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1篇
  免费   1581篇
  国内免费   1067篇
测绘学   946篇
大气科学   626篇
地球物理   3730篇
地质学   3707篇
海洋学   327篇
天文学   137篇
综合类   685篇
自然地理   651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290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236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174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4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4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李清  李益湘 《安徽地质》2010,20(4):283-286
根据合肥地区的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浅层地热能在合肥地区应用的适宜方式,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浅层地热能应用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自动控制与监测、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合肥地区推广应用浅层地热能,实现浅层地热能与地源热泵系统、建筑空调系统相匹配。  相似文献   
952.
5.12大地震对国家造成了一次重大的损失,则对地震预报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地震发生的机理是板块挤压破裂学说。在地震动发生前后都会出现一些宏观或微观异常,在地震发生前其微观异常主要表现为电磁波、地壳倾斜、地应力等异常。本方通过对低频电磁波和地倾斜进行测量和研究,可通过数据多台站共享来进行地震预报分析。  相似文献   
953.
孙建中 《地质论评》2010,56(6):838-840
汶川地震的伤痛尚未抚平,玉树地震的灾难又接踵而至,叫人好不揪心!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我又一次因不能为地震预报出谋划策而愧疚.唐山地震后我曾在学院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做过一次呼吁,汶川地震后我又写了一篇短文<地震预报的关键在于监测断层>(孙建中,2009)进行呼吁,现在,玉树地震又一次刺痛了我,我还要呼吁!呼吁有关人士把我国地震预报工作推向正确的高速轨道上去.  相似文献   
954.
关于南天山碰撞造山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南天山是天山山脉的一支,是中亚型造山带的典型代表,它经历了复杂的增生—碰撞过程。关于古南天山洋最终闭合—碰撞造山(碰撞事件)发生的时间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争论由来已久。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对放射虫、蛇绿岩、蓝片岩、火山弧及前陆盆地沉积等地质事实的研究,我们认为,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  相似文献   
955.
林畅松  刘景彦  胡博 《沉积学报》2010,28(5):868-874
应用二维层序地层模拟系统开展了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层序的形成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揭示了同沉积断裂活动、湖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相互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的控制作用。模拟表明,快速的构造沉降、相对高的湖平面和大量的沉积物供给是形成相对深水扇三角洲的必要条件;而沉积物的供给量变小或构造沉降量加大时有利于形成近岸湖底扇或水下扇。模拟揭示出断陷湖盆陡坡边缘断裂形成的古地貌坡折控制着低水位域浊积扇或湖底扇的发育部位,同时对水进或高位域的三角洲前缘的沉积中心的分布具控制作用。断裂坡折带的构造沉降是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关键因素。在陆内前陆逆冲构造边缘,层序发育早期(底部)发育冲积扇和河流沉积,但由于相对快的构造沉降形成水进序列;在快速沉降的晚期沉降速率减小,碎屑体系向盆地方向推进,形成广泛河流三角洲沉积。由隐伏逆冲断裂形成的构造坡折带对低位域的分布具控制作用。在构造坡折带下的低位域砂体与上覆的水进域泥岩组合可形成重要的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956.
王龙  王张华  李翠玉 《海洋学报》2022,44(9):109-123
重建高质量的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可为海岸带人类社会科学预测及应对未来海平面上升风险提供重要的地质历史依据和长时间尺度的数据参考。目前已发表了多条福建海岸带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然而已有曲线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历史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是矛盾结果。同时,相对海平面长期变化机制及影响因素也不明确。本研究收集、整理了福建沿海已发表的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数据,对已有数据的年代、高程、指示意义等属性信息进行重新检查和校正,根据国际方法体系,建立了该区域一个标准化的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数据库”,共包括海平面数据183个。在此基础上,采用“变量误差–综合高斯(EIV-IGP)”统计学模型,提出了一条新的福建沿海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并应用“冰川–水均衡调整”(GIA)理论,开展了相对海平面变化GIA模拟。最后,综合相对海平面变化地质记录及GIA模拟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福建沿海距今11.28~7.08 cal ka,相对海平面由(–23.55±6.94)m快速连续上升至(–1.51±1.80)m;距今7.08~4.08 cal ka,相对海平面由(–1.51±1.80)m缓慢上升至约(1.09±1.38)m;距今3.48 cal ka前后,相对海平面高于现代海平面约(1.35±1.23)m;此后,波动下降并逐渐接近现代位置;(2)“冰川–水均衡调整”作用是福建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的主要长期作用机制;距今11.28~7.00 cal ka,相对海平面变化主要受冰盖融水控制;距今7.00 cal ka以来,“水均衡调整”作用逐渐占据主导;(3)福建沿海中–晚全新世(距今6.75~0.16 cal ka)期间,存在高于现今海面位置的“高海平面”现象;不同于传统构造运动主导观点,研究认为GIA引起的“陆地掀斜”和“海洋虹吸”作用,可能是该区域“高海平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4)福建沿海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差异。不同岸段之间的沉积物压实、差异性构造运动和潮差变化等非GIA因素,可能是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7.
在传统以半双工体制为主的水声通信系统中,常将通信信号传播信道假设为稀疏信道以便于后续处理。但通过目前的实测结果来看,在以单独设备的形式进行带内全双工水声通信实现时,由于发射换能器到近端接收端这一短程传播过程受到通信机电子舱的影响,造成了自干扰成分与信道的复杂性。为了进一步了解壳体材料对自干扰强度、传播路径复杂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接收端布置下接收到的自干扰信号成分差异,拟基于有限元法对 2 种壳体材料及不同近端接收端位置处的环路自干扰信号进行仿真,并通过辅助仿真验证各接收位置处接收到的自干扰信号最主要成分,对自干扰信道特征进行分析,为后续自干扰抑制及各域干扰抵消提供初步的理论支持与依据。  相似文献   
958.
张文 《测绘学报》2023,(5):867-867
目前,土石方填筑碾压施工质量管理主要采取控制碾压参数和试坑法检测的“双控”制,即主要依靠人工控制施工碾压工艺参数和人工现场挖坑取样检测等手段,存在受人为因素干扰大、管理粗放,且最终的质量评定用抽检的方式来以点代面,无法准确反映整体情况的弊端,故难于实现对压实参数的精准控制,难以确保碾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59.
通过构建人-地-水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系统GMM模型分析湖南省人-地-水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9年湖南省人-地-水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子系统增速各异,人系统增速最快,地系统增速最慢。(2)人-水、人-地、水-地的二元系统中,人-水系统耦合协调度增速最快,发展为高度协调,人-地、水-地二元系统为中级协调;人-地-水三元系统从勉强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各地耦合协调度均有提高,系统间的依托关系逐渐增强。(3)在影响因素中,产业结构升级、政府调控能力、科技投入和农村治理投入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60.
正我国现阶段各地节地技术和模式,大致有两类:平面节地型(向地面集中要密度)和立体开发节地型(向地上地下立体空间要高度、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