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57篇 |
免费 | 2070篇 |
国内免费 | 22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98篇 |
大气科学 | 2403篇 |
地球物理 | 1445篇 |
地质学 | 3603篇 |
海洋学 | 927篇 |
天文学 | 46篇 |
综合类 | 488篇 |
自然地理 | 6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2篇 |
2023年 | 282篇 |
2022年 | 350篇 |
2021年 | 377篇 |
2020年 | 388篇 |
2019年 | 407篇 |
2018年 | 340篇 |
2017年 | 338篇 |
2016年 | 366篇 |
2015年 | 369篇 |
2014年 | 517篇 |
2013年 | 452篇 |
2012年 | 450篇 |
2011年 | 456篇 |
2010年 | 449篇 |
2009年 | 427篇 |
2008年 | 392篇 |
2007年 | 377篇 |
2006年 | 319篇 |
2005年 | 311篇 |
2004年 | 271篇 |
2003年 | 233篇 |
2002年 | 210篇 |
2001年 | 242篇 |
2000年 | 179篇 |
1999年 | 147篇 |
1998年 | 158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60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96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104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6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15篇 |
1977年 | 8篇 |
1975年 | 8篇 |
1964年 | 9篇 |
1962年 | 9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主应力可分解为静水应力和偏应力,以及它们在应力莫尔圆和变形方面的相关性,推导出修正的莫尔-库仑理论的数学表达式。从理论上解决了库仑理论和莫尔理论存在的许多缺陷,特别是中间主应力对材料抗剪强度的影响。它的四参数准则的计算结果与一些混凝土的试验数据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32.
非贯通节理岩体直剪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典型的直剪试验,国内外学者提出了非贯通节理岩体贯通破坏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强度准则,如Jennings方法,即加权平均强度理论和强度准则、Lajtai岩桥破坏理论和强度准则、断裂力学的II型破坏理论和强度准则,拉剪复合破坏和强度准则。然而,非贯通节理岩体破坏机理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已建立的强度准则所包含的重要参数还需深入研究,如:如节理面的传压系数、传剪系数、弱化了的岩桥内摩擦力和内摩擦角等;非贯通节理岩体节理闭合和剪切的本构关系有待建立;不共面非贯通节理岩体全过程最大抗剪强度需进一步研究。伺服直剪试验机、静态应变测试仪、声发射仪、X射线测量等无损检测技术能够为进一步研究非贯通节理岩体的破坏机理,提出新的理论和建立新的强度准则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某工程为例,介绍了直达波法测定整板基础砼强度的技术方法;其结果可避免以往回弹法测量结果离散度较大而引起的争议。 相似文献
34.
本文提出一种通过测磁场确定面极化和体极化介质中二次极化电流的新方法.它与以往测电场的方法有所不同.当时域单向长脉冲激发电流通过面极化和体极化介质时,便在其表面和内部产生激发极化效应.在通电时间内和断电后的放电过程中,若极化介质内产生了二次极化电流,它必将在周围产生二次磁场.我们通过观测二次磁场可靠地确定了介质中二次电流的存在与否和量值大小以及矢量方向等重要内容.本文除给出一些实验结果外,还给出了实例.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体极化介质中二次极化电流的存在问题是有争议的,本文对此给出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验结果,有利于统一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5.
对岩石剪切残余强度进行了浅析,主要以唐山马城铁矿的岩石试验为依据,探讨了岩石剪切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的关系,分析了岩石剪切残余强度的影响因素,为大家了解、利用岩石的剪切残余强度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6.
37.
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是当前我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研究课题之一。沙漠风积沙属于特殊土地基,这种地基上的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缺少相关设计依据。针对沙漠风积沙地基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特点,进行了输电线路装配式基础的真型试验,得到了上拔与水平荷载、下压与水平荷载联合作用下的承载变形特性、基础构件的应变特性、基础底板与风积沙地基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化规律。根据测试结果,确定了沙漠地区风积沙地基装配式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和上拔角取值,得到了基础稳定的最不利工况,有助于提高基础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试验结果为沙漠地区台远-塔中220 kV输电线路基础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
39.
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隧洞总长占线路总长的80%。为了分析隧洞施工及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地质调查、地应力测量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引水工程北部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圆形隧洞、城门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围岩的应力分布结果。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得到了隧洞围岩的强度/应力比值,进而对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隧洞埋深小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圆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埋深大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城门形隧洞。这项研究成果为引水工程深埋隧洞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锚板基础是一类在海工系泊系统中广泛应用的锚固基础,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锚板的承载能力是基础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而承载能力与土体的性质密切相关。现有关于锚板承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均质土层中,而对层状土尤其是上硬下软这类层状土体中的承载特性认识不足。基于数值分析,综合考虑层状土的分层性质,对锚板基础在硬黏-软黏层状土体及砂土-软黏土复合土体中的承载特性展开研究,分析锚板埋深、土层抗剪强度比、层厚比及土体性质等关键因素对锚板周围土体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硬黏-软黏土体中,随着抗剪强度比、层厚比的增加,极限承载力均显著增加;在砂土-软黏土体中,极限承载力同样随着层厚比的增加而增加,当下层软黏土中的锚板破坏进入局部破坏后,层厚比对承载力的影响逐渐减弱。研究可以为上硬下软层状土中锚板基础的承载力确定提供计算方法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