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3篇 |
免费 | 326篇 |
国内免费 | 3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5篇 |
大气科学 | 498篇 |
地球物理 | 397篇 |
地质学 | 786篇 |
海洋学 | 350篇 |
天文学 | 74篇 |
综合类 | 93篇 |
自然地理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105篇 |
2011年 | 92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01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101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42年 | 1篇 |
1939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着重讨论补偿电流对核旋分量磁力仪在观测地磁场垂直分量中的影响,介绍了补偿稳流装置和在大连地磁台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2.
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一种阵列式电法勘探方法,通过改变供电、观测电极的排列方式,可实现多种排列装置进行数据采集的功能,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和矿产地质等领域。为探究在不同地质背景、勘探目标时,各排列装置应用效果的特点,本文选取温纳、偶极—偶极和施伦贝谢尔(剖面)三种装置,对其在水库坝体渗漏检测和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各排列装置的特点。结果表明,温纳装置在勘探深度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纵向分辨率高,施工效率高,数据拟合效果好,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强;偶极—偶极装置横向分辨率高,水平方向异常更细化,施工效率较高;施伦贝谢尔(剖面)装置具有较高的横向与纵向分辨率,采集数据点多,获取地电断面信息更丰富,抗干扰能力较强,勘探深度较深,数据拟合效果较好。综合对比研究认为,施伦贝谢尔(剖面)装置适宜在水库坝体渗漏检测中推广使用;温纳装置具适宜在勘探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3.
74.
卫星遥感多通道资料,在海洋、灾害监测、冰雪及农作物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天气预报方法,主要应用于卫星云图的形态分析。GMS的可见光、红外及水汽通道分别反映了大气不同的特征信息。为克服单一通道在雨区及量级预报中局限性,采用多通道合成分析方法,将1992-1997年影响我区的70个强降水云图与每小时-次的地面自己雨量进行统计,得到各通道探测值与降水概率与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并对不同天气背景下云图的卫星数字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多通道合成图像分析法,分离出强降水(强雨区),采用通道交叉相关法,对未来降水区及降水概率作出移动跟踪预报。本技术方法采用VGA256直接编程,自动前后台处理,图像预报产品可随时显示并入网进行传输。 相似文献
75.
青藏高原横切变线(简称切变线)是引发青藏高原夏季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简称ECMWF)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选取14个生成于6~8月、生命史为38小时且引发高原暴雨的切变线个例进行合成分析,探究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夏季切变线生成和强度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500 hPa切变线生成于伊朗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高之间的鞍形场中,处于580 dagpm闭合低值中心和272 K高温中心内,比湿大值区的北侧;200 hPa南亚高压北部边缘、西风急流入口区南侧。(2)切变线强度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当地时间(LT=UTC+6h)23时最强,13时最弱。(3)涡度收支诊断表明,青藏高原上空高低层散度变化对切变线强度变化具有指示意义,500 hPa涡度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时间滞后于辐合作用最大值(最小值)3小时。(4)切变线演变过程中,切变线发展时位涡随之增大。位涡收支诊断表明,青藏高原上空的水汽和非绝热加热对切变线的生成和发展演变起到重要作用。当边界层感热加热增强时,低层辐合增强,上升运动增强,在充足的水汽配合下,凝结潜热释放使非绝热加热中心抬高至大气中层,从而有利于切变线生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76.
PLC控制的教学机械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文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1,24(3):237-241
介绍一台可编程控制器(PLC)教学机械手的研制。它是一个水平/垂直位移的机械设备,用来将工件由左工作台搬到右工作台,在PLC控制下可实现手动及自动等多种工作方式,为学习PLC的原理及应用提供一种理想的示教装置。 相似文献
77.
全极化SAR数据在地表覆盖/利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R-C/X-SAR是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第一个多波段(L、C、X)全极化(HH、VV、VH和HV)成像雷达系统,该系统具有极化测量和干涉测量功能。全极化雷达测量每一个像元的全散射矩阵,所获取的信息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这些极化合成图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导致了图像信息提取精度的降低。本文基于新疆和田地区的SIR-CL波段全极化雷达数据,利用全散射矩阵的特点合成了HH-VV极化相关图像、极化度图像、目标增强图像和相位差图像。这些图像相关性小,地表覆盖信息丰富,提高了全极化SAR数据在实验区信息提取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78.
利用星团谱样本的星族合成方法,研究了邻近巨椭圆星系NGC5018中的星族成分和其内部的恒星形成历史,给出了星系中不同年龄和金属丰度星族的成分占有比.星族合成结果表明,NGC5018中不仅存在大量金属丰度低的年老恒星成分,而且较年轻的星族成分(T=5×108yr)对星系光度贡献也很重要.星系吞并和相互作用过程可能是触发这些较年轻星族形成的物理原因,椭圆星系内部的恒星形成历史可能是2次爆发或者多次爆发过程.这些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NGC5018颜色偏蓝、Mg2谱指数强度偏弱等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79.
80.
近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研发的“SDJ—KT型孔中激电可调测量电极距装置”获得发明专利。“SDJ—KT型孔中激电可调测量电极距装置”适用于磁性和非磁性环境中的孔中地井方式激电测量及寻找硫化物金属矿和铜矿等。通过调节MN电极的间隔,在深孔中也可取得较强的有用信号,保证采集数据真实,易于发现井旁及井底盲矿,提高钻孔见矿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