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394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笔者从汶川大地震的成因出发,根据地震序列的类型、发生大地震的时间尺度和都江堰-江油断裂带对地震波的消减,以及成都平原特殊的地壳结构,认为发生大地震或大余震对成都平原的影响有限。在大地震后,随着地壳应力场的改变,可能在成都平原引发小地震,应加强对熊坡活动断裂等的监测,以及附近房地产等工程建设的管理,提高民众的防震意识。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并不是都很明显。单一动物的异常行为,如蟾蜍或青蛙迁徙,不能构成预测地震的依据。大地震诱因是很复杂的,现阶段的科学技术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602.
H.  M.  Benz  P.  Okubo  A.  Villasenor  白利平 《世界地震译丛》2006,(3):30-42
火山地震监测的主要目的和成果之一就是追踪震源、识别和解释那些可以预测未来火山喷发的火山地震活动(Koyanagi et al,1988;Harlow et al,1996)。建造传统的火山监测网是为了准确确定与岩浆运移有关的震群。在构造活动区域内地震监测网的运行,一项基本要求是具有准确记录和测量地震波初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03.
采用井下地震仪可监测到许多地面地震台未记录到的微弱地震波,地面噪声对仪器干扰,大大提高震源定位精度\[1\]。针对江汉平原地区深厚卵石层和水敏性粘土层的特殊地质条件,分析总结了荆州地震监测井钻井工艺技术以及钻井过程中的井内事故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04.
基于地震监测应用的地表温度和长波辐射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据本身特征及其应用2个方面对地震监测中常用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和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全球数据进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数据在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具有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但在赤道及低纬度地区则表现出明显差异,认为这一差异与云量分布关系密切;根据我国大陆的云量分布特点选择特征点进行LST和OLR的对比分析表明,云量大于65%的区域,二者的同步性较差,云量低于65%的区域,则同步性较好。据此,以同步性较好的青海地区和同步性较差的中南部区域为试验区,对比了2种数据的涡度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在地震监测应用中,利用2种数据获得的地震异常信息在时、空、强特征上表现为相同或不同都是可能的,LST主要是对增温现象的反映,而OLR则侧重于对整个地-气系统异常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605.
针对各地现有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可用星座存在差异性的问题,提出了按星座分别生成虚拟参考站数据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修正接收机钟差影响,实现了多个参考站作为主参考站生成同一个站点的虚拟观测值,有效避免了单个主参考站星座兼容性的影响,可为流动站提供更多的可用卫星。试验针对部分基准站不兼容北斗卫星的情况,分别在开阔区域和房角区域测试了按星座组网前后流动站的定位性能。结果显示:更多基准站参与服务能够改善虚拟参考站数据质量;按星座组网后流动站的定位质量更优,尤其可以显著改善流动站在房角等有遮挡区域的可用性和定位质量。研究成果对于有效整合当前各类基准站数据资源、提升服务对星座的兼容性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6.
姜卫平 《测绘学报》2017,46(10):1379-1388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不仅是提供国家、区域、全球高精度时空基准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导航与位置服务、精密卫星定轨、地质灾害监测等工程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当前,随着基准站网规模的不断增加、观测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我国北斗系统的逐步建成,无论在卫星导航定位数据处理理论还是应用方面,基准站网的发展面临着不少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给出了基准站网的定义和类别,并描述了功能与意义;然后分析了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最后从基准站网的建立、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应用三方面讨论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607.
用陆地台和海底地震仪监测了1985年6月12日在台湾东部近海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的余震。由海-陆联合台阵定位的余震震源,勾画出破裂面走向为北东,向东南陡倾。该结果与3次主震的断层面解完全一致。综合这些结果表明,破裂机制为右旋走滑型的。所研究的地震序列发生于活动的消减带背后,可用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沿台湾正东的海沟强烈斜向会聚引起的弧前“碎裂板块”(Slive Plate)运动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608.
我国具有丰富的稠油资源,但国内外针对陆相薄互层稠油油藏热采动态的时移地震监测研究还很少.通过分析火烧油层对储层的影响,结合已有的岩石物理测量结果,建立了薄互层油藏火烧油层模型,开展了地震正演模拟研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稠油热采(注蒸汽、火烧油层、注热水)会引起储层岩石和孔隙流体弹性特性的显著改变,从而导致明显的地震属性差异;时移地震可以用来划分油层中高温区范围,跟踪高温前缘等.在陆相薄互层稠油田热采开发中,利用时移地震来监测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9.
李超  周大为  吕坚  许志山 《山西地震》2013,(1):38-39,4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活动对地震观测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越来越大,同时,地震监测设备和光缆等也经常面临被盗的风险。文章统计了近年来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遭受破坏的显著事件,分析其破坏原因,探讨解决方法,以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10.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立即开展地震现场监测工作尤为重要。论文概述了地震现场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组织管理规定,重点分析中国大陆6次强地震发生后现场监测工作,通过总结已有工作经验,就进一步提高地震现场监测效能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应扎实做好准备工作,健全制度,提高地震现场监测工作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