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2篇 |
免费 | 400篇 |
国内免费 | 2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篇 |
大气科学 | 10篇 |
地球物理 | 1306篇 |
地质学 | 625篇 |
海洋学 | 86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52篇 |
自然地理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65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47篇 |
1987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12篇 |
1974年 | 4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10篇 |
1962年 | 6篇 |
1959年 | 6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述了地壳介质中存在的各类向异性及其弹性本构关系,推导了应变能变换公式、EDA薄层各向异性弹性常数及非对称面上EDA构成的单斜对称弹性常数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几种各向异性对称系统的本征方程并给出了弹性波的角散表达式,最后选取合理的参数对波的角散现象作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82.
三分向数据震相的自动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分向地震数据,提出了一种自动检测P波和S波初至的算法。此算法组合使用了短时窗检测器DSp和长时窗DBp检测器,具有短时窗的较高精度和长时窗较低的误触发率。应用广东、福建和云南省的地震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自动检测具有可靠的精度,地方震和近震P波到时误差小于0.2s的超过84%;S波到时误差小于0.5s的超过74%。 相似文献
83.
84.
在应用文献「1」方法的过程中,笔者改用傅氏变换对稳态反应部分进行逆变换计算,而地记反应部分直接用傅氏系数表示计算。对于相位调整,给出了所调整的实部A 及虚部B的计算式及3种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太原地区剪切波速的深度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太原地区26个钻孔约540个剪切波速沿深度变化的实测燃料,统计给出了太原地区剪切波速沿深度变化的经验关系,据钻孔分布在不同的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地层特征的情况,对剪切速波沿深度变化的规律进行了分区统计,给出了分区统计结果,这些统计结果可在地场类别确定中用于估计覆盖土层的厚度,即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土层的距离。 相似文献
86.
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尾矿坝的有限元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某钼矿进行爆破采矿是否会对近距离的尾矿坝产生破坏作用,结合实际勘探资料,在二维静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坝体的动力反应分析,综合研究了动位移、动应力和加速度时程等关键物理量变化的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试验资料对坝体进行了液化判断及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钼矿在规定的爆心距、药量范围内进行爆破采矿时,相邻的尾矿坝是安全稳定的。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爆破设计、现场采矿及尾矿坝体运行维护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Yang Guohua 《中国地震研究》2007,21(3):269-280
In order to track the space-time variation of regional strain field holistically(in a large scale) and to describe the regional movement field more objectively,the paper uses a nonlinear continuous strain model focused on extracting medium-low frequency strain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a region with no rotation.According to the repeated measurements(1999~2001~2004) from GPS monitoring stations in the Sichuan and Yunnan area obtained by the Project of "China Crust Movement Measuring Network",and with the movement of 1999~2001(stage deformation background) as the basic reference,we separat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Kunlu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in 2001 from the data of 2001 and 2004,and the results indicate:(1) the Kunlu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has a discriminating effect on the Sichuan and Yunnan area,moreover,the deformation mode and background had not only certain similitude but also some diversity;(2) The movement field before the earthquake was very ordinal,while after the earthquake,order and disorder exist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displacement field;The displacement quantities of GPS monitoring stations were generally several millimeters;(3) Th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before earthquake was basically tensile in an approximate EW direction and compressive in the SN direction,and tension was predominant.After the earthquake,th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in the Sichuan area was compressive in the EW direction and tensile in the SN direction,and the compression was predominant.In the Yunnan area,it was tensional in the NE direction and compressive in the NW direction,and tension was predominant;(4) The surficial strain before the earthquake was dominated by superficial expansion,the contractive area being located basically in the east boundary of Sichuan and Yunnan block and its neighborhood.After the earthquake,the Sichuan area was surface contractive(the further north,the greater it was),and south of it was an area of superficial expansion.Generally speaking,the Kunlu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the accumulation of energy in the Sichuan and Yunnan area.Special attention shall be focused on the segment of Xichang-Dongchuan and its neighborhood. 相似文献
88.
莱昂·诺波夫(1925~2011),是一位对物理学、地震学和音乐领域做出贡献的国际著名科学家,于2011年1月20日在妻子和3个孩子的陪伴下于家中辞世。莱昂·诺波夫1949年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翌年开始在洛杉矶加州大学任教。1960年洛杉矶加州 相似文献
89.
水压瞬态致裂液化在地应力测量、 地震破坏评估和机理研究、 油气(天然气、 页岩气)及地热资源开发等地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奠基性和开创性成果, 但鉴于问题复杂性, 瞬态致裂液化机理至今尚不清楚。 本研究应用格子波尔兹曼及有限元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物理模型, 对地震波载荷作用下致密砂岩水压瞬态致裂液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首先, 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延长组致密砂岩为例, 利用X射线CT断层成像技术, 应用基于量子力学第一性原理格子波尔兹曼方法, 建立致密砂岩数字岩芯模型。 进而, 推导格子波尔兹曼及有限元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数值模型公式, 建立致密砂岩水压致裂液化物理模型。 最后, 应用地震波载荷边界和初始条件, 模拟瞬态致裂液化流固耦合过程, 讨论了地震波载荷幅值、 频率及作用时间对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孔隙度大小及连通性)、 致密砂岩破裂最大主应力之间关系, 得到了地震波作用下致密砂岩致裂液化准则。 相似文献
90.
本文借鉴直接拟合烈度数据点和枚举震源参数的做法,设计了一种利用烈度资料估计6级左右历史地震震源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对震源参数所有可能的组合进行枚举,采用地震波场模拟计算转换的理论烈度值,利用模型选择方法评估各可能的震源参数组合模型与历史破坏记录推断的地震烈度数据点的拟合程度,对震源参数做出估计.该方法充分考虑到历史资料相对稀少对震源参数估计的影响,以多种震源参数估计结果和相应权重值来定量化表示估计的不确定性.通过对给定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和滑动角的Bootstrap数值恢复检测与2006年美国Parkfield 6.0级地震实例的测试,表明该方法得出的震源参数估计结果具有统计一致性和一定的无偏性.将该方法应用于1882年河北深县6级地震的震源参数估计,结果显示东西向旧城北断层或何庄断层及北东东走向的深西断层为深县地震的发震构造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