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4篇
  免费   1120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70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263篇
地质学   1969篇
海洋学   365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363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491.
诸宝森 《地质论评》1993,39(3):268-275
江西省茅口—龙潭期地层研究的较为详细,可分为3区6小区,反映出当时古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同沉积相带,它们沿走向相当稳定,沿倾向则有规律递变。但目前这种有规律的分布已经错乱,通过地层对比推知在武夷山、武功山及九岭山等地均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水平位移。正是这种水平位移导致了江西省二叠纪沉积相带的畸变与古地理图失真。目前这些山区的核心部位均无盖层,其原因不仅仅在于风化剥蚀,构造剥蚀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92.
在裂解的华北地台北缘裂陷槽内,狼山-渣尔泰山中元古代拉张型过渡壳建造中,火山活动和陆源侵蚀形成的成矿元素伴随着陆源碎屑沉积形成矿源层.在长城纪末期的褶皱回返过程中,渣尔泰群经受了强烈的顺层滑动、褶皱叠加和逆冲推覆构造的改造.在东升庙-炭窑口地区,极为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导致热液蚀变作用和混合岩化,促使成矿元素迁移到裂隙发育,在有利交代作用的白云石大理岩中富集成矿.而在渣尔泰山地区和狼山北西侧,强烈的褶皱作用叠加促使矿层在褶皱的转折端部位加厚富集成矿.故此,提出了断裂成矿模式和褶皱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93.
福建省地壳——上地幔结构及深部构造背景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本文主要根据区域、深部物探资料成果,结合地质特征,综合论述了与福建省地壳—上地幔及深部构造背景有关的重要基础地质问题:本省地壳可分为上、中、下三层,内有七个速度层,壳—幔分为七个电性层,据此建立了地壳—上地幔综合柱状图及圈层结构综合模式;省内断裂分为岩石圈、地壳、基底、盖层四种类型,最重要的断裂有七条,总结出本省构造格架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深部构造从东到西地幔具有陡坡带—坳陷带—缓隆带及岩石圈顶面具有深凹陷—狭窄隆起带—隆起的分区特点;提出松溪—长汀、滨海两条古俯冲带,将本省及邻区划分为武夷、戴云、台湾三个古板块及四个相应大地构造单元;提出在同安—莆田—带深凹陷上存在印支期古俯冲事件残迹,并探索了与其有关的四个大型推覆构造、三个环状构造,以及东部火山岩区存在古裂堑构造等;将省内花岗岩类成因划分为 I、S 及过渡型,探讨了它与深部构造及与板块活动关系等;论述了深部构造与内生金属矿床分布的关系,总结出了控制本省矿床形成的七种基本要素,圈出了三条主要成矿远景带及17个远景区,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地勘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94.
通过航磁资料反演地壳磁性结构和深断裂构造,进而结合岩浆活动及地质资料,论述了秦岭东段的地壳动力过程及构造变迁规律  相似文献   
495.
山西及其邻近地区地壳垂直形变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及其邻近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出现的两升三降的分布格局,反映出现代构造块体活动在不断增强.通过地震活动和区域形变场分析,可以看出山西地区自50年代以来地震释放能量有不断加强趋势,区域形变出现了有规律的四象限分布.预计今后10年内本区若干危险点有可能成为地震能量大释放地区.  相似文献   
496.
山西地区的地壳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近20年山西地区的震源机制结果,得出了山西地壳应力场存在着有别于华北应力场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这种小区域应力场在中部断陷盆地都是以北西—北北西向的水平拉张作用为主,而在东、西两侧隆起区则是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的结论.但如果把上述断层面解中的所有P轴、T轴再分别投影到吴尔夫网上,得到是一个一致性很好的断层面解,由此推断山西地区的平均应力场的主要特征与华北应力场的基本特征完全相同,而山西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的特征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497.
单新建  冯德益 《内陆地震》1993,7(2):142-150
用网格频散反演技术计算了155条瑞利面波混合频散数据,将中国大陆分为目前最小分格2°×2°,得到了中国西部及邻区深至80km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三维剪切波SV速度结构。结果表明:(1)天山褶皱系地壳平均厚度为54km,上地壳平均速度为3.3km/s,下壳平均速度3.93km/s,上地幔盖层平均速度为4.64km/s,都偏大。北天山壳厚比天山薄,壳和上地幔盖层下均有低速层。(2)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壳厚46km,到其边缘的昆仑山、天山地带壳厚增加到52~55km。壳内无低速层,壳平均速度很低,为3.49km/s,地表有9km的沉积层。(3)青藏高原莫霍面呈凹形,平均壳厚为67km,平均壳速度为3.58km/s。东西端存在壳内低速层,埋深为15~35km。(4)南北带为构造复杂的区域,莫霍面深度具有东高西低,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带内普遍存在壳内低速层。南北带从群速度、速度、莫霍面等深线都可看到明显的横向差异。(5)准噶尔盆地地壳厚47km,无壳内低速层,中地壳不明显。该区呈稳定的大陆壳结构。(6)柴达木盆地在正常速度的中壳顶部有一高速夹层,速度为3.72km/s,厚10km,上顶部埋深14km。  相似文献   
498.
塔里木板块东北边缘地壳结构及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来 《西北地质》1993,14(2):6-10
本文参考国内外学者近几年来研究大陆地壳成分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利用本区所获得的最新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研究了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地壳结构特点,求出了该区大陆地壳、上地壳、中—下地壳及盖层的地球化学成分。通过与国外典型大陆地壳相比较,本区地壳为花岗闪长质的或石英闪长质的,略偏酸性,且上地壳比中—下地壳更偏酸性,说明本区地壳物质分异调整水平较高,显然这与本区剧烈的地壳板块运动、岩浆及火山作用(幔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9.
500.
本区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体,只在岩浆演化晚期有少量中性岩岩墙。岩浆演化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同位素等特征表明,岩浆是燕山运动早期构成下地壳的基性物质经部分重熔形成,熔融早期最低熔融组分形成花岗岩浆,进一步重熔,晚期形成少量中性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