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5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188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711篇
海洋学   25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流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前端管控”和“水陆联动”成为流域空间治理的重要趋势。山地城市流域相对于平原城市具有独特性,但基于流域特征的山地城市空间治理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位于黄河上游湟水流域的西宁市为例,探索了基于河流水系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的特征,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空间治理水平的方法。形成了“结构管控—单元管控—项目管控”的系统化治理框架,实现了从“就水论水”到“水陆联动”、从“末端治理”到“前端管控”的方法转变,弥补了基于山地城市流域特征的系统化空间治理理论与实践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72.
王卫红  季民 《海洋通报》2006,25(3):13-22
川蔓藻是近海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力。了解它的生态学特征对于河口海岸带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在天津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中对于川蔓藻的研究成果,从5个方面探讨了川蔓藻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川蔓藻对极端环境因子的适应;(2)川蔓藻在资源分配上的繁殖策略;(3)川蔓藻的矿质营养代谢以及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4)川蔓藻种群衰退的原因;(5)川蔓藻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其中着重讨论了川蔓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展望了它在环境工程与近岸水体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73.
天津海岸带生物修复之后,出现了此海区以前没有的泥螺,本文针对由此产生的一些争论进行了分析。主要结合现场观测资料和已有报道,论述了泥螺的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分析表明了泥螺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974.
我国海岸带湿地面积广大,类型多样,不仅能为人类提供资源,还具有降解污染、涵养水源、防风减灾等一系列作用。但由于污染加剧、过渡捕捞和湿地围垦等原因,海岸带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针对不同的破坏原因,提出了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975.
地形重塑是矿区废弃地生态重建的基础工程,影响着整个生态重建的效果。近自然地形重塑技术以邻近未扰动的自然地貌为参照进行地形构建,近年来成为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所关注的热点。但在近自然地形重塑时,究竟需要参照自然地形哪些方面的特征、需要用到哪些必要的参数指标、依据哪些指标对地形设计结果进行评价?这些问题尚缺乏系统的讨论。本文以西北干旱荒漠区为目标区域,运用“扎根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我们基于大量文献调研和12位专家的半结构式访谈资料,依据“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三层编码,最终构建了矿区废弃地近自然地形重塑的三级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3个主类别、8个次类别和26项参数。所制定的参数指标可支撑近自然地形设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可涵盖矿区地形重塑中多个方面的指标需求。该工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近自然地形重塑方法、完善其技术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76.
用载波相位精密定位需保证相位无周跳,而1周的小周跳仍是目前双频定位中难以解决的问题.MW(Melbourn-Wübbena组合)法联合电离层残差法探测周跳应用广泛,但MW法精度不足.为此,本文提出重构多普勒积分的新方法以替换MW法.该方法基于信号传播的多普勒模型,仅利用广播星历和伪距定位的位置,即可重构出比多普勒观测量...  相似文献   
977.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需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则是矿地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其中高陡边坡修复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与难点。为此,选择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废弃露天矿山开展了生态修复技术示范研究,在实地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与工程钻探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方法,对边坡进行安全性数值分析,进而对高陡边坡实施生态修复。数值分析表明:边坡随着降雨的进行,其安全系数从1.458降至0.851,存在安全隐患;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必须辅以削坡降低斜坡坡度、在边坡前缘实施挡土墙等工程手段才能达到安全性要求;合理排水可大大降低水对边坡安全性的影响,增强边坡的稳定性。经过生态修复设计后,暴雨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显著提高且基本保持在1.7左右,达到了安全性的设计要求。该技术示范可为其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8.
张云 《地下水》2022,(5):85-87+180
基于紊动射流理论和渗透注浆理论提出了高压旋喷注入修复地下水影响半径的计算方法,它是钻杆半径、高压旋喷切割半径与药剂径向扩散距离之和。药剂影响半径主要与高压旋喷施工参数和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有关。土体渗透系数对药剂扩散距离有显著影响,渗透系数越大,扩散距离越大,而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越大,其临界侵蚀速度越大。就相对变化率而言,喷嘴直径、注入流量、土体特征速度、参数等对修复半径影响显著,而土体渗透系数、注入时间、土体孔隙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对修复半径影响较小。在确定影响半径时,既要考虑旋喷注入施工参数,也要考虑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979.
河道坡岸生态修复的土壤生物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政  付融冰 《湖泊科学》2007,19(5):558-565
土壤生物工程是一项利用存活植物构筑边坡,以实现河道坡岸稳定和生态修复等生态功能的集成工程技术本文给出了我国第一个大规模采用土壤生物工程修复河道坡岸的工程实例,工程选取本土植被,采用活枝扦插、活枝柴笼和灌丛垫三种主要的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构筑河道边坡.考察了工程实施前后河道坡岸植物新生根生物量、植物多样性、土壤剪切力、土壤紧实度和土壤湿度等生态参数,结果表明,工程实施10个月后,与裸露坡岸相比,施加土壤生物工程技术的河道坡岸稳定性大大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物种增加,生物栖息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该工程及研究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河道整治和坡岸生态修复提供了示范,也为我国各类边坡的侵蚀控制和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工程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80.
针对IGS RTS实时数据流产品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数据中断问题,基于卫星钟差预报算法,文中提出实时"预报修复"方法,以钟差预报值实时修复发生中断历元的钟差数据.通过对RTS数据中断区间分布的统计分析,确定钟差预报的时间长度为5 min;采用改进的灰色系统模型,对不同时间长度初始数据的钟差预报结果进行对比,确定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