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1594篇
海洋学   167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东营凹陷地质构造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重力异常图和贯穿全区的地质剖面,明确了东营凹陷的次级洼陷是东营东部洼陷和博兴洼陷,纯化-乐安隆起带是两者之间的中央隆起带。东营东部洼陷内的东辛构造带位于洼陷中心部位,基底无隆起,是膏盐层上拱而成的底辟构造,形成时还受基底掀斜、左旋张扭应力,东营三角洲挤压等影响。该构造带于沙三段沉积时期开始形成,其边围形成了牛庄,利津,民丰等三级洼陷,因此该构造带是东营东部洼陷的中央构造带,而非整个东营凹陷的中  相似文献   
52.
冀中坳陷霸凹陷是一典型的单断裂箕状凹陷,该凹陷内发现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其油气聚集具有沿各二级构造带复式聚集的特点,依据构造位置不同,大致可分为凹陷陡翼(凹边断阶带,洼槽内背斜带),凹陷缓翼(斜坡带)和凹间(过渡带)3种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这种复式油气聚集特征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渤海海域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的辽东湾、渤西,渤南,渤中4个区块的5个潜山构造带均发现了古潜山油气藏,其含油层系有中生界,古生界和太古界,储层为火成岩,碳酸盐岩和混合花岗岩系,油气藏型有不整合残丘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等。通过对该区构造格局及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条件研究表明,下第三系覆盖的低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长期活动的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而储集条件影响了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54.
该文综合利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及地球物理学标志,对东营凹陷通61断块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划分和描述。系统编制了区内沙二段7个砂层组中51上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展示了各小层沉积时的地理面貌和沉积格局,阐明了各类储集砂体的平面分布特征,文中还详细讨论了沉积微相对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个实用的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分类方案,详细论述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相态、组成和均一温度特征。在同一油气藏,均一温度越高,油相包裹体中的气态烃和挥发份的含量也越高。依据油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变化及其与同生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关系可以研究油气藏在充填过程中油气组成,特别是气态烃和挥发份含量的演变。进而可以研究油气藏的油源--生油岩的类型和热演化程度。本文评述了依据油相包裹体和同生水溶液包裹体PVT相图推断其捕获温度和压力范围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最后讨论了各类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的成因机制及其在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曹守连  周海民 《地球科学》1996,21(6):629-631
采用断层面剖面法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南堡断裂构造带内的主要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钻前预测,指出主要断层的封闭性对该构造带内潜在油气藏形成的作用和寻找较大规模的油气藏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57.
测氡法快速确定油气田边界及深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介绍了运用测氡法快速确定大庆××油气田边界,估算其埋藏深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由于所做工作有限,尚属经验性探讨,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地工作,进而充实、完善它。  相似文献   
58.
杨琨  杨柏林 《矿物学报》1996,16(3):321-326
采用航空短波红外分光谱遥感技术,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某些油气区,进行直接寻找油气资源的试验研究后发现,油气区含油岩系,油气藏上方盖层土壤的光谱在2300和2350nm波段具有双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59.
塔中石炭系碎屑岩深埋藏优质储层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为一套次生-原生孔隙型深埋藏优质储层。储集岩为中细粒-细粒石英砂岩,储层形成于古地温梯度低、沉积物浅埋时间长、深埋时间短、孔隙水矿化度高及较早被油气占居的条件下,致使原生孔隙保存较好。同时,塔中地区石炭系目前刚进入80℃-120℃的强溶成岩阶段,次生孔隙正在发育,距离碳酸盐岩沉淀带和后期石英次生加大带尚有较大深度,因而储层的孔渗性维持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0.
西藏特提斯构造域海相油气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费琪  邓忠凡 《地球科学》1996,21(2):113-119
伊朗扎格罗斯(Zongros)前陆盆地是世界上石油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西藏高原与伊朗高原同属特提斯构造域的部分,在构造演化与成油地质条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西藏地区经历了古、中、新3个特提斯大洋的扩展,俯冲与消亡,以及糖,冈底斯,喜马拉雅3个微板块张裂,增生与碰撞的复杂过程,Qiang塘地区在古生代稳定被动大陆边缘的碳酸盐岩台地上,叠置了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沉积,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的生储盖条件,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