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1篇
  免费   841篇
  国内免费   852篇
测绘学   501篇
大气科学   1240篇
地球物理   999篇
地质学   937篇
海洋学   586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5篇
  1961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提出了一种用于垂直形变分析的附有标高刻度的三维立体剖面图的全新模型方法 ,介绍了用这一模型方法建立国家复测水准网三维立体剖面图模型的过程。使用表明 ,这一模型方法与目前常用的三维空间表示方法相比 ,在定量、定位分析水准点的沉降变化时具有直观、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2.
根据跨断层定点水准、基线观测资料和垂直形变的水准高程观测数据分析,黑孜尔断裂 F2定点水准的垂直位移量为 0. 14 mm/a,基线缩短量为 0. 48 mm/a,断层滑动角■≈37°,现今垂直形变速率为 0. 693 mm/a。结合地震活动和区域地质构造研究,认为黑孜尔断裂近期水平活动强度大于垂直运动强度,该区在未来1~3年内仍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73.
利用第33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获取的中国长城站和智利Feri站以及夏季南极大陆沿岸8个世界气象组织(WMO)基准站探空资料对南极地区的大气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NCEP和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对南极高纬度大气的表现能力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长城站附近对流层顶的平均高度为9km,对应的温度和平均风速分别为–50℃、21m·s^(-1);对流层中部大气垂直温度递减率为–6.34℃·km^(-1);边界层平均高度为600 m,平均风速为10 m·s^(-1)。当长城站东侧存在气旋或者受极地高压控制时,对流层顶高度较低,大气垂直递减率偏小;相反当长城站西侧受气旋影响时,对流层顶高度偏高,大气垂直递减率偏大。夏季东南极沿岸对流层顶高度普遍高于西部,南极点对流层顶最低,可能与绕极气旋的生消源地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对流层顶高度、探空要素的垂直分布特征评估等方面, NCEP再分析数据比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更接近观测数据真实值。  相似文献   
174.
符瑜  肖红  夏建新 《海洋工程》2019,37(4):63-69
随着陆地金属资源的日益枯竭,深海矿产资源已经成为各国的重要战略目标。在深海采矿过程中,海底锰结核的形状除了圆球状,还有长条状等,颗粒形状对固液两相流管道输送特性具有很大影响。基于固液两相流垂直管道提升输送试验系统,探究不同工况下长条状颗粒在垂直上升流中最小输送速度的变化规律及特性,并得到了长条状群体颗粒最小输送速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长条状颗粒在垂直管道中上升过程中,颗粒中心轴与输送方向趋向于垂直,使颗粒在管道截面的投影面积最大化;长条状单颗粒的最小输送速度随着颗粒长径比增大而减小;在不同长径比工况下,随着管段颗粒平均浓度减小,长条状群体颗粒的最小输送速度均增大,且随着长径比增大,群最小输送速度减小。  相似文献   
175.
176.
利用4个连续进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比较分析水位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湿地中植物对氮磷去除的贡献,阐析湿地中脱氮功能菌数量的演变规律。3个湿地栽种黄花鸢尾,水位分别控制在19、51和84cm,另一个湿地不栽种植物,水位为51cm。结果表明,水位对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有显著影响(p<0.05),栽种植物的湿地中,51cm水位时总氮去除率(67.4%~79.2%)最高,19cm水位时氨氮(85.3%~93.0%)和COD(81.8%~92.9%)去除效果最好。试验中黄花鸢尾均生长良好,植物吸收对总氮(Total nitrogen,简称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简称TP)去除的贡献分别为19.2%~27.3%和14.7%~19.2%;植物地上部分发挥更重要作用,其TN和TP含量及对TN和TP的吸收量均高于地下部分。湿地表层基质中3种脱氮功能菌数量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分别为10~4~10~6和10~5~10~7 MPN/g,随水位升高而减少;反硝化细菌数量为10~3~10~6 MPN/g,随水位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7.
基于GPS新型L5信号的地表雪深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PS多路径反射信号测量地表雪深具有全天候和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因此其可作为一种代替气象站监测雪深的新手段。然而,先前大多数研究仅使用了GPS L1和L2C波段信噪比数据探测积雪深度。为验证新型的L5信号在雪深反演方面的优越性,本文阐述了GPS-R技术反演雪深的原理,利用Lomb-Scargle周期图法所处理的受积雪表层影响的信噪比数据计算了频谱振幅强度,通过获取频谱特征值与天线高度的关系求解雪深值,最后分别与L1反演结果和实测雪深数据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GPS-R测量雪深结果相比,利用新型的L5反射信号反演地表雪深的精度更佳;采用GPS-R技术探测雪深对把握测站区域内的雪深变化情况和淡水资源储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8.
基于1980年、2005年和2015年3期区域精密水准网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动态平差模型计算获取大别山地区水准网长期垂直运动速度场图像。研究发现,淮河平原地表下沉较为严重,大别山呈现弱隆升趋势运动,长江谷地边缘地区较大别山区呈现明显的隆升运动。跨郯庐断裂带水准剖面结果显示,垂直运动与地形呈负相关和弱相关。  相似文献   
179.
揭示班公湖- 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地震处理技术,获得了深度域地震反射偏移剖面、层速度场和高分辨率Moho结构。由深度域剖面显示,班怒缝合带Moho位于地表以下65~80 km,呈不连续北向抬升趋势,指示在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之间存在岩石圈上地幔断阶,最大阶步可达15 km。综合分析缝合带两侧的Moho形态认为,这些断阶受南侧拉萨地体的岩石圈上地幔以19. 5°北倾俯冲与北侧南羌塘地块的上地壳抬升驱动,可能与深部存在局部熔融相关。班怒缝合带下的Moho结构表明,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闭合,南羌塘地体由边缘海沉积向前陆盆地转换,形成南羌塘坳陷。  相似文献   
180.
近年来,围绕三门峡断陷盆地中的油气、地热资源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因机制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并利用高精度深反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MT)、重磁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三门峡盆地进行综合研究。发现三门峡盆地主要由东、西2个负花状构造构成,西花状构造体大于东花状构造体;盆地东部边缘以观音堂隆起与洛阳凹陷相邻,观音堂隆起发育有壳内透镜状低速体,其东、西两侧均发育有规模较大的隐伏逆断层。研究区内莫霍面为大约5 km厚度滑脱层,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蚯蚓状反射特征,指示滑脱层为西向运动。莫霍面滑脱层上部与下部新发现多条弧形断层。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表明,莫霍面滑脱层的解耦作用是三门峡断陷盆地花状构造形成的主因;在不同时空构造力系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新生代全地壳旋转花状构造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