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0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49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541.
大别山碧溪岭和山东荣成分别发育壳源和幔源的石榴二辉橄榄岩。它们在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俯冲过程中与俯冲板片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这两种原岩来源不同的石榴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具有相似的结晶学优选方位(LPO):[100]轴主板密垂直于面理面,[010]轴主极密平行于线理,这种橄榄石结晶学优选方位明显不同于高温地幔橄榄岩包体中的橄榄石组构,也不同于最近在超高压变质地体中发现的水导致的橄榄石组构。我们认为碧溪岭和荣成石榴二辉橄榄岩中的这种橄榄石组构可能是在相对较干的超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本研究为大陆深俯冲超高压变质石榴橄榄岩橄榄石组构特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542.
大别山中生代侵入岩氧同位素结果表明它们受到了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相互作用的扰动。为了确定水—岩交换过程中的有关参数,本文利用交换反应动力学模型分别对大别山中生代主簿源、天柱山和团岭花岗岩以及沙村和椒子岩辉长岩矿物—水氧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定量计算,并估计了水—岩反应有效时限、流体流动速率和水/岩值。多维矿物相—水氧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定量模拟结果表明,大别山主簿源、天柱山和团岭花岗岩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反应的有效时限约为0.3~3 Ma,流体流动速率约为1×10-15~3×10-14mol/s,水/岩值为0.27~0.78;沙村和椒子岩辉长岩岩浆期后亚固相水-岩反应的有效时限约为0.02~0.4 Ma,流体流动速率约为1.6×10-14~4.8×10-13mol/s,水/岩值为0.11~0.33。  相似文献   
543.
阳新岩体是个由三期侵位形成的复式岩体, 其中作为主体的第二期占了整个岩体出露面积的90%以上, 其锆石U-Pb SHRIMP年龄为134±2 Ma, 为典型的燕山晚期侵入体, 而不是早先认为的属燕山早期. 该岩体内主要暗色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都以富镁为特征, 表明其母岩浆来源深, 与地幔具有近缘性. 地球化学上该岩体以高铝(Al2O3=15.92%~16.38%)、偏碱(Na2O+K2O为6.95%~7.37%)、富钠(Na2O/K2O为1.47~1.94)、高Sr(816~897 μg/g)、富集强不相容元素Rb, U, Th, K及轻稀土元素, 而亏损重稀土元素和Y为特征, 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强((La/Yb) N = 17.83 ~20.86), 地球化学的总体特征虽与典型的埃达克岩有所差别, 但非常类似. 推测岩浆的形成可能与大别山造山带山根拆沉后底侵玄武岩的部分熔融有关. 该岩体自固结至今大约抬升了5 km, 抬升速率仅约0.04 mm/a, 远低于造山带内晚中生代的剥蚀程度, 只是到了新生代, 两地的抬升剥蚀速率才可能相近.  相似文献   
544.
大别造山带北缘石炭系胡油坊组砾石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造山带北缘晚石炭世胡油坊组内含有一套岩块砾岩层 ,砾石主要由绿片岩相的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和千枚岩组成 ,其次有变余砂岩和碳酸盐岩等。Rb- Sr同位素测定表明 ,绿片岩相砾石经历了晚元古代末期和晚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 ,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5 6 5± 30 Ma和 30 7Ma。变质岩砾石不是来源于佛子岭群或信阳群 ,而可能来自于扬子陆块的中、晚元古代地层。砾石以及古生物的证据还表明 ,大别山在古生代时存在一个主要由扬子陆块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和中、晚元古代变质岩组成的构造剥露区 ,不存在一个大别山古岛弧。  相似文献   
545.
大别山双河同构造花岗岩体显微构造与磁组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河岩体应变分析结果显示, 主应变面发生明显变形, XZ面应变轴比达1.59~2.18, 付林指数K在0.11~0.82. 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显示, 磁面理主体倾向SE, 与岩体宏观面理一致; 磁线理主体向SE倾伏; 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在1.109~1.639; 形态参数T在0.079~0.534; 应变分析与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均表明岩体受到了强烈的挤压变形. 石英C轴组构以沿b轴的高极密为特点, 显示石英以高温的柱面(1010) 〈a〉 滑动为主, 这与赋存在岩体中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及围岩的石英C轴组构明显不同. 综合分析表明, 双河岩体在稍晚于超高压岩石形成的区域挤压背景下侵位, 具有同构造花岗岩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546.
低温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的成分分带:快速抬升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南大别黄镇冷榴辉岩中——颗石榴子石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工作,对其特殊的成分分带,建立了扩散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得到4.5mm/a的快速抬升速率。该结果表明黄镇榴辉岩曾经历了一个快速的抬升过程。  相似文献   
547.
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是从测算压力中先消除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之后再计算上覆岩石厚度,即成岩成矿深度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对地壳岩石处于固体应力状态的认识之上,采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对“上覆岩石重力在数值上等同于该点所承受的静水压力”这一通常的认识提出了不同见解,比沿袭至今单纯用压力/比重(或密度)方法得出深度更符合于实际情况。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野外地质研究方法——开展变形岩相形迹填图,在室内利用三维变形和古差应力测量,根据样品所处构造部位和性质,选择不同的参数换算成矿时差应力的众值。以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床为例,求得成矿深度仅3.5km或更浅,进而提出更深部位存在深部金矿富集带的预测意见。胶东几个大型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已揭露的勘探资料证实这一认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用这一方法测算出大别超高压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仅32km多,而不是用压力/比重方法估算的100多公里,这为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的研究提出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48.
鄢全树  钟增球周汉 《地质通报》2004,23(12):1246-1253
碧溪岭和双河地区是大别超高压地体内2个典型的露头区,通过野外露头观察、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发现,岩石组合主要为榴辉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和面理化花岗岩。榴辉岩具有壳源的特点,是地壳岩石在地幔深处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的;斜长角闪岩为板块折返期间榴辉岩的退变质产物;片麻岩为斜长角闪岩在折返过程中在合适的环境下深熔递进演变的产物;而面理化花岗岩是片麻岩部分熔融的结果。榴辉岩与片麻岩和面理化花岗岩之间为经过改造的原地关系。  相似文献   
549.
大别山东缘早期郯庐韧性剪切带 5个糜棱岩中白云母 4 0 Ar/39Ar总体年龄为 187~ 196Ma,其中三个给出了 188.7± 0 .7Ma、189.7±0 .6Ma、192 .5± 0 .7Ma的可靠坪年龄 ,指示了同造山期左旋走滑热事件。起源于华北、华南板块陆—陆碰撞过程中的这期断裂平移活动 ,发生在高压、超高压岩片抬升至中地壳后的早侏罗世 ,推测为陆内俯冲速度差造成的转换断层。晚期郯庐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及其中白云母 4 0 Ar/39Ar年龄 ,指示了 12 8Ma前 (早白垩世 )发生的又一次左旋走滑冷却事件。在这期断裂带左行平移的同时 ,大别造山带东段出现了大规模的岩…  相似文献   
550.
1IntroductionMostgeologistshaveacceptedthattheQinling Dabieorogenicbeltistheproductofcontinentaldeepsubduction (Okayetal.,1993;Cong ,B .etal.,1995 ;Hackeretal.,1995 ;DongShuwenetal.,1993) .Butasthebiggest scaleUHPmetamorphicbeltintheworld ,thereactionbetweenthecrustandthemantleatthepost orogenicstageandtheexhumation ,upliftinganddenudationoftheorogenicbeltarethecomplexdynamicprocesses .ItwasreportedpreviouslythatsomeCretaceousvolcanicrocksexistinthemiddleoftheDabieMountains (GuanYuncai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