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90篇
  免费   4604篇
  国内免费   4742篇
测绘学   4421篇
大气科学   1597篇
地球物理   4846篇
地质学   14793篇
海洋学   2270篇
天文学   290篇
综合类   1629篇
自然地理   1290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901篇
  2022年   1130篇
  2021年   1174篇
  2020年   778篇
  2019年   1128篇
  2018年   791篇
  2017年   825篇
  2016年   823篇
  2015年   956篇
  2014年   1354篇
  2013年   1206篇
  2012年   1384篇
  2011年   1292篇
  2010年   1170篇
  2009年   1138篇
  2008年   1121篇
  2007年   1075篇
  2006年   1004篇
  2005年   842篇
  2004年   854篇
  2003年   891篇
  2002年   830篇
  2001年   873篇
  2000年   624篇
  1999年   599篇
  1998年   692篇
  1997年   717篇
  1996年   661篇
  1995年   642篇
  1994年   529篇
  1993年   498篇
  1992年   477篇
  1991年   485篇
  1990年   526篇
  1989年   479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5篇
  197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8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孙丰春 《海洋测绘》2020,40(4):77-82
在大跨径桥梁的静载试验过程中,挠度是重要的技术参数,为确保挠度变形监测成果的可靠性,以某斜拉桥为例,综合应用精密水准测量法、连通管式挠度监测法和全站仪三角高程法,相互检核验证,分析评价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结果显示,在封闭交通和温度相对恒定的环境下,几种方法的挠度监测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但各有不足。由于受监测环境温度、车辆荷载、仪器自身精度等诸多因素制约,精密水准和连通管法结果较为接近,三角高程法则略有差异,应结合有限元模型和控制截面应力应变结果综合分析。3种方法相互检核,实现不同挠度测量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研究富水砂层中新意法施工的变形控制,本文以青岛地铁3号线保河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通过对孔隙水、土压力、核心土变形与地表变形的监测,开展新意法在富水砂层中隧道开挖中的变形机理研究。试验中进行了对新意法施工过程的模拟,以循环进尺4 cm进行开挖。结果表明,在全支护条件下的第1~2循环,新意法对围岩及地表变形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但由于巨大的水压力,加固薄弱处可能出现管涌现象;在极限破坏状态试验中,水压的加大及钢拱架、喷层的缺失导致在第6循环开挖时,隧道于小导管注浆加固尾端发生了小规模土体塌落;当水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砂层发生瞬时坍塌。表明新意法适用于富水砂层隧道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加固效果和旋喷桩间的搭接,且在拱脚部位也应具有一定厚度的加固体;富水条件下砂土性质非常不稳定,砂土从变形较小到大变形几乎是瞬间发生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巨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巨刺法,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的70.83%(34/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运用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14/15),对照组为80.00%(12/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I、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分析《内经》中缪刺法的选穴治病方法,结合“根结”“标本”理论,结合现代临床研究,认为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缪刺法选穴多在四肢末端,同“根结”“标本”理论相通,临床可深入挖掘其相关性,探索缪刺法适应病症的最精简有效的选穴组方。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 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24 例。治疗组采用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评定量表评分以及2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复发率。结果:2组各有1例未完成3次治疗,予以剔除。治疗3次后,痊愈率治疗组为92.68%(114/123),高于对照组的76.42%(94/123);治疗10次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16%(74/123),高于对照组的35.77%(44/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颈性眩晕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后,痊愈患者复发率治疗组为24.32%(18/74),对照组为50.00%(22/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胆经穴为主的清降足少阳法针刺治疗颈性眩晕,能减轻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提高颈性眩晕量表评分,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97.
为解决森林分布不连续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多时间尺度特征的定量评价问题,根据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的特点,提出了反映森林斑块空间分布的水文响应单元划分方法,以及基于水量平衡法的森林不连续分布流域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以东南沿海的晋江流域为例,构建了2006年土地利用条件下的日时间步长SWAT模型,统计分析了2002—2010年降水条件下森林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构建的晋江流域SWAT模型精度较高,面积阈值为零生成的水文响应单元比较准确地反映流域森林斑块分布,提出的森林水源涵养量计算公式适用于森林空间分布不连续流域森林水源涵养量的多时间尺度分析,为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② 晋江流域森林水源年涵养量271.41~565.25 mm;月涵养量-29.15~154.59 mm;日尺度的极端降水期皆为正值,极端枯水期都为负值。表明年际之间不存在森林水源涵养的蓄丰补枯调节作用,但在年内的部分月份得到体现,而日尺度的森林蓄丰补枯功能充分发挥。从而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森林水源涵养量及其蓄丰补枯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8.
王锐  马超  王云琦  王玉杰 《山地学报》2020,38(1):132-141
了解崩塌活动史与区域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掌握区域山地灾害形成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树木地貌法可以准确掌握山地灾害发生频率,并为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山地灾害发生发展趋势提供支撑。本文以川东华蓥山石林景区一大型崩塌为研究对象,通过杉木树木年轮、降水和气温数据对该崩塌活动时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崩塌可能共有四个活动年份,2015年为大规模活动年份,2008年、2012年和2016年为小规模活动年份,崩塌活动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早材期间(4月—9月)。基于滚石冲击树干产生的愈伤组织和标准木年轮对比表明:树木在受到滚石冲击后,都表现为生长抑制,且树木年轮宽度要滞后滚石活动1年。参考树木与干扰树木年轮宽度和月降雨量没有相关性,但干扰树木年轮与月平均气温(4月—9月)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内山地灾害活动史与气候变化关系提供支撑,尤其是为研究区域降雨诱发的崩塌活动规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9.
充足的物源是泥石流形成的三大基本条件之一,对物源动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不仅可预测泥石流爆发的规模和频率,同时也是其治理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泥石流分类物源、全流域物源及震后物源三方面总结了目前动储量的评价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评价原理,并指出各类方法存在的不足,得到以下结论:(1)物源总储量的评价方法较多,而动储量评价由于受影响因素较繁多,评价方法相对较少;(2)"5.12"汶川地震后震区物源数量及种类剧增,物源统计易忽略具有隐蔽性的高位震裂物源,震后不同时期各物源对泥石流的贡献不一,应考虑时间及空间的演化效应,根据各类物源的动态演化特征做科学合理的震后物源动储量评价;(3)泥石流物源的动储量评价应考虑一定工程有效期内的不同降雨条件的影响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