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6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929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852篇
地质学   2226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22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西北太平洋强地震的节律性与El Nino和地球自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00年来西北太平洋强地震资料分析发现:强震有明显的“活跃期”与“平静期”交替的现象。“强震活跃”与“E1 Nino事件”两者的同时相关系数达0.62,信度高于0.1%。“强震活跃”与地球自转减慢亦有很好的同步性。文中还对这三种重要的地球物理现象基本同步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可能是叠加在太平洋地幔对流圈上的“正扰动”所同时产生的三个结果。  相似文献   
993.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430大陆动力学“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有关的地幔流和岩石圈变形模型”2004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5月23-251El在昆明召开,会后26-31日对云南哀牢山蛇绿岩、红河断裂、剑川一带新生代富碱斑岩、北衙金矿、丽江虎跳峡新构造、丽江附近峨嵋山玄武岩等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并参观了滇西地震试验场。来自中国、美国、越南、加拿大、  相似文献   
994.
鄂东南地区铜山口花岗闪长斑岩体是与斑岩铜钼矿床共生的岩体,但殷祖花岗闪长岩体是与金属成矿无关的岩体。铜山口和殷祖侵入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类似,如高Al2O3、Sr含量与La/Yb、Sr/Y比值,富Na2O(Na2O/K2O>1.0),亏损Y与Yb,极弱负Eu异常-正Eu异常以及正Sr异常等。但是铜山口和殷祖侵入岩也存在 明显的差别:前者比后者更偏酸性,但具有较高的K2O,MgO,Cr,Ni和Sr含量,较低的Y和Yb含量,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更明显,并主要显示出正铕异常,区别于后者的极弱负Eu异常-不明显Eu异常。这表明铜山口埃达克质侵入岩的岩浆来源可能比殷祖埃达克质侵入岩的岩浆来源更深:前者可能由拆沉的下地壳熔融形成,残留物主要含石榴子石;而后者可能由增厚的下地壳熔融形成,残留物可能为石榴子石±斜长石±角闪石。另外,热的地幔上涌,底辟(diapir)进入下地壳,导致含角闪石的榴辉岩发生熔融也可形成铜山口埃达克质岩浆。铜山口埃达克质岩浆在穿过地幔的过程中,将会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换反应:一方面由于受橄榄岩的混染而使得岩浆的MgO,Cr和Ni增高;另一方面岩浆中的Fe2O3不断加入到地幔中,导致地幔的氧逸度(fo2)增高,地幔中金属硫化物被氧化并进入岩浆中,富含Cu-Mo等成矿物质的岩浆上升很容易形成斑岩铜钼矿  相似文献   
995.
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9~200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家在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分别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地震波速度成像研究,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上地幔介质各向异性的研究,S波介质品质因子Q,俯冲带研究,地幔间断面的研究,地球物质性质的实验研究以及其它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各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使用的主要方法和得到的结果.从这4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中国的科学家在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的研究中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些原有领域中的研究更加深入; 开辟了新的方向;研究方法更先进.   相似文献   
996.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experimental rock mechanics and tectonophysics concern-ing seismology and physics of the Earth‘s interior in China. The progress is presen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a) A lot of results of experi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enrich our knowledge of the brittle fracturing process under the condition with heterogeneity in material and structure; b) Some new results on frictional behavior of non-homogeneous faults reveal the complexity of faulting behavior; c) Some new results on the brittle-plastic tran-sition and plastic flow are obtained; especially the important progress is obtained on t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rocks in the lower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d) A lot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obtained on rock physic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d have been used in study of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state. Thes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material of the Earth‘s inte-rior and earthquake physics.  相似文献   
997.
芝麻房预先导孔橄榄岩岩石类型有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单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其中前3种多数含有石榴子石。这些岩石在垂向上显示成层性,没有某种方向的韵律变化,它们之间呈渐变过渡关系。对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O同位素分析表明,随着样品MgO含量的增高,Al2O3、CaO逐渐降低,呈良好的相关关系,并且大致上从石榴橄榄岩类到不含石榴子石的橄榄岩类主量元素的亏损程度增高,两者一般均比原始地幔主量元素亏损。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表现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也表现为强不相容元素和微量元素到适度不相容元素的总体右倾型,与原始地幔相比,均富集强不相容元素。富集程度的不同与主量元素的亏损无对应关系,说明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各自的特点不是同一种事件造成的,而是先前地幔部分熔融作用之后又发生了富含不相容元素流体的交代作用。Sr、Nd同位素具有富集特点,变化范围较大,而且主量元素较亏损的岩石更富集Sr同位素,显示了交代富集的特点。稀土元素(Ce/Yb)x比值和εNd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Rb丰度与Sr同位素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富集Sr、Nd同位素的流体和富集不相容微量元素的流体均来自地幔。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在球粒陨石冲击脉体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天然高压新矿物和矿物组合,这些发现为地球深部碱性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地幔过渡带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钠和钙离子优先结合到镁铁-镁铝榴石固溶体和长石高压多形之中,钾离子则选择性地进入到长石高压多形中,副矿物涂氏磷钙石是Na、Ba、Sr和轻稀土等元素的潜在载体相。天然冲击变质球粒陨石为我们提供了探索过渡带和下地幔温度、压力条件下碱性元素载体相特征的重要自然界样品。  相似文献   
999.
1000.
佛冈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环境初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地质地球化学》2003,31(1):52-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