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是我国首条百万伏输电线路工程,该工程部分勘测线路要经过嘉山地震台地电观测区外南侧。利用拟蒙特卡罗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在输电线路两侧由线路工作电流激发的工频电场,将计算结果分别与地电场和地电阻率观测时允许的工频骚扰电场强度进行比较,得到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塔型的交流输电线路在典型工作电流下不影响嘉山地震台地电观测的最小允许距离。  相似文献   
112.
地电成像法是在普通电法装置的基础上进行高密度的数据采集,形成一个高密度的、内容丰富的视电阻率剖面。通过地电数据分析、处理,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地质体的一些基本特征。由于其具有高效、快捷的勘探优势,近年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以西虎岭景区勘察为例,简要介绍了地电成像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所得结果真实、可靠,在查明岩溶洞穴、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方面是一种高效、快捷的勘察手段;  相似文献   
113.
吕守航  杜立志  姚仁  王杰  常高奇 《世界地质》2017,36(3):995-1000
为研究井地电法在确定异常体边界时电场的分布规律,笔者对室内水槽固定位置的低阻体(铜板)直接供电,并对充电低阻体形成的电场在地表的电位分布特征进行观测。研究不同方向电位分布特征,及进行线性拟合建立电位梯度曲线,分析异常体不同方向上的电位梯度变化规律,确定该低阻体的边界特征。模拟实验表明,电位梯度曲线在异常体的边界会出现明显的拐点,与电位分布图的对比表明,电位梯度曲线在异常体边界的变化可以作为识别异常体边界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4.
地电场日变幅与地电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昌黎台地电场资料分析地电场日变幅季节变化特征,显示有季节效应,EW、SN测向夏季日变幅地震最大,而出现最小值的季节两测向表现不一。分析认为,与地电场观测信号的复杂多样性有关。地电暴可以记录到磁暴急始变幅、初相、主相的变化形态,但由于电场和磁场之间存在一阶差分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地电暴都和地磁暴变化一致,甚至有些地电暴没有变化形态,而是出现高频上下起伏的脉冲形式。利用多台地电场资料,对同一个K指数为7的磁暴进行急始变幅、扰动最大变幅分析,结果显示,各台不尽相同,可能与台址介质的电性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15.
<正>我国于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开始了以地震监测预报为主要目的的地电场观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经过"十五"以来的台网建设,目前已建成由120多个固定台站构成的数字化地电场观测台网,观测数据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和地球电磁环境变化研究等领域,并已取得重要进展,在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展现了良好前景。然而,由于我国数字化地电场观测起步晚,观  相似文献   
116.
基于非结构网格有限元方法开展了三维复杂地电模型的线源井地电法的高效正演模拟研究,探讨了通过求取电场响应导数来刻画目标体边界范围、采用差异场地形校正技术来消除地形影响等措施对井地电法成像的效果和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对比与解析解,验证了本文数值解算法的有效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积水巷道的空间位置和走向均会引起视电阻率的显著变化,视电阻率变化率的极值准确且清晰地指示了巷道边界的位置;电位的归一化总水平导数极大地提高了井地电法对目标体复杂边界位置的识别能力;地形对井地电场分布的影响也很大,其视电阻率响应与地形形状近似呈对称关系,利用差异场技术能有效地削弱地形对井地电法高精度成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甘肃天水台井下地电综合观测系统于2010年改造建设完成,设置了20个地电阻率测项分量、 18个地电场测项分量和6个地温测项分量,涵盖目标测项、对比测项和实验测项三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装置建设和测项设置,着重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电阻率目标测项观测资料稳定、可靠,能够抑制地面电磁干扰,消除年变、风扰、降雨、灌溉等因素对观测的影响。观测数据在2013年芦山M7.0地震和岷县—漳县M6.6地震前均出现了明显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118.
利用天然电磁波研制的DTY型地电探测仪,多年来一直在地面探查煤层厚度和附近小构造。根据生产需要,研制了井下巷道煤层超前探测仪,在巷道掌子面前顺着煤层的视倾角可以超前探测100 m内煤层厚度,及煤层附近的小断层。   相似文献   
119.
概述了我国以电阻率为主的地电实验研究方法,科学思路和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地电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结果和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20.
起伏地形条件下固定点源测深法定量解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本池  李金铭 《现代地质》1998,12(1):123-129
采用有限元法对起伏地形下存在不均匀极化体时的多种地电断面进行了固定点源测深的正演数值模拟计算;提出并实现了在起伏地形下利用固定点源测深法资料作相对强度断面图、确定极化体空间位置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数值模拟结果的定量解释计算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初步总结出了地形对定量解释结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