地质异常体的空间规模及形态,在隧道上方布置3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音频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分析和反演,最终获得地下700 m深度范围内电阻率结构模型,发现存在东、西2组低阻异常,结合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认为东部的近直立低阻异常可能为破碎带,而西部向西倾斜的低阻异常可能为与区域大断裂相关的构造或破碎带,且异常规模较大。后期隧道的掘进结果证实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认为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可以有效探测隧道周边一定深度范围内地质异常体的空间规模和形态,可为有效避免隧道施工过程中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4.
<正>1研究背景地电场主要包括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大地电场的场源是高空电离层、磁层、对流层的电流体系的电磁感应,其影响分布于整个地表。20世纪70年代后,希腊、法国、日本等国家把地电场应用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我国地电场观测与地震预测研究始于1966年3月22日邢台MS 7.2地震后,并记录到不少震前异常变化。例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前,海城虎庄邮电支队和冶金102队应用观测地面两点间地电流异常,成功预报此次地震;20世纪80年代希腊学者Varotsos(1984)应用多极距观测法,解决了地电场观测系统噪声问题;席继楼等(2020)应用传统的时间序列统计法,分析了2019年四川长宁MS 6.0地震前后仙女台方位角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95.
徐坤  常钰斌 《地下水》2022,(1):147-148+177
大地电磁测深法(AMT)作为一种传统的频率域测深法,在地热调查中应用广泛。本文基于大地电磁测深和静电α卡测量两种物探手段,对陕北某工区进行地热勘查研究,基于大地电磁测深资料,以石炭系-侏罗系碎屑岩裂隙地热水为重点,通过反演地电模型,结合地质、物性等资料,推测地层的空间展布形态、构造特征以及富水状态,研究结果显示:勘查区地层在横向上的展布比较平稳,地质构造较简单,电性层分布情况较明显。推断测区有两层含水层,上层为侏罗系地层含水层,取水深度约为200 m;下层为三叠系地层含水层,埋深在1 000~1 800 m左右,可作为取用地下水的主要层位。利用勘查成果可在测区拟定钻孔深度为1 800 m,确定合理取水段为上层侏罗系含水层和下层三叠系含水层。研究结论证明大地电磁测深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勘查效果。  相似文献   
196.
德尔尼钴铜矿床主要矿石为致密块状含铜黄铁矿,上世纪60年代通过在矿区和外围投入11∶0000面积性自电、磁法测网,圈定自电异常28处,其中确定为矿致异常的14处,自电方法在德尔尼铜钴矿勘探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利用这种找矿模式,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矿区外围找矿尚无突破性进展,这就需要对勘查方法进行比较与优选。本文通过对前人在矿区进行的物探方法加以比较,设计地电模型,进行瞬变电磁方法模拟计算,分析用瞬变电磁法探测矿体的有效性并在已知矿区进行的瞬变电磁剖面试验中获得成功,试验方法效果好,可以用于进一步外围找矿。  相似文献   
197.
为研究自然电位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在石墨矿勘查中的异常响应,选取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同德石墨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石墨特有的低电阻率等特征并结合区内有利地段开展物性测量、自然电位梯度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以及深部钻探工程等对其进行研究。自然电位梯度测量圈定平面异常,在此异常范围内择优布设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研究发现石墨矿上方观测到的自然电位梯度呈正负伴生的特征,自然电位梯度曲线的形态能很好地区分出多条矿体,AMT结果反映出石墨矿(化)体主要呈低阻特征,推断的石墨矿(化)体深部的延深形态与实际地表工程和深部钻探工程控制的基本一致。上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产生的矿化异常与地表槽探及深部钻探工程施工结果套合良好,异常反映的地质信息较为准确,对同德石墨矿的找矿勘查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8.
张东  潘雪峰  张鹰 《海洋学报》2008,30(2):33-37
以长江口南支河段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ETM+遥感影像反演的1999年水下地形和该河段2002年实测水深数据,结合长江口来水来沙现状和河段特征,分析了河段的冲淤变化和沙体迁移规律,提出了需采取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从1999到2002年南支河段总体发生冲刷,年平均冲刷量为0.1926亿m3,河道内白茆沙、新浏河沙和新浏河沙包的沙头年平均后退467,374和421m;(2)上、下扁担沙之间由于串沟发育,两者有分离的趋势,沙体5m等深线的变动格局显示两沙体沙尾向下移动导致新桥水道上段水深加深、下段南侧水深变浅;(3)固定白茆沙和上、下扁担沙沙体,对维持南支河段航道的航运、稳定南北槽河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9.
本文主要研究发现在阿尔沃兰海东南边缘(摩洛哥陆缘)的一群全新世海山——梅利利亚海山区(MMF)。我们通过条带测深、浅地层声学剖面、旁侧声纳、高分辨率地震调查以及沉积物取样等手段对MMF海山区进行了研究。该海山群位于陆缘下倾部分的上陆坡至陆坡中部,西北-东南走向,覆盖面积超过20km2。  相似文献   
200.
介绍了大地水准面的定义,简单回顾了计算大地水准面研究的进展,扼要介绍了Stokes-Helmert方法,以及它对付不精确知道岩石密度的妙处,还评论了向下延拓的意义,最后展望了大地边值问题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