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电阻率测深在地电异常判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山  郑文俊  刘允秀  关华平 《地震》2003,23(3):131-136
塘沽台NS方向地电阻率观测值在观测极距缩短后出现大幅度上升变化,为了判断此变化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开展了多次恢复原极距的对比观测。并依据该台已有的电测深资料,对此变化进行了最佳拟合的理论反演计算。经比测及反、正演计算结果分析,认为该台NS方向大幅度的上升变化其主要原因与台站观测极距缩短有关,可能是随观测极距的缩短,受浅部电性结构层影响增大,而与深部电性结构无关,因而这一变化不具有震兆意义。  相似文献   
82.
兰州观象台     
1 兰州观象台概况 兰州观象台的前称是兰州地震台,始建于1953年。当时位于兰州市翠英门兰州大学内(现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装有小51型地震计,1954年1月22日正式记录。为了迎接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我国在兰州市刘家坪建成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观象台,是我国综合性地球物理观象台之一。台址由中国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和前苏联著名地震学家果尔什科夫和基尔诺斯选定。地处我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南北地震带中部、兰州东盆地盐场堡以北、白塔山以东、黄河北岸Ⅲ级阶地的后缘,距黄河最近约1.5 km,距城区5 km,海拔1 5…  相似文献   
83.
地面核磁共振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模型响应的数值计算是地面核磁共振勘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本文中给出了地面核磁共振数值计算方法。在文中,作者借助直接数值积分方法,对回线源产生的磁场轴向和垂向分量进行计算,并采用不等间距空间坐标剖分技术,对地面核磁共振积分方程进行数值积分。利用这些计算方法,计算了在均匀导电半空间中的某一深度上,磁场的垂向分量沿轴向变化曲线,并给出了两层导电模型中存在一层含水层的地电模型的地面模磁共振响应的数值模拟结果。采用在本文中介绍的数值计算技术,可成功地进行一维含水模型地面核磁共振信号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84.
分析了在岩溶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下工程物探的地电物征,以利在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查中有效使用工程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85.
在系统处理地电长期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同一阳高-地震的地电前兆变化及大同台地电阻率反映的主压应力(变)方向。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地电前兆异常具有台项少、强度小和零散分布的特征,前兆异常似有由震中往外扩展的现象;大同台震前地电异常同主压应力(变)方向发生了45.2°的明显异变。讨论了对地电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和大同-阳高等中强地震的预报问题,认为只要认真排除了干扰,系统分析处理地电的长期观测资  相似文献   
86.
基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5个地电场观测台站2015年以来的长时段地电场数据,首先使用求取两信号互相关函数的方法压制了大部分不相关电磁扰动,然后通过高通滤波和信号的频谱、自功率谱和互功率谱分析,得到了互相关分析后各台站的时频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1 Hz采样数据中10-3—10-1 Hz部分可能含有地电脉动信号.同时通过对大武台原始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分析,并将同时段地电场观测与相关频段的地磁场观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球电场在该频段内表现出Pc3—5的特点,地电脉动成分占优势,且10-3—10-1 Hz频段的能量较高,这一现象可能与地球磁层和电离层辐射波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87.
地电扰动指数GEI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中国大陆地区11个地电场台站5.5年(2012-01-01—2017-05-31)中磁静日和磁扰日的观测数据,并联系地电场变化敏感响应地下介质非均匀性和空间电磁活动的特点,发展了地电扰动指数,即消除静日地电变化的幅值比地电指数(GEI).对比各台站的地电指数与地磁指数,87.43%的单台地电指数D与单台地磁指数K在数值上完全相同或相差1,93.75%的单台平均地电指数Ds与单台平均地磁指数[K+0.5](四舍五入)相同或仅相差1,说明地电指数能用于量化界定地电扰动水平,如同地磁指数量化界定磁扰水平.地电指数将服务于地球电磁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领域,同时也可以用来评估地电场观测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88.
89.
本文基于我国2015—2018年间地电暴事件,通过对筛选的数据曲线变化特征归纳分析,总结出以下快速准确判断地电暴事件的依据:(1)地电暴发生时,会压制地电场六道观测数据正常日变形态,且变幅是正常日变幅值2倍以上或更大;(2)地电暴事件具有广域同步性,可通过多台观测数据对比判断;(3)地电暴和地磁暴具有同源性,可通过地磁观测来判断;(4)经过上述初判后,还应排除观测系统、自然环境、人为干扰、场地环境事件影响,才能确认为单一地电暴事件。通过对地电暴波形特征的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地电暴变幅与地磁磁情指数—K指数呈正比关系,但是同一台站地电暴变幅在同一K指数下差异较大。不同台站对同一地电暴事件幅度响应不同,仅从变幅来看纬度效应不明显,有局部区域性特点,可能与台站台址条件\,地电场布极方式方位等因素均有关。  相似文献   
90.
使用地电扰动幅度与静日变化幅值比的地电活动指数(GEI)计算方法,连续计算江苏、安徽两省6个地电场台站2018年第一季度的单台地电指数D、平均地电指数Ds。同时将地电指数D、Ds与单台地磁指数K、平均地磁指数K(即[K+0.5])对比得到:86.48%的指数D与指数K完全相同或仅相差1,89.44%的指数D s与指数完全相同或仅相差1。两类电、磁指数的高度吻合说明:(1)连续产出的地电指数是可靠的。(2)地电指数D、Ds可以量化界定地电场活动水平。极个别的地电指数D、Ds与地磁指数K、仍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地电场台站观测有关,提升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能更好地确定地电指数。(3)地电指数与地磁指数相互弥补能更准确地确定地球电磁活动水平,其在相关的地球科学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