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2篇
  免费   2596篇
  国内免费   2491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2798篇
地质学   9437篇
海洋学   947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630篇
自然地理   494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78篇
  2022年   471篇
  2021年   458篇
  2020年   361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290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406篇
  2014年   567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428篇
  1998年   386篇
  1997年   404篇
  1996年   390篇
  1995年   355篇
  1994年   315篇
  1993年   269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39篇
  1990年   256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54年   4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航磁异常轴向特征提取算法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分析航磁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一种在平面等值线追踪基础上,根据封闭等值线之间的关系并应用离散卡洛变换,自动检测和绘制航磁异常轴向图的方法,将该方法用于新疆某地航磁异常分析,发现了断裂构造,有效地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22.
海阳断裂是胶东半岛NE向牟平 -即墨断裂带东部一条规模较大的断裂 ,尽管晚更新世以来该断裂的地表断错活动总体上已基本停息 ,但东石兰沟段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仍有断错地表的活动。最后一次断错地表的活动发生在距今 3 7~ 1 2万年 ,但接近 1 2万年。地表破裂长度约6 5km ,活动段长度 8km。地表断错以走滑活动为主 ,可见最大倾滑位移 0 2m ;根据断层擦痕侧伏角推测最大水平位移 1 13m。最后一次断错地表的活动若以距今 1 2万年计算 ,则最大平均倾滑速率为 0 0 17mm/a ;最大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 0 0 94mm/a。野外观测到该活动段的断错活动表现为突发断错 ,根据地震地表破裂参数、活动段长度与地震的关系 ,估计其最大潜在地震为 6 级  相似文献   
223.
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地区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中更新世末构造主压应力保持在北西至北西西方向变化;晚更新世中期之后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则以北北东至北东方向为主变化,并有逐渐向近南北向转化的特点。因此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在中更新世末曾有过左旋压扭活动为主的历史,兼有左旋、右旋的活动过程,1996年2月3日丽江M7.0地震的破裂过程继承了晚更新世后期断裂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224.
提出依据开挖剖面中的楔形体在受到断层作用时其厚度的变化量求解断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分析表明断层水平位移量S与楔形体在断层两侧厚度变化量Δh满足关系式S=Δh/ρsinβ。式中ρ为楔形体在断层走向上的尖灭系数,β为断层的倾角,该关系式不仅能满足纯走滑运动的断层,而且也满足一般斜滑断层,同时提出了在剖面上判断断层水平运动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5.
新疆且末县拟在吐拉乡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上修建水库。水库近场区内沿阿尔金活动断裂存在一条古地震破裂形变带。为了对水库进行安全性评价 ,采用地貌风化剥蚀法确定了古地震形变带的形成年代。该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大约距今 4 0 0年前  相似文献   
226.
地球物理技术在我国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地球物理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地球物理技术在考古和方物保护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在古幕探查、大型古建筑地下遗存现状、古遗迹断代等方面,地球物理技术都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机会,本文通过地球物理技术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石窟、北京故宫紫禁城、嵩岳寺塔、古泗州城遗址、风阳明中都等的物理探查实例,以及查找古幕、古遗迹断代等方面的工作,介绍了我国在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应用地球物理技术的进展,并指出了物探在用于考古和文保时的特点和展望。  相似文献   
227.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覆盖土层地震断裂的研究状况,包括宏观震害统计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建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28.
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黄土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9,自引:14,他引:9  
北京邻区枣沟、斋堂和赤峰黄土-古土壤剖面粒度和磁化率变化在幅度和相位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在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磁化率记录具有冰量变化模式,而粒度记录具有轨道周期特点,粒度和磁化率之间的相位关系在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和冰期向间冰期过渡的过程中,既有滞后也有超前的表现,很难单纯以成土作用来解释。由于黄土粒度主要反映粉尘源区环境和古风场强度的变化,而磁化率主要记录的是沉积区的成壤作用,反映夏季风的强度变化,因此剖面粒度和磁化率变化的不协调说明古风场和粉尘源区变化与粉尘沉积区气候变化之间不统一。这可能意味着控制夏季风强度变化和控制冬季风强度变化的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29.
断裂构造的遥感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裂构造是一种基本的构造型式。断裂构造遥感研究是高新探测技术与地球科学的有机结合 ,是断裂构造常规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向纵深拓展的必然趋势。该文从总体思路、具体内容、操作方法等各个不同角度系统地论述了断裂构造遥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并在断裂构造信息提取、光谱特征分析、空间结构分析 (包括分形分析 )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30.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古海蚀龛沉积的古环境记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长城站地区发现有大量古海蚀龛 ,龛内保存有完整沉积剖面 ,通过对其中一个沉积剖面的粒度特征及元素组成的分析 ,确认该剖面是后期的湖相沉积 ,并据此恢复了距今 460 0年以来该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 ,距今 40 0 0— 30 0 0年长城站区地表岩石化学风化作用较强烈 ,处于一个相对温暖的时期 ,这与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等古环境记录载体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证明古海蚀龛沉积可以作为研究南极无冰区和冰缘地区古环境演化历史的一种新的地质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