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57篇 |
免费 | 1409篇 |
国内免费 | 10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0篇 |
大气科学 | 432篇 |
地球物理 | 3230篇 |
地质学 | 3687篇 |
海洋学 | 268篇 |
天文学 | 100篇 |
综合类 | 572篇 |
自然地理 | 5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283篇 |
2022年 | 348篇 |
2021年 | 337篇 |
2020年 | 276篇 |
2019年 | 353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227篇 |
2016年 | 217篇 |
2015年 | 237篇 |
2014年 | 427篇 |
2013年 | 312篇 |
2012年 | 462篇 |
2011年 | 393篇 |
2010年 | 355篇 |
2009年 | 380篇 |
2008年 | 346篇 |
2007年 | 300篇 |
2006年 | 313篇 |
2005年 | 289篇 |
2004年 | 251篇 |
2003年 | 291篇 |
2002年 | 290篇 |
2001年 | 257篇 |
2000年 | 234篇 |
1999年 | 250篇 |
1998年 | 196篇 |
1997年 | 230篇 |
1996年 | 213篇 |
1995年 | 188篇 |
1994年 | 176篇 |
1993年 | 202篇 |
1992年 | 202篇 |
1991年 | 159篇 |
1990年 | 113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6篇 |
1959年 | 6篇 |
194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对地立体观测体系的建立,遥感大数据不断累积。传统基于文件、景/幅式的影像组织方式,时空基准不够统一,集中式存储不利于大规模并行分析。对地观测大数据分析仍缺乏一套统一的数据模型与基础设施理论。近年来,数据立方体的研究为对地观测领域大数据分析基础设施提供了前景。基于统一的分析就绪型多维数据模型和集成对地观测数据分析功能,可构建一个基于数据立方的对地观测大数据分析基础设施。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大规模分析的多源对地观测时空立方体,相较于现有的数据立方体方法,强调多源数据的统一组织、基于云计算的立方体处理模式以及基于人工智能优化的立方体计算。研究有助于构建时空大数据分析的新框架,同时建立与商业智能领域的数据立方体关联,为时空大数据建立统一的时空组织模型,支持大范围、长时序的快速大规模对地观测数据分析。本文在性能上与开源数据立方做了对比,结果证明提出的多源对地观测时空立方体在处理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2.
日本海岸地带原有沙丘地240000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0.64%.早在17~18世纪日本就已开始在海岸地带造林固沙,至今几乎所有沙丘地都已固定并且被用作农田、房屋及工厂建设用地.本文介绍了日本海岸沙丘地农业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3.
垫状植物是高寒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具有特殊形态的植物,被称为高寒生态系统工程师,其在高寒退化草地中的作用如何?本研究以位于西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4500m的一处高寒退化草地为例,调查了垫状点地梅覆盖区域内外的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以及水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垫状点地梅可以显著改善土壤养分,提高幅度大约为16%-48%,其中有机质和总氮(N)分别增加了16.2%和18.9%;局部土壤含水量提高约12%;样方内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都随着垫状点地梅盖度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垫状点地梅在退化草地中具有显著的改善土壤微环境和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作用,应加强保育以促进高寒退化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4.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精细化人口空间分布数据能够有效提升灾情评判精度,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陕西省麟游县为例,利用"天地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大比例尺居民地数据,结合人口、行政区划等数据,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100 m×100 m格网人口分布数据。通过与陕西省地震局现有人口空间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百米格网人口分布数据可明显提升山区次生灾害影响人口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5.
分别运用原始曲线分析法和归一化速率方法分析门源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3个地电阻率台站数据变化。从原始曲线来看,金银滩台EW道临震前2个月出现大幅突跳及保留年变形态的趋势下降(-3.3%);山丹台NS道趋势下降(-1.9%)、EW道趋势上升(3.1%);武威小西沟台NS道趋势下降(-3.3%)、EW道趋势上升(2.8%),震后EW道趋势转平。而3个地电阻率台站归一化速率曲线在门源地震前均出现超过阈值的现象,但各自归一化速率形态存在差异。整点值突跳变化和日均值、月均值曲线加速变化、转折变化,尤其是上升至高值阶段出现的转折变化均可作为异常形态进行分析,以上变化不明显时需结合归一化速率方法提取异常。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视角和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揭示规律、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面对时代发展、社会转型、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城市与区域巨变, 中心地理论需要创新发展。首先, 突破中心地理论的严苛假设、忽视系统动态性和自然-人文要素综合性的固有缺陷, 拓宽其普适性。其次, 以动态的和联系的眼光审视中心地系统外部条件、内部要素和组织形式与机制变化, 从中发现理论创新的视角。包括人口再分布, 城市体系重组, 全球产业网络兴起等宏观背景变化的视角;现代交通条件、信息技术发展、技术革新、体制变革等影响要素和机制变化的视角;全球城市网络形成, 城市带、群、链迅速聚合, 底层中心地重构等中心地系统组织形式新变革的视角;RS、GIS和现代统计手段应用的视角。再次, 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有必要从“肢解”阶段进入到整体完善过程, 构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框架:①以指导实际应用, 形成理论和研究范式为创新和发展的目标;②以中心性测度新模型、严苛条件缓和、动态中心地系统、中心地系统畸变模式、中心地扩散域的空间嵌套等为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内容;③突破自然-人文耦合要素对中心地系统影响机理及模型化表达, 现代中心地系统空间图景, 动态开放的现代中心地系统建设等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0.
一直以来,人们都倾向认为地电化学方法取得的异常是由其吸附的金属离子引起,文中通过多个矿区地电化学试验发现,电提取微量元素异常往往与Fe、Al等常量元素异常高度一致,而Fe、Al等常量元素是组成粘土矿物的主要成分. 进一步对地电化学泡塑样品开展扫描电镜观测,发现电提取后泡塑载体样品中存在大量的大小从数微米至数十微米的粘土矿物颗粒. 由此初步推断,当前所使用的地电化学方法取得的异常很大程度上是由土壤中存在的具有电活动性的极细粒粘土矿物颗粒引起,地电化学提取过程对这些粘土矿物颗粒具有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