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391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中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十几年来的地震预报工作现状进行了介绍,同时与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进行了对比,提出了要加强监测工作,加强深部探测和基础研究,调整政策,加强西部工作以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32.
目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部门提出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一方面需要把地震预报工作从经验基础预报向完善的物理模型推进,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地震台网的优化工作,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纵观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地震科学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在“十五”期间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①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努力造就跨世纪的监测预报人才;②监测台网优化和监测技术的发展必须重视预报对监测技术的需求;③分析预报工作的基础建设对提高预报工作质量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3.
对云龙台的水管倾斜仪观测数据进行了倾斜固体潮的潮汐分析,发现EW和NS两个分量的振幅因子异常变化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由于潮汐分析方法本身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故振幅因子误差小、精度高;又因为对潮汐谐波波群的选择,避免了以太阳日为基础的周期性干扰,M2、O1波振幅因子的地震异常识别则简易可行,并且可信度高。云龙台的固体潮观测具有较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34.
胥颐  许静 《内陆地震》1996,10(1):7-14
以台网的布愕和设备配置为依据,针对承担珠任务的设计指标,详细地介绍了乌鲁木齐遥,是地震台网的基本功能以及资料分析方法;结合考核运行期间记录地地震,分别对微震,强震和远震的监测能力以及适用范围做出评价,同时讨论了误差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36.
S.  R.  McNutt  刘巍 《世界地震译丛》2006,(3):1-29
火山能够产生大量地震信号,这些信号与地震断层产生的地震信号不同。几乎在每一次有记录的火山喷发之前,火山下面或附近的地震活动性会增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活动。因此,地震学已成为火山喷发预报和监测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尽管在不同火山建立的监测站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差异,但世界上近200座火山均已采用地震方法监测,这表明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喷发的538座火山中有约1/3的火山采用了地震监测。近几十年来,每年会发生55~70次火山喷发(Simkin,1993)。火山的喷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一半以上都有地震监测设施。  相似文献   
37.
闫娜 《测绘通报》2007,(2):23-23
[本刊讯]徕卡测量系统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成功赢得江苏省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招标项目,经过几个月的安装及运行,近日,该项目正式通过了鉴定验收。作为设备提供商,徕卡测量系统参与了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2007年1月14日,由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南京市主持召开了“江  相似文献   
38.
黄应忠 《高原地震》2007,19(1):65-66
通过多年地震联防区的工作和感受,总结了地震联防区工作的特点和作用,提出了地震联防到地震应急联动救援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39.
我国早期的现代地震学研究,曾孕育于现代地质学中。用现代科学观点,最早调查研究现场大地震的年代,可追溯到1913年云南峨山7级地震考察。地震台站监测工作,是从1923年地质调查所派李善邦先生前去日本东京学习测震,并于1930年在北京西山郊区建造鹫峰地震观测台开始。最早的地震目录是1913年由上海黄司铎编的“法文中国地震表”。1921年翁文灏先生发表的“甘肃地震考”,首次将史料中的地震情形描述与罗西一福来氏烈度表加以对照,来确定地震烈度,从而提供了更详细、确切的“甘肃地震表”。1922年翁文灏在布鲁塞尔国际地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地质构造对于产生地震的影响”论文,曾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与关注,是最早论述我国地震地质和地震区域划分的文献。  相似文献   
40.
详细阐述了微地震注水前缘监测的原理。应用微地震注水前缘监测系统,通过微地震信息的现场监测和解释,结合生产动态及其他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并以秦家屯地区的QK 3-5井为例,描述了秦家屯地区注水开发状态下水井水驱前缘位置,研究了地下油水运动规律,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对于油田注水分析与研究微地震监测技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