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20篇
  免费   6548篇
  国内免费   1531篇
测绘学   534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29933篇
地质学   6535篇
海洋学   955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1394篇
自然地理   289篇
  2024年   185篇
  2023年   804篇
  2022年   1064篇
  2021年   1164篇
  2020年   940篇
  2019年   942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625篇
  2016年   528篇
  2015年   854篇
  2014年   1368篇
  2013年   1199篇
  2012年   1531篇
  2011年   1378篇
  2010年   1398篇
  2009年   1563篇
  2008年   1519篇
  2007年   1163篇
  2006年   1238篇
  2005年   1144篇
  2004年   1137篇
  2003年   1157篇
  2002年   1312篇
  2001年   1203篇
  2000年   1103篇
  1999年   1084篇
  1998年   1061篇
  1997年   1099篇
  1996年   1181篇
  1995年   1246篇
  1994年   1133篇
  1993年   1169篇
  1992年   1177篇
  1991年   1020篇
  1990年   914篇
  1989年   636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54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64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57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38篇
  1976年   36篇
  1974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本文在系统分析倾斜界面多次波传播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次反射等效界面模型的多次波追踪与剔除方法,通过构建多次反射等效模型,将复杂的多次波反射路径转化为更易射线追踪的一次反射路径,实现了炮集域三维地震多次波的高精度射线追踪;在此基础上,再通过FK滤波算法实现了多次波的有效剔除。该方法避免了常规CMP域多次波剔除时的共面元道集覆盖次数分布不均匀以及动校畸变的问题,且可高效高精度的实现三维地震多次波的预测与剔除。理论模型检验和海上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2.
地震作用对琼州海峡海缆路由区海底稳定性影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琼州海峡的北海—临高段海缆路由为例,利用计算对比的方法,分析了地震作用下,路由区3m以浅海底土液化或滑移的可能性,评价了路由区海底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在地震烈度为Ⅶ度的地震作用下,砂性土海底的地震剪应力平均值(0.86kPa,1.72kPa和2.57kPa)小于砂性土的液化剪应力(1.60kPa,3.20kPa和4.81kPa);粘性土海底的地震剪应力平均值(1.25kPa,2.49kPa和3.74kPa)小于粘性土的抗滑剪应力平均值(4.07kPa,4.61kPa和4.49kPa),路由区海底稳定性良好;在地震烈度为Ⅷ度的地震作用下,砂性土海底的地震剪应力平均值(1.73kPa,3.45kPa和5.12kPa)大于砂性土的液化剪应力;粘性土海底的地震剪应力平均值(2.49kPa,4.98kPa和7.47kPa)除表层外,大于粘性土的抗滑剪应力,路由区海底会发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323.
根据Snell定律提出了透射射线的非线性效应的概念,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地震射线的轨迹在1个界面上为1条直线时在另1个界面上可为1条曲线;并进一步通过射线追踪实验证明:当地下介质为非水平层状介质时,即使对应于地面同一条直线段上的接收点,来自地下同一个界面上的反射点的轨迹仍可为一条曲线。  相似文献   
324.
《海洋地质译丛》2013,(4):45-45
11月3日,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上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系统“海亮”在南黄海工区进行海试,这是“海亮”系统经过作业检验后的又一次海试,将对“海亮”的采集系统、采集电缆、不受限深度控制、导航系统等进行更全面测试。  相似文献   
325.
浅层地震在复杂断裂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拟建中的潍河特大桥地处沂沭大断裂边缘。区内断裂发育,构造复杂,直接会影响大桥基础的稳定性,因而查清区内断裂带的准确位置与分布是大桥工程的关键。探测应用浅层地震折射波方法和选用追逐与相遇观测系统和大小排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准确地查明了区内断裂的准确位置和特征,与钻井资料对比,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326.
南海东北部新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东北部地处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区,新构造运动活跃。根据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解和GPS资料对该区的新构造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该区新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机制。分析发现,菲律宾海板块NW向俯冲对该区的影响最为显著,导致了该区较强的地震活动性以及与俯冲方向一致的构造应力场。而印藏碰撞产生的侧向应力传递也影响到该区,控制华南地块向SE方向运动,并与菲律宾海板块的NW向俯冲共同作用,使华南地块在SE向运动的同时伴有逆时针旋转。印藏碰撞的SE向应力传递对俯冲产生的NW向水平挤压的抵消作用,使得地震活动性自东向西减弱以及构造应力场P轴方位角顺时针旋转。在这一背景下,区内滨海断裂带的活动控制了该区的地震、海岸带构造升降等新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327.
Chia  -  Yen  Ku  许树坤  孙桂华 《海洋地质》2009,(4):10-22
菲律宾海板块沿台湾岛和吕宋岛之间东倾的马尼拉海沟向欧亚板块仰冲。板块汇聚边缘自南而北逐渐由南海岩石圈的正常俯冲过渡到台湾造山带的初始碰撞。与俯冲相关的地震遍及台湾附近,往台湾方向增生体急剧增宽。为了认识这种以俯冲一碰撞转换带为特征的汇聚板块边缘,我们分析了12条位于吕宋岛与台湾岛之间横切马尼拉海沟的地震反射剖面。结果显示,南海海盆北部基底通常向东和向南倾。在马尼拉海沟北段,海沟充填沉积物南部比北部多,t0层序界面是近海沉积与海沟充填沉积物的界面。可能由于台湾地区的碰撞作用,t0层序北部坡度更平缓或者被抬升。构造分析显示,马尼拉海沟北段俯冲地壳具有三个特征带:正断层带(NFZ)、原始逆冲带(PTZ)和逆冲带(TZ)。正断层带主要由俯冲地壳顶部或上部的一系列正断层组成,在接近深海沟的部位,这些正断层逐渐被海沟充填沉积物所覆盖,暗示正断层带发生在地壳开始弯曲、并引起上部沉积层重力变化的地方。由于增生体附近板块边缘强烈的汇聚作用,一些被埋藏的正断层而被活化为隐伏逆冲断层。原始逆冲带位于正断层带和增生体的前缘逆冲带之间,含隐伏的逆冲断层或者褶皱而不是逆冲断层。海沟区正断层、隐伏逆冲断层和逆冲断层在地壳结构中的连续分布,指示隐伏逆冲断层是沿着之前拉张正断层的位置发育的。上部沉积层的脆性变形很可能是强烈的挤压作用和水分较少的原因所致,最终隐伏逆冲断层可能向上发展,成为海底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328.
地震技术是研究隐蔽油气藏的关键技术。岩石物理是地震信号与储层性质之间的桥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岩石和流体性质的地震响应。流体替代分析是岩石物理分析的重要部分,它是流体识别和储层定量研究的工具之一,在AVO分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流体替代的理论基础是Gassmann方程。在岩石物理技术指导下,对某工区探井进行了流体替代分析,并根据替代后的结果分析了波阻抗随深度、岩性和含油气性变化的规律,同时根据替代结果进行了AVO正演研究,比较分析了储层中流体分别为盐水、气和油时的响应特征,并据此根据实际的部分叠加道集进行了烃类异常识别。  相似文献   
329.
根据板东构造板东4井等长兴组钻探资料,对长兴组的生物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板东构造长兴组储集岩有生物(屑)泥晶灰岩-含生物(屑)泥晶灰岩、礁灰岩和白云岩。综合储集岩物性特征、区域钻、测井资料及野外剖面,总结了生物礁的形成与演化模式及模式各部位所对应的岩性和物性。通过地震响应特征、反演等技术建立了长兴组储层识别模式,利用对应速度、Landmark属性提取的储层有效厚度经计算机网格化编制出了长兴组储层厚度分布预测图,与钻测井厚度对比,证实板东4井生物礁为点礁。  相似文献   
330.
西北非海域的陆缘地貌因受到顺陆坡而下和平行于陆坡两个方向沉积物运移作用的相互影响而有很大改变。在几个航次的调查中,通过地球物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位于12°~26°N之间的塞内加尔和毛利塔尼亚海域的沉积物运移作用进行了调查。测深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被用于研究再沉积的延伸范围以及内部结构。根据这些测量结果进行了沉积物取芯,并进行了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