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2篇
  免费   2745篇
  国内免费   4186篇
测绘学   1113篇
大气科学   568篇
地球物理   4033篇
地质学   12518篇
海洋学   1015篇
天文学   157篇
综合类   1123篇
自然地理   796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516篇
  2022年   665篇
  2021年   648篇
  2020年   554篇
  2019年   679篇
  2018年   461篇
  2017年   522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609篇
  2014年   903篇
  2013年   684篇
  2012年   948篇
  2011年   919篇
  2010年   742篇
  2009年   819篇
  2008年   757篇
  2007年   734篇
  2006年   662篇
  2005年   657篇
  2004年   587篇
  2003年   629篇
  2002年   668篇
  2001年   618篇
  2000年   556篇
  1999年   559篇
  1998年   495篇
  1997年   502篇
  1996年   477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448篇
  1993年   396篇
  1992年   410篇
  1991年   384篇
  1990年   280篇
  1989年   250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1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8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铜矿峪铜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地研究了铜矿峪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得出铜矿床形成的pb-pb年龄为21亿年;矿床形成温度为350℃,压力为4×10 ̄7pa~1×10 ̄8pa;Logfo_2:为-31~-31.88,logfs_2为-5~-8;pH值为3.6~6.4;硫化物的δ ̄34S值为-4.5‰~0.2‰,δ ̄34S为+10‰;方解石的δ ̄13C为-4.89‰~1.1‰,δ ̄13C为一4.28‰,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92.
着重介绍了目前变质作用P-T─t轨迹研究在变质作用温压确定、变质作用不同阶段时间标定、变质作用动态演化过程的组构标志、变质作用演化热模拟以及变质作用P─T─t轨迹与大地构造环境之间关系等方面所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93.
根据钻井中途测试(DST)、重复地层测试(RFT)、镜质体反射率(R0)、流体包裹体分析和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全定量分析等综合研究发现,莺-琼盆地YA13-1气田存在4期热流体活动;南侧的崖南地区和西侧的莺歌海盆地是其两个重要的热流体物质源和动力源;多期热流体活动在YA13-1地区不仅造成热异常和物质迁移,而且还引起了不同的有机/无机成岩响应,如骨架颗粒的多期溶蚀作用、至少两期的次生加大作用、粘土矿物转化和有机质热成熟作用异常。第二、第三期热流体因出溶作用形成YA13-1气田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  相似文献   
994.
非渠化海相碳酸盐岩滩储集地质体的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忠贤  贾振远 《地球科学》1995,20(3):290-298
1985年Miall创立于河流沉积体系的构型单元分析方法可通过旋回性分级特征运用于非渠化海相碳酸盐岩滩沉积体中,并且在构型界面和构型 与河流沉积体的划分可进行对比,所获得的非均质性储层地质模型表明,沉积体最小的均一性单元是由二级界面所限定的较小规模中层型,该构型规模以上的非均质性特征受构型界面级次和构型单元多样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5.
青藏高原北部地体划分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构造地层地体分析方法,对沿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走廊域研究区内的地域进行了研究,以现有的资料,把研究区划分出由3个地体群组成的3个大的构造单元,即它们由南往北是青藏地体群、古西域地体群、准喝尔-南蒙地体群,这些地体群经历早古生代的裂解、离散、晚古生代的拼合,中生代以来进入陆内活动阶段时又经历两次(即一次由北往南,另一次由南往北)强构造挤压作用,致使地壳变形和缩短,形成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格  相似文献   
996.
997.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构造   总被引:82,自引:1,他引:8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克东  王莹 《地质学报》1995,69(1):16-30
中国东北及邻区大陆边缘包括两个构造带。内带由裂解的古陆碎块组成,其北部与古亚洲洋的演化有关,南部与古太平洋演化有关。外带由中生代地体组成。它们是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的洋壳碎块与晚中生代的深海沟堆积组成的混杂体带。古亚洲洋封闭后到现代太平洋板块活动前,即由泥盆纪到侏罗纪曾存在过另一个大洋-古太平洋,其洋底扩张活动形成了上述的构造带。晚侏罗世后本区发育左旋平移断裂系,晚白垩世一早第三纪形成了大陆缘火山-  相似文献   
998.
大陆造山带中局部隆起-分层滑脱构造系(简称隆-滑构造)是对造山带的深入研究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构造形式。它是在前造山期伸展构造作用体制下形成的,其结构由内核、外壳及接合面三部分组成。由于它与后造山期形成的变质核杂岩构造有着形貌相似的特点,因而很容易误将其归属为变质核杂岩构造。由于隆-滑构造有其特定的形成时间和独特的组合样式及构造特征,在造山带构造变形演化序列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这类构造的识别和确立对造山带研究有重要意义。由于隆-滑构造形成后又受到造山期收缩作用的挤压改造,它的原始形象已不甚明确,但一般常可以在复背斜构造中首先发现前造山期隆-滑构造的存在。由于隆-滑构造的特殊性,它对于造山带的构造学、地层学、变质作用以及成矿作用等的研究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我国凝析油的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践发  沈平 《沉积学报》1995,13(1):32-40
近十几年的勘探实际表明,在我国一些含油气盆地中,许多天然气藏均伴生一定量的凝析油(或轻质油)。按母质类型可将凝析油分为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煤系地层腐殖质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本文较详细地从成因机理上讨论了这三种不同成因凝析油的形成特点。海相腐泥型有机质一般在有机质热演化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由干酪根或早期形成的高分子液态烃热裂解才形成凝析油。煤系地层中腐殖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各个阶段所生成的一定量的液态烃一般主要以凝析油的状态与天然气相伴生。陆相混合型有机质从低成熟到过成熟阶段也都可能形成凝析油。利用凝析油单体烃的组份特征,石蜡指数和庚烷值对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凝析油的成熟度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大都与地质实际相吻合。研究表明我国凝析油成熟度的分布范围从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三种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煤系地层腐殖型有机质形成的凝析油从组份来讲相对富含芳烃,其芳烃含量一般为16.2~23.5%,饱和烃/芳烃值为3.2~5.2,同时其姥鲛烷/植烷值相对较高,通常均大于3;而海相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相对富含饱和烃,其饱/芳比值为11.8~18.2,同时姥蛟烷/植烷值较低,一般小于1。陆相混合型有机质生成的凝析油则介于二者之间。三类不同成因的凝析油它们的芳烃组份(蔡系、联苯系和药系)和低分子生物标记物(菇类化合物)以及烷烃和芳烃组份的碳同位素组成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用凝析油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有效地判识凝析油的成熟度和成因类型,从而确定与之相伴生的天然气的成因或来源。  相似文献   
1000.
盆地地史模拟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盆地地史模拟的一般研究方法,认为回剥法是现今重建盆地沉积史与构造史最精确的方法详细讨论了地坟实校正、不整合处理和构造沉隆分析等主要数学模型及其适用范围;并在介绍地史模拟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地史模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