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4篇
  免费   1120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70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263篇
地质学   1969篇
海洋学   365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363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5 毫秒
411.
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主要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简要总结了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的主要进展。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理论特别是板块构造理论,对于指导盆地构造研究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揭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的上地幔结构,地壳结构、基底结构与盖层构造的关系。中国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十分复杂,伸展盆地、前陆盆地、走滑盆地、克拉通盆地和叠合具有各自独特的地球动力学系统。构造样式分析是盆地构造分析的重要方面,直接与寻找油气圈闭有关,可以划分出伸展构造、挤压构造、走滑构造、反转构造和潜山-披覆构造等。断裂和不含油气盆地中的重要构造要素,控制着油气运聚成藏、叠合盆地多期成盆、多期改造造成的复杂构成图像,是中国含油气盆地的重要特色之一。展望21世纪 中国油气盆地构造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叠合盆地形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分析;盆-山耦合过程的深部-浅部耦全过程分析;盆地三维构造精细描述和盆地模拟技术,盐构造和天然气构造分析。  相似文献   
412.
贵州地壳表层构造地球化学分区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何邵麟  陈智 《贵州地质》2002,19(3):148-155
根据贵州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在前人划分的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和右江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基础上,结合水系沉积物测量区域化探扫面成果,划分出四川盆地边缘SiO2-Na2O高背景地球化学区,黔北隆起F-CaO-MgO及亲基性元素高背景地球化学区,黔西断陷Au-As-Sb-Cu-Pb-Zn-Fe3O3亲硫元素及亲基性元素强聚集地球化学区,黔南台陷Cd-Hg-Sb-Ag-SiO2高背景地球化学区,江南造山带Ba-Ag-Al2O3-K2O-Na2O高背景地球化学区和右江造山带B-Au-Sb-SiO2高背景地球化学区等6个地球化学区。结合有关资料还在阐述各区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13.
青藏高原北缘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同青藏高原主体一样,该区具有多层地壳结构特征,并普遍出现壳内低速层,地壳厚度是华北及华南地区的2倍以上。其形成可能与地壳的横向挤压缩短及幔源物质的底侵作用有关。随着底侵作用增强,地壳厚度加大,岩石圈厚度则越趋于减薄,地壳上部表现为拉张,下部发生壳幔深熔及幔源流体的交代作用,从而导致了地壳低速层,地热和浅源地震的发育。同时,这也是青藏高原出现热壳冷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14.
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治汉 《物探与化探》2002,26(6):467-469
从传统的重力地形改正方法入手,用Delphi语言编制了Windows程序,使得多年来重力中区地形改正繁重的手工数图工作能够用计算机完成,且计算精度得到明显提高。最后用甘肃1:20万昌马幅的53个重力测点进行了试算。  相似文献   
415.
青藏特提斯沉积地质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成青藏高原的主要微板块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了各具特色的地质演化历程和发展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地壳结构。青藏高原的沉积地质历史演化 经历了区内各主要微板块的基底形成与盖层沉积演化 的前特提斯阶段;以板块汇聚边缘与碰撞时期的构造背景为基础,划出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个沉积叶质历史发展及其所形成的弧盆体系格架的特提斯形成演化阶段;随着始新世末期残留海的消失,青藏地区形成统一大陆,并进入统一应力场的青藏统-陆壳形成阶段;从中上新世开始的青藏高原隆升阶段,青藏高原上发育了一些大中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如羌塘盆地、措勤盆地、昌都盆地等都经历过从弧后向盆地向前陆盆地转化的演化阶段,并具有受喜马拉雅运动统一改造的特征,这些沉积盆地中油气藏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16.
阴山中生代地壳逆冲推覆与伸展变形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研究区属燕山-阴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变形特征和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北部构造活动带、中部隆起带和南部构造活动3个不同的构造区。以中部隆起带为中心,在南北两侧的构造活动带中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呈反向对称出现。逆冲构造和伸展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密切共生。在印支期-燕山早期地壳以逆冲挤压变形机制为主,形成了色尔腾山逆冲推覆体系和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而燕山晚期阶段在逆冲岩席上产生了背向伸展变形作用,形成了同构造的早白垩世呼和浩特-包头盆地和固阳盆地。  相似文献   
417.
在航空遥感中,位于传感器扫描线上的像元由于视角位置的不同,通常产生不同的辐射误差。这种辐射误差严重影响了基于遥感图像进行的各种定量分析的精度。因此,对这种视角辐射误差进行改正非常必要。本文从传感器视角和微小平面反射的角度出发,讨论和分析了航空扫描图像的视角辐射误差,研究了航空扫描图像中由于视角引起辐射误差的统计改正方法,并利用模拟扫描数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18.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暖和 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与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GPS观测概况,用GAMIT/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级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得到了我国大陆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东部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相对东部地区,新疆西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19.
影响相对重力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潮汐、气压、仪器高、零点飘移和地下水变化以及仪器格值函数等.文中研究了在中国重力基本网2000(CGBN2000)精度要求下各影响因素的计算公式和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组便于实际测量应用的计算公式;同时对重力仪格值因子的误差和选取、非构造因素中地下水活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20.
程宗颐  朱文耀 《地震学报》2001,23(3):268-279
使用伪无基准(pseudo nonfiducial)算法、利用GIPSY软件,归算了APRGP97、APRGP98 和APRGP99的GPS资料.对大多数站所得解的站座标的精度:南北分量是1~2mm,东西分量是2~5mm,垂直分量是5~10mm;并初步获得亚太地区84个站在ITRF97中的运动速度,其水平方向的精度约为1~4mm/a.基于ITRF97速度场建立一个新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97VEL,由此获得这些站相对于该模型的现今形变速度,并对这些站相对欧亚板块的运动情况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