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27篇 |
免费 | 2486篇 |
国内免费 | 23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1篇 |
大气科学 | 418篇 |
地球物理 | 1046篇 |
地质学 | 12734篇 |
海洋学 | 1240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1035篇 |
自然地理 | 16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7篇 |
2023年 | 504篇 |
2022年 | 614篇 |
2021年 | 632篇 |
2020年 | 521篇 |
2019年 | 563篇 |
2018年 | 421篇 |
2017年 | 398篇 |
2016年 | 488篇 |
2015年 | 522篇 |
2014年 | 840篇 |
2013年 | 669篇 |
2012年 | 741篇 |
2011年 | 768篇 |
2010年 | 689篇 |
2009年 | 689篇 |
2008年 | 753篇 |
2007年 | 625篇 |
2006年 | 542篇 |
2005年 | 565篇 |
2004年 | 515篇 |
2003年 | 446篇 |
2002年 | 427篇 |
2001年 | 472篇 |
2000年 | 472篇 |
1999年 | 547篇 |
1998年 | 457篇 |
1997年 | 450篇 |
1996年 | 480篇 |
1995年 | 422篇 |
1994年 | 440篇 |
1993年 | 352篇 |
1992年 | 344篇 |
1991年 | 308篇 |
1990年 | 252篇 |
1989年 | 203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2篇 |
1980年 | 7篇 |
1965年 | 8篇 |
1958年 | 5篇 |
1948年 | 6篇 |
1945年 | 5篇 |
1943年 | 8篇 |
1941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61.
62.
63.
随着水上(海洋)地质调查的迅速发展,曾在陆地地质调查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地震映像法便延伸到水域(海洋)地质调查中来。但由于水陆环境不同,水域地震映像法的工作原理与陆域地震映像法并不相同,它只是一种浅层地震反射波探测方法——当其采用单道接收时,即为海洋地质调查中的单道地震调查;当其采用多道接收时,即为海洋地质调查中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调查。同时,由于水域映像法在其声波发射及接收系统上有其独到之处,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可作为水域浅地层剖面测量及地震调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和油气勘探潜力。以滴西185井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和常规物性分析,结合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侵入岩岩性、分布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侵入岩主要为花岗斑岩与闪长玢岩,闪长玢岩分布于滴西181井南断裂上盘,厚度随侵入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花岗斑岩分布不受滴西181井南断裂控制;花岗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闪长玢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微孔。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侵入体有利储层的发育受侵入相、矿物组分、溶蚀作用、侵入时间和岩浆性质等因素控制,油气往往趋向在侵入体上部边缘亚相带或与围岩接触带相带附近富集成藏。花岗斑岩暗色矿物质量分数明显较闪长玢岩的少,造缝能力强,长石斑晶和基质质量分数明显较闪长玢岩的高,次生溶蚀孔隙面孔率占比大,各类次生孔隙组合与构造微裂缝沟通并成为有利储层。后期岩浆侵入使气水溶液和热液等流体沿早期原生孔隙和次生孔缝渗透,发生溶蚀和热液充填等作用,溶蚀作用可提高侵入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改善早期侵入岩储层的品质;热液充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原生孔隙度,降低早期侵... 相似文献
69.
地铁暗挖施工引起的管线与地层沉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北京地铁4号线公益西桥站工程,建立结构-地层-管线三维弹塑性数值模型,基于管线周边地层沉降及地表沉降实测数据分析,研究西南出入口暗挖施工上方管线周边地层变形规律。通过现场实测数据、数值模拟及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综合对比,分析了管线刚度对地层变形抵制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管土相对刚度小于0.18时,管线与土体沉降差小于5%,可用经验公式计算出的管线轴线处地层沉降代替管线沉降。随管线刚度的增大,管线对土体变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沿深度方向地层沉降量增大速率减小,并会出现负增长,甚至出现地层沉降小于地表沉降的情况。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的拟合分析,提出了刚性接头管线与地表沉降比和管土相对刚度的经验公式。工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偏差小于4%,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0.
新乡市浅层地下水水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良河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22(3):105-109
为有效防治地下水污染,分析新乡浅表地层岩性、含水组空间分布及其水化学的类型分带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浅层地下水质量,发现新乡市浅层地下水质量污染普遍超标,建成区及周围地下水质量为Ⅴ类以上,其他地区达到Ⅳ类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