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54篇 |
免费 | 803篇 |
国内免费 | 22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篇 |
大气科学 | 35篇 |
地球物理 | 1405篇 |
地质学 | 4620篇 |
海洋学 | 153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216篇 |
自然地理 | 1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185篇 |
2022年 | 266篇 |
2021年 | 180篇 |
2020年 | 203篇 |
2019年 | 240篇 |
2018年 | 220篇 |
2017年 | 183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231篇 |
2014年 | 274篇 |
2013年 | 247篇 |
2012年 | 289篇 |
2011年 | 356篇 |
2010年 | 301篇 |
2009年 | 320篇 |
2008年 | 334篇 |
2007年 | 289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235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206篇 |
2002年 | 214篇 |
2001年 | 170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88篇 |
1997年 | 99篇 |
1996年 | 88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74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5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黄河三角洲粉土触变性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现代黄河三角洲砂质粉土和粉质粘土触变性的对比试验研究,阐述了黄河口粉土的触变性。试验结果对解释粉土的失稳机制、解决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和防止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形破裂观察资料,位移监测资料以及土钉应变测试资料,对土钉支护的作用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上海某工程环境复杂,在静压桩施工中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和综合防范措施,保护了邻近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是在复杂环境场地进行静压桩施工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4.
5.
上更新统粘性土孔隙水、红层裂隙水,是贫水的“江淮分水岭”地区地下水供水方向。作者综合分析了该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的赋存规律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找水方向、宜井深度、取水构筑物型式,以供在该区的找水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
7.
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Su是海上风电工程设计中重要的力学参数之一,孔压静力触探测试(简称CPTU)无法直接测得黏土强度,但其所提供的锥尖阻力、侧摩阻力以及孔隙水压力与土体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存在映射关系,国内外基于CPTU已经演化出多种解释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基于滨海某海上风电项目,开展了原位CPTU试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UU)、三轴固结不排水(CU)、固结快剪(CQ)以及船上微型十字板剪切(MVST)试验,对已有计算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校验,分析发现需根据区域场地情况对其中经验系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提高计算精度。研究基于CU试验结果,结合工程实例对原有公式中经验参数进行优化修正,最后通过误差分析,验证了修正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利用改进后的修正预测模型可使江苏地区海域黏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的计算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连长兴岛葫芦山湾海域勘察资料,对742组黏性土的主要物理指标与承载力fo的对比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建立了黏性土主要物理指标与承载力fo之间经验关系4个。提出了实际勘察工作中承载力特征值fak的评价方法,为利用物理指标评价黏性土承载力建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固化土和土工格栅护岸工法(SG-WALL工法)是一种采用固化土和土工格栅加固港口护岸结构的新型工法。它的抗震性能已经通过一系列振动台试验得到了确认。为了能够数值再现SG-WALL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对SG-WALL结构的振动台试验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研究。试验和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再现SG-WALL结构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主要动力特征。模拟结果还表明:固化土的长度对SG-WALL抗震性能起到重要的影响;土工格栅的最大拉应变发生在与排桩的连接处,并且沿着远离排桩的方向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挤土效应是所有挤土类桩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可能造成临近建筑物破坏,地下管线断裂,道路隆起以及工程质量事故。依据挤土类桩挤土效应的形成机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减少挤土效应的措施,如预钻排水孔、开挖防挤沟、设置观测点、控制压桩速度等措施,并根据施工地区不同的环境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压桩顺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