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25篇 |
免费 | 6620篇 |
国内免费 | 15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35篇 |
大气科学 | 133篇 |
地球物理 | 30435篇 |
地质学 | 6576篇 |
海洋学 | 955篇 |
天文学 | 63篇 |
综合类 | 1428篇 |
自然地理 | 2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5篇 |
2023年 | 807篇 |
2022年 | 1075篇 |
2021年 | 1176篇 |
2020年 | 961篇 |
2019年 | 959篇 |
2018年 | 637篇 |
2017年 | 634篇 |
2016年 | 538篇 |
2015年 | 863篇 |
2014年 | 1395篇 |
2013年 | 1236篇 |
2012年 | 1555篇 |
2011年 | 1402篇 |
2010年 | 1418篇 |
2009年 | 1610篇 |
2008年 | 1549篇 |
2007年 | 1194篇 |
2006年 | 1274篇 |
2005年 | 1170篇 |
2004年 | 1174篇 |
2003年 | 1178篇 |
2002年 | 1332篇 |
2001年 | 1219篇 |
2000年 | 1121篇 |
1999年 | 1106篇 |
1998年 | 1074篇 |
1997年 | 1105篇 |
1996年 | 1193篇 |
1995年 | 1253篇 |
1994年 | 1145篇 |
1993年 | 1172篇 |
1992年 | 1187篇 |
1991年 | 1021篇 |
1990年 | 918篇 |
1989年 | 637篇 |
1988年 | 94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55篇 |
1984年 | 54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47篇 |
1980年 | 52篇 |
1979年 | 57篇 |
1978年 | 36篇 |
1977年 | 38篇 |
1976年 | 36篇 |
1974年 | 4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和地震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利用各类地震前兆常群体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研究表明,在震前熵值减少,系统向有序方向发展。对山东和山西地区的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研究表明,在泽5.9级和大同-阳离6.1级地震前,都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82.
黑山峡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3):29-31,40
地震活动性分析是区域稳定性评价中必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利用地震目录资料,通过对黑山峡地区强震和弱震的时间、空间、强度特征的分析及b值分析,并且采用编制地震活动度图的定量分析方法,得出黑山峡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布特征及大柳树、小观音坝址5.5级地震的重复周期等结论。 相似文献
84.
强震区侵蚀-溃决型泥石流的动力特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震作用导致流域内松散物源、微地貌及水文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致使强震区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和活动规律区别于普通泥石流。从启动判别、沟床侵蚀和溃决放大效应等3个方面入手,利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强震区泥石流启动-流通-堆积全过程的动力特性。结合案例验证了强震侵蚀-溃决型泥石流的力学机制。分析表明,泥石流沟床侵蚀是外部应力增加、内部强度衰减和松散物质基础3种机制的综合结果,沟道堰塞体溃决导致泥石流流量被瞬间放大,进而反馈到侵蚀机制中,导致泥石流规模剧增。红椿沟8·14泥石流案例验算显示,H02、H03堰塞体溃决导致泥石流流量放大至800.80m3·s-1,沟床侵蚀物质总量达34.72×104m3,约占总规模的50%。 相似文献
85.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江苏省东海县南部)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地震调查表明,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6.
87.
选取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发生后一周内政府收集和上报的灾情档案资料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类主要信息为基础资料,对该次地震的灾情信息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灾情信息来源的主体为县级政府部门,描述方式以定量为主.在地震发生后4h内以定性描述为主,4~12h期间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都有,12 h后以定量描述为主;单位时间内灾情信息获知和上报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先逐渐增加,到达峰值后逐渐减少,最后趋于平稳;从信息随时间变化情况来看,最先掌握死亡人员数量,接着是重伤人员数量,最后是受伤人员数量;与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结果比较,房屋损失信息更直接地反应本次地震损失. 相似文献
88.
定点潮汐形变观测与GPS大地测量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论述了我国定点潮汐形变观测与GPS在观测周期,物理量,频域,实测精度,监测优势者方面的异同,认为定点潮汐形变观测是测震学与大地测量(含GPS)的必要补充,介绍了我国定点潮汐形变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台网观测技术,以及它在我国10多次中强震测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
90.
根据在阿德朗达克-西魁北克地震带及其邻近地区的59台短周期数字地震仪记录的直达P波走时观测值,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了该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层(0-5km)在阿德朗达克穹隆山的中南部地区出现正速度异常;第二层(5-10km)及第三层(10-15km)的速度横向变化较小,介质相对比较均匀;第四层(15-25km)出现显著的速度异常,一个是位于地震带中部的正速度异常(+4%),它与布格重力正异常一致;另一个是位于阿德朗达克穹隆山下的负速度异常(-4%).结合已有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对比,可以认为阿德朗达克是一个正在发展的穹隆上升山,但其热源前锋尚未到达地面的大陆热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