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10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研究线源和点源供电方法的差异,在实验室利用水槽建立物理模型。由于水相对于油层而言呈低阻特征,因此试验中用铜板模拟低阻体,用铜棒模拟线电源供电,铜柱模拟点电源供电,改变低阻体与供电电源的相对位置,测试表面电位的空间分布,从而分析驱油介质(水)的空间分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电源供电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电场特性,线电源供电方法对电场的影响较大,对低阻体的识别效果较差,而点电源供电方法用于低阻体的识别和监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2.
《高原地震》2021,33(2)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西藏山南工作区的地下水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技术处理原始数据,结合地层的电性差异,比较了温纳装置与施伦贝谢尔装置的探测效果,得到了真实的地电断面。并且对成果图进行了地质解释,从而准确推断出地下裂隙水的分布范围,对各依赖于裂隙水的地球物理测项提供建设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含磁铁矿岩石热电实验研究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震、发震过程中往往存在地电异常现象,但其异常机理尚未得到统一认识。目前大多数地震科学工作者主要持有两种观点,即"压电效应模式"和"扩容-膨胀模式(即D-D模式)",但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基于前人关于各类成因天然磁铁矿热电效应的研究,从宏观角度对含有磁铁矿的岩石进行了热电效应实验研究。实验选择含磁铁矿黑云母石英片岩(磁铁矿体积含量为10%~12%)作试件,样品大小为80mm×80mm×12mm长方体。实验过程中将样品置于莫来石高温绝热砖砌筑的单向加热炉之上,样品上方约10cm处设置铝板作感应电荷载体,以高精度万用表记录热电势差。单向炉加热制度约为40℃/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单向加热条件下,含磁铁矿黑云母石英片岩能够产生显著热电势。其中,室温至500℃加热条件下,去除各种环境噪声后在温度降方向距样品约10cm~11.5cm空间内能够产生约0~25mV的电势降。这一结果暗示,孕震、发震过程中产生的地热异常则可能激发地壳内含有磁铁矿的岩石产生热电效应,从而导致背景地电场产生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4.
从井地电位法满足的边值问题出发,利用有限元推导了井地电位2.5维的详细解法,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然后利用该程序对一水平层状的地电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并与解析解做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均匀介质中分别存在高阻板、低阻板以及高阻板与低阻板同时存在的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得到了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及点电流源在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曲线分布图.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地下介质进行有效的探测,能够精确地确定异常体上边界、下边界的埋深位置.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在内蒙古鄂伦春兴盛铜、镍矿区开展研究,在铜、镍矿体上同步垂直出现了Cu、Ni、Co、Pt、Cr、S r异常,异常值的高低排列顺序是Cu>Ni>Co>Pt>Cr>Sr,呈明显的电化学异常标志。经过在内蒙古鄂伦春兴盛铜、镍矿区矿区深部找矿预测,发现1处具有成矿远景的地电化学异常,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6.
天水地震台井下地电观测系统介绍及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天水地震台井下地电观测系统场地布设方式、测项设计安装技术要求和施工要点,并对原有观测资料和新系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井下观测系统能减少干扰、提高信噪比,缓解地电观测用地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是地电观测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7.
用"剥皮法"处理了腾冲地震台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视电阻率数字化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剥皮法"反演计算速度快且稳定;反演后的资料明确显示深部电阻率存在明显变化,这一变化与地表气候及人文干扰无关,可能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08.
分析龙门石窟地下金属管道对地电观测的影响,通过对金属管道多种方法处理后,使之恢复地电原始观测环境,为地电台站遇到此类干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对四平台、榆树台地电场北分量Ex和东分量Ey不同时段分钟值与长春台分量地磁、分量应变资料进行日变形态、日变幅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运用FFT将各观测资料的优势周期分解出来,以期进一步得到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地电场在地震前的对应性进行相关总结。结果表明:1)两台地电场日变化都以双峰单谷为主;两测向优势周期都是以12 h、8 h为主。与分量磁场相比,东分量By与Ex比较吻合,北分量Bx与Ey的对应性很高;与分量应变相比,12 h的优势周期为共有周期。2)两台地电场都能够记录到明显的地电暴同步变化。3)Ey与Bx的日变幅比较同步,Ex与By的日变幅比较同步,且呈现出较明显的季节变化。4)两台地电场都能够较为清晰地记录到一定的短临异常,但两台震前异常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出现异常的时间也不同:震中距越近,出现异常越早,异常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10.
地电观测由测量区、外线路和观测仪器及辅助设备组成。观测系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且故障较多,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常见的干扰及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电观测对区域的观测环境变化以及细微电磁环境和观测系统的变化都有非常灵敏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