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02篇 |
免费 | 2333篇 |
国内免费 | 8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09篇 |
大气科学 | 737篇 |
地球物理 | 1263篇 |
地质学 | 2888篇 |
海洋学 | 890篇 |
天文学 | 295篇 |
综合类 | 1511篇 |
自然地理 | 468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384篇 |
2023年 | 629篇 |
2022年 | 800篇 |
2021年 | 867篇 |
2020年 | 685篇 |
2019年 | 727篇 |
2018年 | 473篇 |
2017年 | 577篇 |
2016年 | 612篇 |
2015年 | 680篇 |
2014年 | 986篇 |
2013年 | 733篇 |
2012年 | 788篇 |
2011年 | 788篇 |
2010年 | 740篇 |
2009年 | 770篇 |
2008年 | 730篇 |
2007年 | 634篇 |
2006年 | 569篇 |
2005年 | 539篇 |
2004年 | 474篇 |
2003年 | 437篇 |
2002年 | 397篇 |
2001年 | 278篇 |
2000年 | 228篇 |
1999年 | 154篇 |
1998年 | 174篇 |
1997年 | 147篇 |
1996年 | 117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91篇 |
1993年 | 87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54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以环渤海地区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出了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3个主要因素;并对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强,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优化,土地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拉动,能够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②人口因素、资源环境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均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开始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经济社会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则从京津冀城市群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递减.③这3个主要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敏感程度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高低区域地带”. 相似文献
172.
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及空间分异——以西洞庭湖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体现了土地通过集约利用与空间优化所发挥生态效益的大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地利用与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以西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在ArcGIS软件支持下,通过评价与分析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分析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探讨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响应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① 2000年以来西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2000年西洞庭湖区生态服务价值为1292.13×106元·a-1,2011年为953.03×106元·a-1,损失339.10×106元。② 从整个研究区来看,整个研究阶段处于低度冲突的县有6个,分别为常德市辖区、安乡县、汉寿县、澧县、临澧县、津市市,只有桃源县处于潜在危机状态。从数量上看,整个区域内大多为冲突状态,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潜在危机较大。③ 从空间分异来看,2008年与2011年土地利用生态经济协调度基本上为低度冲突状态,需采取生态服务供给恢复与重建措施,控制生态服务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整个区域只有桃源县与汉寿县由不协调转换为协调状态,主要原因是森林覆盖率相对较高,林地类型面积大,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较强,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73.
邻里建成环境对居民外出型休闲活动时空差异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休闲行为的产生条件一直受到国内外地理学者的重视,邻里建成环境作为结构性制约因素,在休闲行为研究的交叉学科中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关注其对休闲行为影响的时间差异的研究严重不足;此外相关研究多从是否产生休闲行为或活动量的角度去验证,缺乏建成环境对休闲空间特征影响的衡量。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以广州市为案例地,结合居民的出行活动日志调查与人口普查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建筑POI普查数据,探讨居民休闲行为时空特征及居住地的邻里建成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日,居民外出型休闲活动时间呈现出高度集中特征,高度集中于12:00~14:00,活动集聚的时空区域是12:00~14:00、4 km内;休息日,居民外出型休闲活动时间集聚的集中性减弱,活动持续时间增长;活动集聚的时空区域是9:00~20:00、1 km内。邻里建成环境的不同维度指标对休闲活动距离的作用时段与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工作日上午并无影响显著的因素;中午,休闲距离主要受到道路交叉口数量和商业中心可达性的负向影响;下午,休闲距离受到道路交叉口数量先负向后正向的影响。休息日上午,休闲距离主要受开敞空间用地比例的负向影响;中午,受开敞空间用地比例、公交站点数和到最近开敞空间距离的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混合度则是呈现先正向后负向的影响;下午,受道路交叉口数量和公交站点数的负向影响、休闲设施数量的正向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休息日是休闲机会和时间成本作用占主导,工作日是休闲环境作用占主导。 相似文献
174.
通过实测查干湖高光谱数据,建立透明度(Secchi Disk Depth,SDD)单波段估测模型、比值估测模型以及神经网络高光谱估测模型,并以确定性系数R2以及剩余残差RMSE为指标进行了验证.通过对单波段估测模型和比值估测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单波段模型估测结果与比值模型相差无几,而水体透明度经对数处理有利于模型精度提高,但是神经网络模型是三者中最优的.查干湖透明度高光谱定量估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今后利用遥感影像,对查干湖水体透明度进行全面估测,对于研究和监测查干湖水体水质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5.
基于DEM的黄河流域天文辐射空间分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基于1 km×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据,利用建立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黄河流域1 km×1 km分辨率各月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局部地形对黄河流域年和四季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季,地理和地形因子对天文辐射的影响相当强烈,山区天文辐射的空间差异大,1月份向阳山坡(偏南坡) 天文辐射可为背阴山坡(偏北坡) 的2~3倍,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可达10倍以上;而在太阳高度角较高的夏季,天文辐射空间差异较小,7月份不同地形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仅在16%左右;四季中,地形对天文辐射影响的程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相似文献
176.
177.
178.
179.
为了将空间坐标系变换由静态的、不随时间发生变换的情况推广到动态的、随时间发生变换以及任意角度发生变换的情况,基于单位四元数构造的旋转矩阵和罗德里格矩阵的完全等价性,揭示出空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变换与函数梯度的数学关系,推导出由函数梯度表示的空间坐标系变换的数学公式,在理论上说明了用函数梯度描述空间坐标系变换的方法。研究表明:在数学意义上,空间坐标系变换的本质是"场",可以用"场"的概念统一以任意角度发生旋转变换的空间坐标系变换特例。为进一步研究空间坐标系随时间发生连续变换的情况或以新的思路为运动载体定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0.
本文基于Haskell的3源辐射谱模型,加上介质非弹性吸收项,几何扩散项和自由面放大效应,推演出峰值加速度和均方根加速度表达式。据此,建议一种考虑震源破裂方向的地震动衰减模型。用Morgan Hill和Imperial Valley两地震的峰值加速度资料,单震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文中建议的地震动衰减模型是合理的。与Joyner和Boore所用的衰减模型相比较,剩余标准差可减少0.1——0.2。本文所考虑的震源破裂的地震动衰减模型,可分别用于不同断层类型的地震,如单侧和双侧走滑型地震及倾滑型地震,分别建立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文章最后给出了美国西部考虑震源破裂方向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均方根加速度的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