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58篇 |
免费 | 1279篇 |
国内免费 | 15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65篇 |
大气科学 | 2706篇 |
地球物理 | 1171篇 |
地质学 | 1728篇 |
海洋学 | 1430篇 |
天文学 | 42篇 |
综合类 | 574篇 |
自然地理 | 11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367篇 |
2022年 | 438篇 |
2021年 | 424篇 |
2020年 | 348篇 |
2019年 | 460篇 |
2018年 | 291篇 |
2017年 | 316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370篇 |
2014年 | 502篇 |
2013年 | 419篇 |
2012年 | 510篇 |
2011年 | 431篇 |
2010年 | 415篇 |
2009年 | 457篇 |
2008年 | 435篇 |
2007年 | 434篇 |
2006年 | 358篇 |
2005年 | 378篇 |
2004年 | 280篇 |
2003年 | 314篇 |
2002年 | 301篇 |
2001年 | 265篇 |
2000年 | 196篇 |
1999年 | 180篇 |
1998年 | 176篇 |
1997年 | 195篇 |
1996年 | 158篇 |
1995年 | 164篇 |
1994年 | 157篇 |
1993年 | 139篇 |
1992年 | 145篇 |
1991年 | 87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11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6篇 |
1966年 | 8篇 |
1961年 | 6篇 |
1948年 | 8篇 |
1946年 | 8篇 |
1942年 | 6篇 |
1941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32.
33.
地形效应是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和工程地震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地震震后调查发现: 地形起伏变化引起了更严重的地震灾害, 地震仪器也记录到复杂的三维地形对地震动具有放大效应.关于地形激发的地震动效应问题, 目前仍处于定性研究阶段, 得到了一些定性的结论: 如地形效应表现为与地形坡度相关、与山脊和山谷相关、与山形坡面形态相关、与山体高宽比相关、与地形变化的尺度相关等等.这些定性结论没能给出影响地形效应的主要因素, 如何预测地形效应仍是难题.本文通过谱元数值模拟方法, 计算了自贡地区的地震动地形效应的放大系数, 同时引入BP神经网络技术, 揭示了地形放大系数可以用不同尺度地形上的变化来表述, 即可以用地形高程、地形变化梯度及其高阶变化梯度来表示.据此为参量, 文中建立了地形效应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 并将该预测模型的结果与自贡地形台阵在汶川地震中的主震记录获得的地形放大系数结果进行了对比, 给出了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范围, 讨论了造成差异的成因, 该论文提出的研究方法为更全面的研究地形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34.
35.
在杭州湾上海金山海域进行了真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栽培试验并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的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真江蓠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盐度为15~25;适宜光照强度在90μmol/(m2.s)左右。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真江蓠生长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三者的最佳组合为温度25℃、盐度20和光照强度90μmol/(m2.s)。海区栽培实验表明真江蓠可在杭州湾海域正常生长,全年平均特定生长率(RSG)为9.42%/d。 相似文献
36.
我家住在黄土高原,当我引领着学生学习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时候,我们倍感亲切——教科书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片都描述和呈现着我们身边的地理,都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问答、交流、探讨等方式,我与学生一起解答了诸如黄土高原有多大,地表有怎样的特点,它是怎样形成的等基本问题,还理解了土壤、气候、河流、植被及人类活动等众多地理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原理,也深深感受到父老乡亲正在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改变着家乡的面貌,谱写着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进行加强生态建设的教学中我恰如其分地引入了困扰我童年时代的两个词语:涝坝、修水保,并将那时不会写的这五个字工工整整的写在黑板的右上角,由此展开了两场别开生面的学习讨论会. 相似文献
37.
冰川流速是表征冰川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冰川动力学、气候变化以及物质平衡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冰川流速的影响因素多样,其中气象因子主要是通过改变冰川物质平衡、活动性以及水力特征来对冰川运动产生影响,所以冰川流速也可能与气象因子一样具有季节性差异。基于2017-11-06—2020-11-02期间31景哨兵1号(Sentinel-1)雷达影像,采用外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辅助的偏移量追踪法对中国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境内然乌湖流域的雅弄冰川进行了冰川表面流速提取,并结合研究区冰舌面积变化以及气象因子(平均气温、降水量、降雪日数以及平均日照数)对雅弄冰川流速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雅弄冰川流速分布呈现中上部流速高而下部流速低的特点,且冰川中部主流线流速明显高于两侧速度。30组冰川流速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流速高而冬春季流速低。与流速变化相同,冰舌面积变化同样具有季节性差异,冬季面积明显大于夏季面积。与气象影响因子对比分析发现,气温、降水以及日照均对冰川表面流速具有正效应,促进冰川运动,而降雪抑制了部分热量及辐射传递,进而抑制了冰川融水过程,减缓了冰川运动。在气象因子影响力上,气温对冰川运动的效应最明显,降雨次之,日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8.
39.
【本刊讯】201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测绘学报》影响因子继续在测绘地理信息类期刊中保持第一。 相似文献
40.
武汉东湖水体异味物质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2014年1—12月东湖3个湖区(水果湖、郭郑湖及汤菱湖)中9种溶解态异味物质(DMS、DMDS、DMTS、β-cyclocitral、β-ionone、MIB、GEO、IBMP和IPMP)的月间采样结果,对异味化合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东湖水体中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9种异味物质浓度整体水平在夏、秋季相对冬、春季较高,其中DMS、DMTS、β-cyclocitral、β-ionone的月平均浓度较高,且在夏季均超出嗅味阈值,其他几种异味物质浓度检出较低,对东湖的异味强度影响较小.低浓度β-cyclocitral及β-ionone具有烟草或芳香味,DMS与DMTS具有腐臭味,因此DMS及DMTS为东湖异味的主要致嗅物质.从异味物质空间分布来看,郭郑湖区的DMS、DMDS、β-cyclocitral及β-ionone年平均浓度均低于其他两个湖区,综合该湖区中相对较低的年平均总氮(TN)和叶绿素a(Chl.a)浓度以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低的情况,该湖区的异味问题要轻于水果湖及汤菱湖区.此外,研究发现DMTS、β-cyclocitral和β-ionone浓度与Chl.a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DMDS及DMTS浓度与T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DMS及β-cyclocitral浓度与溶解氧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由于大量藻类快速腐败导致的水体含氧量下降可能会对水体异味产生重要影响.为防止东湖水体恶臭的发生,对藻类进行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