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579篇 |
免费 | 7357篇 |
国内免费 | 27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89篇 |
大气科学 | 818篇 |
地球物理 | 30755篇 |
地质学 | 8566篇 |
海洋学 | 1538篇 |
天文学 | 201篇 |
综合类 | 1634篇 |
自然地理 | 12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2篇 |
2023年 | 1046篇 |
2022年 | 1319篇 |
2021年 | 1397篇 |
2020年 | 1186篇 |
2019年 | 1155篇 |
2018年 | 801篇 |
2017年 | 815篇 |
2016年 | 709篇 |
2015年 | 1053篇 |
2014年 | 1641篇 |
2013年 | 1416篇 |
2012年 | 1789篇 |
2011年 | 1649篇 |
2010年 | 1633篇 |
2009年 | 1791篇 |
2008年 | 1748篇 |
2007年 | 1360篇 |
2006年 | 1447篇 |
2005年 | 1314篇 |
2004年 | 1299篇 |
2003年 | 1203篇 |
2002年 | 1473篇 |
2001年 | 1350篇 |
2000年 | 1223篇 |
1999年 | 1182篇 |
1998年 | 1138篇 |
1997年 | 1192篇 |
1996年 | 1268篇 |
1995年 | 1330篇 |
1994年 | 1223篇 |
1993年 | 1255篇 |
1992年 | 1249篇 |
1991年 | 1080篇 |
1990年 | 965篇 |
1989年 | 688篇 |
1988年 | 103篇 |
1987年 | 61篇 |
1986年 | 66篇 |
1985年 | 59篇 |
1984年 | 62篇 |
1983年 | 52篇 |
1982年 | 65篇 |
1981年 | 64篇 |
1980年 | 56篇 |
1979年 | 66篇 |
1978年 | 36篇 |
1977年 | 40篇 |
1976年 | 36篇 |
1974年 | 4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01.
黑山峡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3):29-31,40
地震活动性分析是区域稳定性评价中必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利用地震目录资料,通过对黑山峡地区强震和弱震的时间、空间、强度特征的分析及b值分析,并且采用编制地震活动度图的定量分析方法,得出黑山峡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布特征及大柳树、小观音坝址5.5级地震的重复周期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2.
选取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发生后一周内政府收集和上报的灾情档案资料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类主要信息为基础资料,对该次地震的灾情信息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灾情信息来源的主体为县级政府部门,描述方式以定量为主.在地震发生后4h内以定性描述为主,4~12h期间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都有,12 h后以定量描述为主;单位时间内灾情信息获知和上报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先逐渐增加,到达峰值后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稳;从信息随时间变化情况来看,最先掌握死亡人员数量,接着是重伤人员数量,最后是受伤人员数量;与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结果比较,房屋损失信息更直接地反应本次地震损失.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山西大同-阳高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及大同盆地历史地震活动与华北地震区、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关系的研究,得出山西大同-阳高1989年6.1级地震活动是这一地区历史地震的延续,是华北北部中强地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义前震的重要意义,其后对应发生的河北张北6.2级地震。标志着华北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期已进入尾声。 相似文献
107.
108.
应用波速比预报地震的某些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讨论了地震波速变比异常在地震预报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如多台求波速比值方法的误差因子、是否存在正异常的问题、关于异常时间的判别指标以及异常与空区的关系等。为了说明问题,列举了众多天然地震的震例以及一项人工爆破的试验结果。这些讨论的问题对于应用波速比异常预报地震的实践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9.
中国西北内陆盆地中的地下水系统,对维系其浅表水分、热量、盐分均衡以及地表的生态平衡、土壤的资源属性和局部地域气候相对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饱和带水、包气带水(土壤水)、近地表大汽水和植物体内水("四水")之间的垂直循环来实现的.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地下水与地表植被类型间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较少涉及水分运移的机制;而以水分垂直循环的动力学机制为研究对象的SPAC系统(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则对地下水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尺度转换的困难,更为完整的应该是GSPAC系统(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干旱区内陆盆地地下水生态效应的研究需要开展以下的工作:"四水"垂直循环的动力学过程与机制研究,尤其是饱水带-包气带界面水、汽、热转化过程的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的研究,它不仅是实现水分垂直循环研究的最终目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中间环节,更是将"四水"垂直循环这一微观水文循环过程与区域水文循环过程相结合,实现尺度转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0.
为探测掘进巷道前方地质构造,研制一套矿井分布式地震超前探测系统。系统基于地震波反射理论,通过检波器分布式接收或震源分布式激发确定地质异常体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采掘过程中构造的预测预报精度,采用分布式观测系统和孔中胶囊检波器进行数据采集以提高设备的灵敏度,通过负视速度原理排除侧帮和后方地质异常体的干扰,利用绕射共偏移算法优化数据反演成果。经过大量试验验证和归纳总结,该系统采用人工锤击震源可有效探测出前方70 m范围内的地质异常信息,采用人工炸药激发震源可有效探测出前方150~200 m范围内的地质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矿井分布式地震超前探测系统通过从硬件到软件优化,可实现采掘过程中对地质构造的探测精度,并提高探测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