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2篇
  免费   1950篇
  国内免费   2760篇
测绘学   3223篇
大气科学   2256篇
地球物理   3698篇
地质学   5889篇
海洋学   1049篇
天文学   1371篇
综合类   806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63篇
  2022年   538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480篇
  2019年   589篇
  2018年   462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492篇
  2015年   537篇
  2014年   826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914篇
  2011年   821篇
  2010年   725篇
  2009年   889篇
  2008年   891篇
  2007年   654篇
  2006年   589篇
  2005年   664篇
  2004年   595篇
  2003年   621篇
  2002年   565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410篇
  1996年   322篇
  1995年   307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234篇
  1992年   327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1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涡北勘探区属于河网地带,难以进行正常的地震施工。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规则束状观测为基础和特殊观测系统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适应了这种复杂的地表条件,获得了"空白区"的地震资料,为今后类似地表条件地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2.
利用饶平站2011年1-12月定时人工观测能见度资料,对比Belfort M6000能见度仪测得的能见度数据,分析表明:M6000能见度仪器测值与人工观测值在0~20 km两者相关性高,随着能见度的增大两者差距也越大;能见度仪器测量相比人工观测具有高精度、数据客观、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等特点;人工观测能见度观测范围广,观测所得为周围大气平均状况,在大气不均匀下误差较小;出现视程障碍天气现象时M6000能见度仪测量值在空气中含有高水汽、液态水的情况下比人工观测能见度值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33.
陈往溪 《广东气象》1997,(2):28-29,27
汕头多普勒天气雷达站于1995年底建成,1996年2月份投入业务使用。多普勒雷达站与汕头气象局本部隔海相望,直线距离约为11km。原来的资料传输方式是采用有线程控调拨,传输速率最高为9600bps,有时因线路质量差而使速度降至2400bps以下,甚至无法联网,还时常因线路中断而无法传输。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量极大,每水平扫描一圈,强度图和速度图的数据量都为724112字节,立体扫描一次4层的数据量已有2.SMB,12层达7.ZMB。9600bPS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传输如此大数据量的要求,而只能传送部分二次处理产品的压缩文件,这对于多普勒雷达资…  相似文献   
34.
Three ship-based observational campaigns were conducted to survey sea ice and snow in Prydz Bay and the surrounding waters(64.40°S–69.40°S, 76.11°E–81.29°E) from 28 November 2012 to 3 February 2013.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sea ice extent and its variation, and the ice and snow thickness distributions and their variations with time in the observed zone. In the pack ice zone,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pack ice changed little, whereas the northern edge retreat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two earlier observation periods. Compared with the pack ice, the fast ice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slower variation in extent with its northernmost edge retreating southwards by 6.7 km at a rate of 0.37 km?d-1. Generally, ice showed an increment in thickness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from the end of November to the middle of December. Ice and snow thickness followed an approximate normal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two earlier observations(79.7±28.9 cm, 79.1±19.1 cm for ice thickness, and 11.6±6.1 cm, 9.6±3.4 cm for snow thickness, respectively), and the distribution tended to be more concentrated in mid-December than in late November. The expected value of ice thickness decreased by 0.6 cm, whereas that of snow thickness decreased by 2 cm from 28 November to 18 December 2012.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showed no obvious regularity between 31 January and 3 February, 2013.  相似文献   
35.
张健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02):226-232
青藏高原在南侧印度板块和北侧欧亚板块的双向挤压下整体抬升,边界挤压力所作的功增加了高原内部重力位能.但高位能态的物质会不断向重力势能最小的平衡态转移,并产生流变变形.由于受南北边界的挤压力约束,高原内部的高位能驱使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之间的地体产生东西向伸展变形.利用三种不同方法对青藏高原重力位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一定流变学条件下,青藏高原目前所具有的重力位能可以产生各地体中观测到的地表构造变形速率.  相似文献   
36.
四川九寨黄龙机场具有高填方、高地震烈度、高海拔等三高的特点,高填方体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与变形问题成为该机场需着重考虑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在对目前各种动力分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快速拉格郎日差分分析(FLAC)程序,对该机场元山子沟段高填方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获得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37.
38.
陈育民  张意江  王维国  陈晨伟 《岩土力学》2016,37(12):3506-3512
饱和砂土地基在爆炸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液化,地基上的结构物将受到爆炸荷载及地基液化的双重作用,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和破坏性变形。基于大型现场爆炸液化试验,对场地上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地基液化后RC结构的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液化场地中浅埋RC结构产生了明显的不均匀沉降,且最大沉降量达到结构高度的10%,结构差异沉降达到最大沉降量的1/5,结构沉降变形在液化后15 h时基本稳定;RC结构表面未产生明显的裂缝,动态拉、压应变均在400??以内,不会对结构造成显著破坏;结构动力响应表现为柱侧加速度峰值明显大于梁侧,但柱侧动力稳定所需时间较梁侧短,即柱承受了更大的瞬时冲击力且其抵抗瞬时冲击力的能力更强。研究结果可以为在可液化地基中的浅埋RC结构稳定设计等工程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针对现有参考网稳定点选取方法在不稳定点数较多时正确性和稳健性不足的问题,通过引入平方型Msplit相似变换,提出了一种稳健的稳定点选取方法,在不稳定点较多、甚至不稳定点数超过稳定点数的情况下仍然有效。具体思路是:在计算两期坐标的相似变换参数时,利用平方型Msplit估计将参考点组一分为二,取点数多的一组为稳定点组并继续分裂,直至两个点组对应的相似变换参数无明显差异时停止,利用最终的稳定点组计算相似变换参数来开展变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参考网中存在变形量较大的点或不稳定点总数接近甚至超过稳定点数时,本文方法与传统S变换和抗差S变换相比,稳定点的判断正确率最高,求得的变形量与模拟变形量相差最小,稳定点组对应的两期坐标差均方根最小,能够正确反映控制点的实际变形。  相似文献   
40.
岩石变形破坏的熵突变过程与破坏判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翠英  张乐民 《岩土力学》2007,28(12):2506-2510
在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中,当进入不稳定的破裂发展阶段之后,系统不断调整结构抵抗外力的扰动,裂纹向局域集中的有序方向发展,应变能不断耗散,并以应变能的耗散为媒介,使系统与外扰动所追加的负熵流产生能量流通,也使系统熵值和系统的维数逐次降低,这一阶段岩石系统远离平衡态,岩石的破坏是系统熵的突变过程。基于这一认识,并在验证应变能分布与结构块度分布模式的一致性的基础上,推导出包含了结构因素和能量分布的熵表达式;对熵表达式进行平衡分析获得局部突变的分岔集,得到了岩石局部破坏的熵折迭突变破坏准则;同时,探讨了熵表达式所表征的结构有序度的尖点突变性,解出岩石系统的分岔集,这个分岔集就是岩石系统熵突变的整体破坏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