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1篇
  免费   1013篇
  国内免费   783篇
测绘学   573篇
大气科学   601篇
地球物理   1937篇
地质学   1364篇
海洋学   354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大气涛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大气涛动的研究至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绘制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图时,就发现了"大气活动中心",即相对稳定的高压区或低压区。有些低压及高压终年存在,被称为永久性活动中心,如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和亚述尔高压、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  相似文献   
992.
吕少宁  文军  张宇  王少影  张堂堂  田辉  刘蓉 《高原气象》2012,31(6):1530-1538
通过处理涡动相关系统观测的近地层湍流脉动量可以获取地—气间感热和潜热通量,然而选择不同平均时间对通量计算的结果有较大影响。采用黄土高原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LOPEX10)期间获得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平均时间对湍流通量计算的影响,并采用雷诺平均和分解方法推导了平均时间引起的通量差值的数学表达式(Flux Compensation,FC)。结果表明:(1)FC公式可以说明采用不同平均时间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直接计算低频涡旋对湍流通量的贡献。FC公式计算的结果与直接计算的不同平均时间通量计算之差的相关系数在0.95以上,并可以确定计算湍流通量的最佳平均时间。(2)通过采用Ogive函数确定了计算LOPEX10期间通量的最佳平均时间长度为30min,印证了利用雷诺平均和分解方法计算湍流通量补偿的准确性。(3)通过进一步的数学变换,证明了平均时间对湍流通量计算的影响直接与湍流低频变化相关,FC公式可以用来确定涡动相关观测数据的最佳平均时间,并且在获得较高时间分辨率的湍流通量数据的同时,补偿因平均时间过短而遗漏的低频信息。  相似文献   
993.
本文的相关分析表明,在1948~2009年期间东亚夏季风(EASM)与前期春季(4~5月)北大西洋涛动(NAO)之间存在显著的年际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在1970s发生了由正相关到负相关的转变.进一步的合成分析指出,春季NAO与EASM之间年际相关关系的转变,与春季和前期冬季(12~3月)北大西洋海盆尺度的海-气耦合模,即NAO-海温异常(SSTA)三极子耦合模的影响作用密切相关.春季NAO异常对EASM年际变化的影响主要依赖于前者所激发的SSTA三极子模态由春季到夏季的记忆性.然而,该模态不但受到春季NAO的控制,而且还会受到前冬NAO-SSTA三极子耦合模的增强或削弱作用,其中后者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70s之前,前冬NAO-SSTA三极子耦合模对春季SSTA三极子模态存在明显的非对称作用,即前者主要对后者的正位相异常存在显著的削弱作用;在1970s之后,前者对后者正/负位相异常的影响作用均不明显.因此,在春季NAO对称作用与前冬NAO-SSTA三极子耦合模非对称作用的共同影响下,春季NAO与SSTA三极子模态的年际相关关系存在显著年代际变化,进而引起了春季NAO与EASM的年际相关关系在1970s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4.
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理想模式可以归纳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种,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泥岩压榨水离心流,大气水下渗向心流,越流、越流蒸发泄水和滞流4种类型。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具有旋回性,每个旋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盆地沉降沉积时期的泥岩压榨水离心流阶段和盆地抬升剥蚀时期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随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东营凹陷地下水动力场在平面上呈对称性:总体上大气水由凹陷边缘向凹陷中心渗入,凹陷内部各洼陷为压榨水形成的离心流区,凹陷边缘南部斜坡带和北部断阶带以及凹陷内部中央断裂带为越流泄水区。纵向上,局部水动力单元强度及演化规律与地层的埋藏深度有关。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水动力单元强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95.
青藏高原北羌塘他念他翁山吉塘岩群酉西岩组时代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于位于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的吉塘岩群是否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历来存在较大争议,对其形成年龄一直缺少有效同位素年代学限定。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他念他翁山一带吉塘岩群酉西岩组石英绿泥片岩(原岩为中性火山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965±55Ma,绿片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的原岩形成年龄为1048.2±3.3Ma,表明吉塘岩群酉西岩组原岩形成时代为蓟县纪末—南华纪初。吉塘岩群酉西岩组可能代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早期伸展期间火山-沉积作用的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996.
地质钻探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钻探技术是取得地下实物资料、验证地下信息推断与解释、最终圈定矿体、计算储量、评估品位唯一的技术手段,是实现取得宏观影响大成果的重要技术支撑.我国钻探技术和装备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近些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5158m“科钻一井”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钻探技术成...  相似文献   
997.
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内部联系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球海温海冰GISST2.3b资料以及英国CRU提供的南方涛动指数,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区域海气系统内部联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气年际变化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迁;最近50a中,西太平洋地区海温变化与南方涛动的联系存在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且在IWP与ISO相关关系微弱时,在西太平洋赤道北侧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海温较暖(冷)时存在反气旋(气旋)环流。这样的高海温-反气旋系统与ENSO时期典型的低海温-反气旋的系统相反,其动力学作用将不利于维持ENSO与西太平洋海温变化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98.
选取两个强La Nia年(1989年和1999年),对比分析了强La Nia背景下的东亚夏季风异常和中国夏季降水分布。结果表明,受南极海冰分布异常的影响,这两年6~7月间南极涛动呈现不同的位相,进而改变了南方涛动的位相。1989年,南极涛动为正时,南方涛动为正,马斯克林高压(简称马高)偏强,澳大利亚高压(简称澳高)偏弱。与1989年相反,1999年南极涛动和南方涛动均为负位相,马高偏弱,澳高偏强,这与一般La Nia年的情况正好相反。与马高和澳高强度变化相对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1989年偏西、1999年偏东,并影响到6~7月间中国降水的分布。8月副高北抬后,南半球环流变化的影响减弱,东亚夏季风环流主要受热带环流和中高纬度环流的影响。1989年8月,受中高纬度冷平流的影响,副高偏弱,长江流域降水偏多。1999年8月,由于热带西风异常偏强,副高偏强,长江以南降水偏多。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两个相似的强La Nia事件影响下,由于其他因子对La Nia信号的调制作用,中国夏季降水仍呈现不同的分布,1989年为中间型,而1999年为南方型,这与一般La Nia年雨带偏北正好相反。最后,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季度预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门源气象站1961—2008年逐日气温资料,以五日滑动平均法确定稳定通过≥0℃、≥3℃、≥5℃、≥10℃初、终日,求算初终日间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析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变化,应用PEARSON函数计算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日数、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式。研究表明:门源盆地各界限温度初日均呈提前趋势,终日均呈推迟趋势,初终日间持续日数均呈增加趋势,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均表现为增多趋势;各界限温度初日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终日与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初终日间持续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均呈正相关,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极显著;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则≥5℃初日提前6天,终日推迟5天,≥10℃初日提前9天,终日推迟7天,各界限温度期间的持续日数延长3—16天,活动积温增加149~221℃·日,有效积温增加60~131℃·日。  相似文献   
1000.
武炳义 《大气科学》2005,29(5):747-760
利用国际北极浮冰运动观测资料(IABP)(1979-1998)以及NCEP/NCAR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1960-2002),通过求解海冰运动异常的复斜方差矩阵,研究了冬季北极海冰运动主模态构成及其与海平面气压变化的关系。冬季海冰运动主模态是由两个海冰运动优势模态的一个线性组合构成,与这两个运动优势模态有直接关系的海平面气压变化主要发生在北极海盆及其边缘海区。尽管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通过影响海平面气压进而影响北极海冰运动,但是,北极涛动(北大西洋涛动)并不是决定海冰运动主模态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