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直流电法在地热水勘探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顺南部开发区位于榕江河西北边,属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区内地热水温度与电阻率参数密切相关。受构造及岩浆活动控制,其储热层电阻率为80~200Ω.m,与其上覆地层比较,电阻率异常明显。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与地质调查结合,共布设6条测线,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剖面法、电测深法等方法进行勘探。通过对野外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并与已知地热水点资料对比,解释出全区低阻异常范围,依此确定了钻孔井位。经验证,该区在孔深326~338m见断裂破碎带,出水量270t/d,水温54℃。  相似文献   
42.
43.
北京小汤山地区第四系深层地下水氟含量普遍超标, 严重制约区域供水。在收集整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资料基础上, 开展第四系高氟地下水与地热水之间关系研究工作。研究表明: 小汤山地区位于复式背斜的核部区域, 该区热储层与第四系地层直接接触并形成水力“天窗”, 受构造应力影响在热储层发育大量张性裂隙, 加之上覆第四系盖层结构松散且厚度较薄, 导致该区成为地热富集带;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 地热水中氟化物含量普遍较高, 地热水上涌同第四系深层地下水发生热流-冷流的混合作用, 导致第四系深层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升高, 形成第四系高氟地下水。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临江市老三队地热水的自然地理概况和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概况,分析了它的物理化学特征,含水岩组,补、径、排条件以及热储层、隔热盖层、地热水源等,最后探讨了其形成条件及成因。  相似文献   
45.
46.
地热水的利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对地热水利用范围和规模的日益扩大,开采量急剧增加,从而在利用过程中和利用后产生了诸如地面沉降、地震、热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分析了地热水开采、利用、排放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防治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7.
福建省厦门市滨海地区海水补给型地热系统虽然补给资源量很大,但是存在水质咸化、温度较低、地热水开采可能诱发海水入侵等问题,因此,查明该区地热资源成因模式,对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厦门市地热田采集地热水、地下水及地表水样品,运用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厦门市山区及山前地带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山区降雨入渗,以TDS较低的HCO3·SO4-Ca·Na型水为主;沿海地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海水混入,以TDS较高的Cl-Na型水为主。根据Cl-混合模型特征,发现该区13处地热田中有10处地热田受到海水混入补给,其中浦边地热水的海水混入比达73.20%。地热水由低山区沿NW向断裂向深部运移,与区域NE向深大控热断裂交汇,接受深部传导热量后形成深部热储层,温度为185~225℃;地热水沿断裂带上升过程中有海水或地下冷水混入,混入后的浅层热储温度为80~139℃。综合分析认为,厦门沿海地区海水是地热水的重要补给资源,地热水化学组分受海水混合作用影...  相似文献   
48.
49.
以贵州水银洞地区地热水为研究对象,作piper三线图、聚类谱系图、散点图等对该区地热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氢氧同位素对热水补给来源、循环深度分析,结合PHREEQC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对热水成因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地热水属于低中矿化度的弱碱性水,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SO42--、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2-Ca2+为主,少量HCO3-·SO42-Na+型.氢氧同位素特征及Na-K-Mg三线图表明,热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岩程度较低,补给高程1657~2232m,循环深度1295~1790m,热储温度56.82~74.16℃.用PHREEQC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得到4个模型,均显示地热水形成过程中消耗CO2、O2,黄铁矿被氧化,大量方解石、白云石溶解,并发生Na-Ca阳离子交换作用.大气降水于灰家堡背斜西侧40 km外出露的茅口组地层补给到含水层中,冷水穿过时氧化煤系地层及构造蚀变带中硫化物生成SO42-离子,并在运移过程中受到深大断裂输送的大地热流加热,热水储集在构造蚀变体中与围岩发生反应.硅酸盐矿物溶滤出Na+离子,方解石、白云石被溶解得Ca2+、Mg2+及HCO3-离子,同时在热水中发生Na-Ca阳离子交换作用.良好的储盖条件、发育的构造及热流使研究区形成以Ca2+、Na+、SO42-、HCO3-离子为主的地热水.  相似文献   
50.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渭南市城区地热井位勘测中,确定了该区的深部热储层和盖层的埋深、厚度及构造形态,经过钻探验证地层和构造与物探解释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