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48篇 |
免费 | 1428篇 |
国内免费 | 177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7篇 |
大气科学 | 29篇 |
地球物理 | 795篇 |
地质学 | 6146篇 |
海洋学 | 744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255篇 |
自然地理 | 4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234篇 |
2022年 | 304篇 |
2021年 | 291篇 |
2020年 | 258篇 |
2019年 | 243篇 |
2018年 | 175篇 |
2017年 | 198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34篇 |
2014年 | 340篇 |
2013年 | 241篇 |
2012年 | 309篇 |
2011年 | 313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63篇 |
2008年 | 245篇 |
2007年 | 252篇 |
2006年 | 238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237篇 |
2003年 | 251篇 |
2002年 | 294篇 |
2001年 | 265篇 |
2000年 | 281篇 |
1999年 | 254篇 |
1998年 | 248篇 |
1997年 | 278篇 |
1996年 | 262篇 |
1995年 | 218篇 |
1994年 | 201篇 |
1993年 | 166篇 |
1992年 | 170篇 |
1991年 | 135篇 |
1990年 | 144篇 |
1989年 | 111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51年 | 3篇 |
1946年 | 3篇 |
1942年 | 3篇 |
194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南海北部MD05-2904岩心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以长链不饱和烯酮作为颗石藻生产力的替代性指标,讨论颗石藻生产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60ka以来,颗石藻生产力有着明显的冰期/间冰期变化:冰期高,间冰期低;冰阶高,间冰阶低;在轨道尺度上岁差周期明显,反映出太阳辐射、东亚季风对颗石藻生产力在长期尺度上起调控作用;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流输送的营养盐对本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可能也较大;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认为,在地质历史上沉积速率变化大的区域,对生物标记物的含量和堆积速率的对比讨论,更有利于反映生产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42.
对南海北部C4站柱状沉积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孢粉、藻类成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测定了部分样品的AMS14C年代,划分了该站柱状沉积物地层时代,相应恢复了南海北部9 800 a B P以来植被、气候、环境的3个演替阶段.南海北部C4站从下至上可划分成3个孢粉组合带,依次为:1带(258~194 cm):以Pinus-Quercus(常绿)-Polypodiaceae-Pterdium-Pteris-Dicranopteris-Adiantum为主孢粉带;2带(194~94 cm):以Pinus-Quercus(常绿)-Pteridium-Polypodiaceae-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3带(94~4 cm):以Pinus-Pteridium-Polypodiaceae-Quercus(常绿)-Microlepia-Dicranopteris为主孢粉带.与3个孢粉带相对应的古植被阶段依次为:伴有针叶树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与周边地区的植被演替相一致.由此可见,研究区经历了全新世早期气候转暖,中期气候炎热、干湿季明显、海平面上升以及晚期气候暖热、湿润3个古环境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43.
古冲沟冲积扇体地震反射资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古冲沟冲积扇体的反射特征、内部结构、剖面特征和分布特征等问题,研究结果为识别和确认古冲沟冲积扇体油气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再论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及其沉淀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萨拉乌苏组的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按照岩性将其划分为17层,结合本文及前人的测年结果将萨拉乌苏组定为中更新世一全新世的沉积,因此,提出“萨拉乌苏组与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为同期异相或异期异相”的看法是值是商榷的,此外,本方萨拉乌苏组中末次间期以来的沉积作了重点研究,建立了这一时间段的气候曲线,并通过与典型的风成沉积及深海氧同位素阶段的对比,讨论了最的事一个气候旋回中这一地区的环境演变历史。 相似文献
45.
通过野外考察,在黄河中游北洛河宜君段基岩峡谷,发现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物的全新世风成黄土-土壤地层.在野外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自剖面顶部向下系统采取样品,进行磁化率、烧失量、碳酸钙、粒度成分和化学元素含量的测试分析.综合野外观测和实验分析结果,确定了在古土壤中所夹的具有波状或者水平层理的沉积层,为河流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 相似文献
46.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咸水湖相生油岩古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生油岩样品的微量元素、有机物、粘土矿物组成的基础上,揭示了研究区生油岩的无机元素和有机质组成特征;并结合沉积环境的无机与有机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生油岩沉积时的古沉积环境。生油岩的B、Cl-及伽玛蜡烷含量表明,沉积时的水介质条件是半咸水—咸水环境,并伴随湖盆沉积中心北迁过程各层位地层的盐度发生规律性时空]化;生油岩的Fe2 /Fe3 、S2-、Pr/Ph比值、藿烷碳数分布模式及黄铁矿含量反映其沉积时的沉积环境为强还原性;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含量揭示这些生油岩的沉积相带介于中心咸湖相和边缘咸湖相之间。 相似文献
47.
诺尔特地区位于新疆阿尔泰东北部,地理位置属富蕴县.该地区主体构造为北东向,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富蕴群、震旦系哈巴河群、泥盆系忙代恰组和石炭系红山嘴组,其中后两者占主导地位.泥盆系为一套类复理石建造,主要岩性有粉砂岩、细砂岩、钙质粉砂岩和少量火山岩;石炭系红山嘴组可以分为三个段,一段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与粉砂岩交替的韵律沉积岩、岩屑砂岩等,二段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和生物屑灰岩,三段火山物质大量出现,下部为火山碎屑和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上部以凝灰岩为主,顶部出现火山角砾岩.根据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分析,泥盆系的沉积环境为浅海-半深海,以大陆斜坡为主;石炭系的沉积环境为浅海陆棚、滨岸和开阔台地,其中又包括一些小环境.通过沉积环境的分析,可以得出三种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48.
黔中隆起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的滇黔隆褶带.南华纪晚期初现雏形,震旦纪—奥陶纪为水下隆起,燕山运动使其整体抬高,喜马拉雅运动时急剧隆升,构造地貌长期相对隆起。地表油苗油样分析结果显示,在红外吸收谱图中缩合芳烃结构及含氧基团吸收明显,有机质热成熟度高,且遭受了氧化蚀变:震旦系以上地层大量暴露,地表水溶蚀下渗深度在黔西南地区可达3000-4000m;作为长期存在的古隆起,经历了多次抬升,直至挽近仍处于严重剥蚀阶段。地腹可能存在酸性岩浆热源使有机质过度热演化、保存条件不佳以及缺少勘探目的层,是黔中隆起油气勘探的三大壁垒。兼谈了碳酸盐岩烃源岩问题.认为形成大油气田的烃源岩主要是泥质岩系,“碳酸盐岩烃源岩”只是从属性的.分布在泥质烃源岩系的边缘或局部范围。 相似文献
49.
本文研究的是一较为复杂的断块构造,在构造、沉积的精细解释基础上,采用古垂线法构造复原的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尝试性地实现了构造的二维拟三维构造复原,再现了构造的三维全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圈闭的演化历史,认为该圈闭发育始于早中新世末中中新纪初,此时已有雏形;中中新纪末圈闭已基本定型。经历了走滑张扭、走滑压扭和区域沉降三个演化阶段。采用圈闭自动识别及定量评价方法在该构造内识别出多个圈闭,并对各圈闭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应用该方法可为油气勘探决策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2):142+160
叠合盆地层序地层分析与构造古地理——以塔里木盆地为例林畅松,于炳松,刘景彦,等著科学出版社资环分社出版本书从构造多期活动的叠合盆地分析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层序地层学与构造古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系统论述了塔里木盆地层序地层序列与构造古地理演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