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47篇
  免费   5652篇
  国内免费   6042篇
测绘学   4313篇
大气科学   2943篇
地球物理   6653篇
地质学   15258篇
海洋学   3803篇
天文学   418篇
综合类   2322篇
自然地理   2731篇
  2024年   299篇
  2023年   1052篇
  2022年   1380篇
  2021年   1460篇
  2020年   1049篇
  2019年   1502篇
  2018年   1075篇
  2017年   1042篇
  2016年   1050篇
  2015年   1123篇
  2014年   1814篇
  2013年   1374篇
  2012年   1679篇
  2011年   1697篇
  2010年   1583篇
  2009年   1501篇
  2008年   1575篇
  2007年   1328篇
  2006年   1352篇
  2005年   1285篇
  2004年   1119篇
  2003年   1147篇
  2002年   1138篇
  2001年   1087篇
  2000年   868篇
  1999年   777篇
  1998年   808篇
  1997年   776篇
  1996年   707篇
  1995年   603篇
  1994年   562篇
  1993年   499篇
  1992年   522篇
  1991年   403篇
  1990年   383篇
  1989年   300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4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国大陆地壳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一级构造单元有中朝、塔里木、扬子、敦煌4个陆块和中央、西北、东北、西南、东南5个造山区(带).中朝陆块的形成源于古元古代期间发生的古大陆裂解;扬子、塔里木和敦煌陆块的形成源于新元古代早期发生的古大陆裂解.西北造山区的形成源于古生代晚期洋盆关闭、大陆碰撞并叠加新生代陆内再造山;东北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包括古生代碰撞造山及中生代增生、碰撞造山;中央造山带至三叠纪大陆碰撞才最后形成并叠加有新生代再造山;东南造山带的形成经历了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多次造山作用;西南造山带主要是中-新生代造山作用的产物.这些单元都具有“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构造演化的特点.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可以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新元古代中期-古新世和始新世以来4个构造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超大陆裂解-聚合旋回.其中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地壳形成演化与全球洋陆格局中的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古太平洋、特提斯洋和太平洋5个动力学体制有关,相应地可以归结为古亚洲、古特提斯、古太平洋、特提斯和太平洋5个造山域.正是这些多阶段的超大陆裂解-聚合旋回及多个构造体制的叠加,形成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92.
A new Geologic Time Scal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ecambrian and Neogene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A Geologic Time Scale (GTS2004) is presented that integrates currently available stratigraphic and geochronologic information. Key features of the new scale are outlined, how it was constructed, and how it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The accompanying International Stratigraphic Chart, issued under auspic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ICS), shows the current chronostratigraphic scale and ages with estimates of uncertainty for all stage boundaries. Special reference is made to the Precambrian part of the time scale, which is coming of age in terms of detail, and to the Neogene portion, which has attained an ultra-high-precision absolute-age calibration.  相似文献   
993.
经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评审委员会审定,核工业华东建设工程集团公司赣州公司(即二六四大队工程公司)承建的二六四大队开发区标准厂房、赣州市华坚国际鞋城3号和4号厂房、寻乌县新罗大桥等三项工程被赣州市规划建设局授予2003年—2004年度市级优良结构工程奖工程。  相似文献   
994.
995.
吴文革  谢卫红 《城市地质》2004,16(3):12-17,23
鹅湖岩体为S型花岗岩 ,具有结构和成分演化序列。运用岩石结构序列法 ,将其划分为 5个单元 ,归并为 1个超单元。按侵入体空间展布形式、岩体地质学、岩石学、构造等资料 ,探讨了岩体就位机制  相似文献   
996.
尽管对地球的三维结构已有了很多了解,但现有地球模型没有充分引入已知的近地表较大的结构扰动。例如,大陆和海洋地壳结构差异是久为人知的,这种差异在沿着人陆和海洋路径传播的勒夫波和瑞利波的频散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周期小丁100s时这种差异更大。现有的全球模型不能充分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全球地壳参数不完整,模型中对地壳结构的考虑是很近似的。因此,地壳厚度变化产生的模型假象延伸到很深处。这可以认为是现存全球模型分辨率不精确的一种表现。为了建立较高分辨率的地球外层(0~200km)模型,必须通过对近地表介质深度分布细节敏感的数据分析获得对近地表结构更加精确的认识。首先,我们分析了大量的基阶勒夫波和瑞利波波形资料,得到了周期40~150s的全球相速度分布图,确定了大约24000条GDSN和GEOSCOPE在1980~1990年间数字地震记录沿短大圆路径和长大圆路径的相速度。为了自动测量相速度,我们发展了非线性波形反演法。在这种方法中,速度和振幅,作为频率的函数,以B-样条展开。波形数据朋来反演B-样条系数,为了避免如振幅谱缺口引起的不良效应,相位模糊的问题引入了明确的光滑度约束。价值函数(最小二乘意义上的最小化)代表了许多局部极小值,并且需要一个较好的初始模型,我们刚群速度积分得到该模型。然后,用这种新方法所得测量结果反演全球勒夫波和瑞利波相速度分布,以球谐函数展开的形式表示。我们给出了直到40阶的相速度分布图。这些分布图作了冈球谐函数展开截断可能引起的人为误差。我们给出了详细的分辨率分析,全球面波层析成像的横向分辨率约2000km。勒夫波相速度,在长周期与已知上地幔结构相关性较高,在短周期与地壳结构相关性较高。同样地,瑞利波相速度与已知构造特征的一致性较好,由于结构采样深度不同,并没有反映出明显的地壳特征。  相似文献   
997.
通过9煤层、11煤层、12-1煤 层中 工程对 FE9'断层的 揭露 ,并结合 巷探 、钻探 等手段 ,对 FE9'断层 的空 间 展布有了新 的认 识。对 周边 12-2煤层 的规划 开发、断层样 式的 认识乃 至井 田应力 场分 布的研 究提 供了依 据。  相似文献   
998.
对湖北省西部某高速公路宜昌-恩施段主要岩体结构面(层面)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包括岩体结构面的野外地质调查、岩体结构面原位直剪试验、结构面室内模拟试验及岩体力学参数估值等。通过对各种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得到了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最后在岩体工程分类的基础上,利用Hoek Brow n经验方法对各类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进行了估算。综合以上多种数据,并考虑岩体结构面所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了各类岩体结构面强度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复杂表层结构的反演问题,作者研究了一套利用地面地震初至波层析反演表层速度结构的理论、方法和软件系统。该方法利用了地面地震直达波、迥折波、折射波以及三者组合的初至波,并采用具有空间变速优势的层析反演,可获得任意介质类型的表层速度结构。该方法的优点是野外施工简单(不需要在井中激发、接收),反演精度高,适应性强,反演所得到的表层速度结构可直接用于环境与工程项目的表层地质结构调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了褥垫层在刚性桩复合地基中的加固机理与作用,讨论了褥垫层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以及桩、土水平荷载分担比例等的影响,建议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的标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