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3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684篇
测绘学   307篇
大气科学   1185篇
地球物理   621篇
地质学   496篇
海洋学   39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65篇
自然地理   18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近年来,针对中国生态环境、洪涝灾害应急响应、国土安全监测等遥感观测任务,无人航空遥感手段需求越来越多。构建异构无人航空器遥感观测多任务集群系统是近几年的发展目标,为完成无人航空遥感生态建设,垂直起降无人机以其不受场地限制起降又可快速巡飞的特点,在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内垂直起降无人机发展现状调研、面向航空遥感应用市场的无人机分析及典型机型介绍、垂直起降无人机在遥感领域的应用场景及案例分析、垂直起降无人机在遥感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等。通过广泛调研及深入分析可知,目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正逐步取代多旋翼飞行器的主导地位;垂直起降无人机占据了遥感应用无人机80.47%的市场份额;动力多元化、系统智能化、布局多样化、尺寸小型化等是面向遥感应用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的发展方向。本文较为全面地阐述和剖析了面向遥感应用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的相关内容,为遥感航空无人机生态建设提供了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993.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是我国东海海域的典型赤潮藻种,其在水体中通常呈垂直非均匀分布,并存在季节性和日内的垂直迁移现象。本文通过量化垂直迁移过程中东海原甲藻的分布状态,利用Hydrolight软件数值模拟各状态下的水体反射光谱,研究其光谱特征和变化规律。利用叶绿素浓度高斯垂向模型表征东海原甲藻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结合东海近岸海域二类水体的生物光学模型,模拟得到垂直迁移过程中东海原甲藻赤潮水体的反射光谱。对比分析叶绿素浓度垂向分布参数(背景叶绿素浓度、甲藻主体水层厚度、水体总生物量和叶绿素浓度峰值深度)对水体反射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东海原甲藻从次表层向表层垂直向上迁移过程中,水体反射光谱数值在蓝绿波段(400—570nm)减小,在黄红波段(570—720nm)增大,特别是在叶绿素荧光效应波段(680nm)处的变化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4.
北半球夏季中高纬海洋声散射层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第八次北极调查走航ADCP后向散射强度数据,结合太阳高度、海冰密集度和实测水体环境参数数据,统计分析了中高纬海洋声散射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纬度越高,声散射层在海表滞留时间越短,即使在极昼期间及全海冰覆盖海域,虽然其迁移幅度和后向散射强度减弱,但仍受太阳高度变化影响,且二者具有较强的时序相关性;在北极中央海域,不仅声散射层迁移活动较弱,且出现无明显散射层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该海域浮游动物和鱼类聚集度相对较低且迁移活动微弱,超出了本文所用ADCP的探测精度范围;从鄂霍次克海至白令海西南海域,往返ADCP数据均显示有两个后向散射强度上高下低,但垂直迁移时间同步的声散射层,且二者间距随纬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并合为一体,这可能是由不同生活习性的海洋生物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5.
基于Paker理论导纳函数模型,研究分析了频率域海底地形非线性项对重力异常与重力异常垂直梯度贡献的量级。通过对日本某海域数值实验结果表明,频率域海底地形非线性项对重力异常的影响需要考虑到三次项,对重力异常垂直梯度量级的影响需要考虑到四次项。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利用重力异常和重力异常垂直梯度反演高精度海底地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利用2008-2015年(第24太阳活动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CMONOC)武汉站(30.5°N,114.4°E)GPS双频接收机监测的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数据,分析电离层VTEC变化特性,并讨论VTEC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VTEC估值周日变化在14:00-16:00LT左右达到最大值;同时,电离层VTEC也表现出明显的逐日变化特性,特别是在VTEC峰值处呈现较大差异.在太阳活动高年(2011-2015),VTEC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即所谓的"半年异常"现象,春季峰值大于秋季峰值,"冬季异常"也更为明显.在各个季节(除春季外),VTEC与F10.7p的相关性最好,与F10.7的相关性次之,与太阳黑子数(SSN)的相关性稍弱;秋季VTEC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最好(MaxF10.7p=0.92232,MaxSSN=0.85575),冬季VTEC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最差(MinF10.7p=0.79028,MinSSN=0.72703).  相似文献   
997.
昼夜垂直移动对黄海中南部小黄鱼可捕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鱼类的昼夜垂直移动是影响渔业资源调查可捕系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调查获得的各种渔获物资源量指数(abundance index,AI)进行校正,对优化估计物种的空间分布和资源量估算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黄海中南部小黄鱼为例,利用2006-2009年和2011年黄海秋季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应用地理统计二阶广义线性混合模型,量化了昼夜时段对黄海中南部小黄鱼AI的影响。不同昼夜时段对AI的随机效应系数表明,在黄海中南部秋季渔业资源调查中,底拖网对小黄鱼的可捕系数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在午夜23点到凌晨3点间,可捕系数最低;凌晨3点后,可捕系数逐渐增大,直至9点达到峰值;在中午10点至下午16点,可捕系数小幅度降低后保持相对稳定,随后急剧下降;傍晚19点以后,可捕系数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直至午夜23点后降至最低水平。本研究通过地理统计二阶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去除了昼夜垂直移动对小黄鱼可捕系数的影响,预测的小黄鱼空间密度分布与其AI实际观测值以及渔场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另外,模型估计的2006-2009年和2011年秋季黄海中南部小黄鱼的总资源量指数相对扫海面积法的估计值精确度更高,且其变动趋势与黄海中南部沿岸两省(山东和江苏)小黄鱼次年总渔获量的变动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998.
刘晨飞  刘亚东 《海洋工程》2018,36(6):109-115
基于CFD技术和重叠网格技术完成了黏性流场中KVLCC2船模的操纵性水动力导数的数值计算。为保证计算的精确性,进行了网格的收敛性分析,给出了合适的网格划分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斜航运动、纯横荡运动和纯艏摇运动计算出的水动力与相应条件下的试验值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计算出的水动力导数准确度较高。基于MMG分离建模方法建立KVLCC2船模的操纵性数学模型,利用龙格-库塔算法求解微分方程组,对船舶操纵运动进行仿真。回转试验和Z形操舵试验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其回转直径和轨迹都非常吻合,表明采用的船舶操纵性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9.
重力垂直梯度异常反应了重力异常的空间变化率,在地球物理勘探等多学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利用南海局部区域实测重力异常数据和Sandwell测高重力异常数据,将搜索范围、距离和精度多种因素融合考虑并对Shepard算法进行改进,给出了南海局部区域(19°N~20.5°N,114°E~115.5°E)分辨率1'×1'的重力异常并反演了对应分辨率的重力垂直梯度异常。结果表明,基于Shepard改进算法的高精度船测重力和测高重力的有机融合,增强了单一测高重力数据反演重力垂直梯度异常的细节纹理,提高了反演重力垂直梯度异常的分辨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非线性垂直切变基流中横波型扰动的不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计算扰动的波谱和谱函数,对垂直非线性切变基流中横波型扰动的不稳定作了数值研究,给出了不稳定谱函数的结构,讨论了不稳定的性质。主要结论有:在基流为非线性垂直切变时,对三支波动连续谱区互不重叠的天气尺度情况,此时出现的不稳定扰动其性质是准地转涡旋波的不稳定,即Rossby波的斜压不稳定。在中α尺度中高端,虽有涡旋波和重力惯性波连续谱区的部分重叠,但这时不稳定的性质仍是涡旋波的不稳定,即准平衡的斜压不稳定。在中α尺度低端,既有准平衡涡旋波的不稳定,又有非平衡的涡旋-重力惯性混合波的不稳定(第一类混合波不稳定)。中β尺度不稳定的性质则是非平衡的涡旋-重力惯性混合波的不稳定,包括第一类混合波不稳定和第二类混合波不稳定。上述情况与线性垂直切变基流的结论相一致,但这里因基流垂直分布较复杂,垂直方向会出现散涡比以1为界的多段交替分布。综上,对于横波型扰动,只要基流不是常数,且层结稳定,虽此时存在纯重力惯性波连续谱区,但均无纯重力惯性波的不稳定,只有涡旋-重力惯性混合波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