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7篇
  免费   898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655篇
地质学   1509篇
海洋学   84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4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21.
赣江断裂带中生代的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兴  吴根耀 《地质科学》2006,41(1):64-80
赣江断裂带是江西省境内醒目的北北东向平移断裂构造带,由一系列北北东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束组成,表现为一个大规模的左行走滑脆性剪切带并兼具伸展断陷和右旋走滑的成份。赣江断裂带在重力、航磁异常呈现为显著的梯度带,是一条晚中生代的岩浆岩带,控制了以鄱阳盆地为代表的一系列白垩纪-古近纪沉积盆地的形成与发育。该带在中生代的演化可分为早-中侏罗世压扭、晚侏罗早-白垩世左行平移和晚白垩世上盘斜落的右行平移3个阶段。在侏罗纪以来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斜向俯冲的大背景下,赣江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与华南广为发育的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北北东向断裂的发育则直接受郯庐断裂早白垩世左行走滑活动控制,因而表现出“北强南弱”和“北早南晚”的特点。白垩纪时赣江断裂的活动方式与郯庐断裂一致,可认为是后者的南延。  相似文献   
922.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构造特征与变形规律   总被引:36,自引:1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光  徐佑德  刘国生  王勇生  谢成龙 《地质科学》2006,41(2):226-241,255
在大别造山带东端和苏鲁造山带西端,郯庐断裂带存在着同造山期和早白垩世两期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在张八岭隆起南段迄今为止只发现了早白垩世的走滑剪切带。这些剪切带由若干条小型韧性剪切带组成,带内糜棱岩都具有陡倾的糜棱面理和平缓的矿物拉伸线理。野外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了左旋走滑剪切指向。新生矿物组合和矿物变形行为分析显示大别山东端郯庐早、晚两期剪切带主要形成于中绿片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张八岭隆起南段剪切带主要形成于高绿片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苏鲁造山带西端郯庐早、晚两期剪切带则形成于高角闪岩相的变质温度环境。糜棱岩内基质中新生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指示大别山东端和张八岭隆起南段出露的郯庐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低压环境下,而苏鲁造山带西端的郯庐韧性剪切带形成于高压榴辉岩相环境。这些详细的构造研究显示:在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造山期郯庐断裂带以左旋走滑构造型式存在,而在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中它又再次发生了强烈的左行平移。  相似文献   
923.
高祥林 《地质科学》2006,41(2):355-364
渤海中部的郯庐断裂带在平面上表现为不连续的几条北北东走向断层,地震反射剖面和钻探资料显示断层两侧沉积厚度的巨大差异,表明新近纪以来它们是在沉降运动背景下活动的具有大幅度倾滑位移的正断层,构成渤海盆地内凹陷与凸起的边界。这些断层在剖面上有一定弯曲和倾斜,向下延伸深度不超过10~12km。在此深度以上的地壳浅部,没有水平方向位移以及其它直接变形证据表明郯庐断裂带有走滑运动分量。从地震机制解得到的走滑断层运动反映渤海地区地壳深部的变形及相应的构造应力状态,与浅部残留的伸展构造应力同时存在。根据断裂力学分析,认为中新世末以来渤海浅层新近系内出现的大量近东西向小断裂可能是现代构造应力场作用的结果,与郯庐断裂带或其它基底老断裂没有继承性或派生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924.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强震地表破裂分段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内部一条长度达到1000km以上的活动断裂带。在近100年期间,沿该断裂带曾发生过4次MS7.0以上地震。最新一次强震是2001年昆仑山口MS8.1地震。本文综合前人资料,通过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展布、活动速率、历史强震及古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讨论了该断裂带的强震破裂分段特征、强震破裂端点障碍体的稳定性,强调了从断裂带演化过程认识断裂带的几何展布与现今强震地表破裂分段的异同,并讨论了该断裂带未来的强震破裂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925.
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是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极其重要的中?新生代构造带和转换带.基于钻井资料和大范围、高密度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本文初步揭示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走向为NW-NWW向、宽约30 km,沿着断裂走向从陆架至洋陆边界断裂带可分为北?中?南三段,断裂在新生代选择性活化,具有多重走滑断裂叠合和基底岩浆底辟强烈等特点...  相似文献   
926.
唐山大地震震害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唐山大地震后对7772个自然村的实际震害调查数据,研究了唐山地震灾区的主要震害及其与地震烈度的关系、人员死亡率与建筑物倒塌率的地域分布,揭示出唐山大地震震害的实际状况与分布规律。探讨了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27.
为探讨广西隆林西南部一条线性影像带的成因,分析其与右江断裂带的构造关系,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及地面地质地貌调查的方法开展此项工作。在哨兵卫星影像中,一条清晰的北西西向线性影像带出现在弄桑屯至隆内屯之间,长度达5 km,且与控制水系同步拐弯的大古城断层谷成17°~20°夹角。野外调查显示,线性影像通过隆内断层谷地的南侧谷坡上方,且表现为倾向南的反坡向陡崖。在陡崖向东延伸的方向上可见倾向南南西的正断层。在其西部弄桑河河流拐弯点附近,线性影像带上有倾向北北东或北东的正断层发育。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支持下,弄桑河河流拐弯点的上游河段在河流纵剖面上存在裂点,其落差约78 m。裂点河段的上游和下游均有正断层出露。经分析后认为,控制线性影像条带的断层为走向北西西向的正断层(弄桑—隆内断层)。该正断层与控制水系同步左旋拐弯的大古城断层、右江断裂带旧州—泽屯小段构成了一个左旋走滑的里德尔剪切体系,它们分别是这个剪切体系中的T破裂、R破裂和Y主剪切破裂。该里德尔剪切系统至少在喜马拉雅期期间有过长时间的活动表现。  相似文献   
928.
小江断裂带是川滇菱形块体的东南边界断裂,是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了小江断裂带空间展布、滑动速率、地震活动特征、强震地表破裂特征、地震危险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断裂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南段,其中中段又可分为东支和西支。整条断裂带全新世的滑动速率为10 mm/a左右,其中北段和中段滑动速率为8~12 mm/a,南段滑动速率小于8 mm/a。小江断裂带沿线及周边地区地震频发,北段、中段地震活动性明显高于南段,强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时空不均匀性,南段和巧家-东川段为地震空区,具有较高的强震危险性。通过对小江断裂带的论述,认为小江断裂带南段穿过红河断裂并向南延伸,但小江断裂带向南延伸模式及小江断裂带南段速度亏损是否由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和红河断裂吸收,小江断裂带古地震是否与曲江断裂、石屏-建水断裂古地震相互影响,“Y”字形构造带吸收和调节模式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9.
2005年华北及河北省地震活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2005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地震活动概况据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2005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926次,ML1.0级以下地震136次,ML1.0~1.9级地震651次,ML2.0~2.9级地震127次,ML3.0~3.9级地震14次,没有4级地震(见图1)。最大地震为2005年8月31日河北蔚县(40°00′114°49′  相似文献   
930.
用断裂滑动速率估计小江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军  汪一鹏 《地震研究》1999,22(3):251-259
本通过小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规律,认为断裂在具有特征地震复发行为的同时,在特征地震之间还有次级破坏性地震。故推导了滑动速度、离逝时间与潜在震级之间的关系,并计算了小江断裂带中段主要段落的潜在地震震级。潜在地震级较高的段有小江西支断裂非段和小江东支断裂东南段,其潜在震级都接近7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