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2篇
  免费   1126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032篇
地质学   624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79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16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琼中地震台典型震例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琼中地震台CDSN数字地震仪记录的具有典型震例的分析,提高了日常分析水平及大震速报质量.  相似文献   
132.
埃迪卡拉纪(震旦纪)陡山沱期是Rodinia超大陆裂离的重要地质时期,是多细胞生物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和磷质聚集时期,也是化学、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剧烈时期。液化岩脉、液化角砾岩、脉化变形构造、以及阶梯状层内断层等磷质震积岩的发现,表明扬子地区在陡山沱期晚期至少发生过两次以上的地震事件。地震构造运动将地球内部积累能量快速地释放,可能是磷质来源和热水活动一种重要的方式或通道。海水中磷等无机营养盐分的增加,海水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发展,同时多细胞生物的繁盛又有利于磷的聚集。  相似文献   
133.
基于差分干涉雷达的汶川地震同震形变特点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地震同震形变场是认识震源机制、确定发震断裂、分析发震断裂活动方式、评估震害损失及揭示未来发震趋势的重要依据。但在龙门山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中, 现有的地震同震形变场获取方法(GPS测量、构造形迹分析、震源机制解结合数值模拟计算)难以快速、全面的捕捉到这种信息, 这突显出差分干涉雷达技术(D-InSA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AR)在同震形变场研究中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其观测原理, 在地震同震形变监测中的研究现状, 并重点分析了已获取的D-InSAR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的观测结果。基于差分干涉雷达观测及相关资料, 对龙门山断裂在本次地震中活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干涉雷达形变图像与地表破裂范围、逆冲角度的变化、上下盘升降关系及大型余震的展布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4.
不同型号仪器水位记震能力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地震时不同型号仪器及不同采样率获取的水位观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数字化水位观测的两种主要观测仪器ADP系统与LN-3(A)在记震能力上的差别主要是由采样率不同引起的,与仪器性能及水井的深度关系不大.由于水震波的持续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因此只有加大采样率,才能记录到波型更为完整的水震波和更为丰富的水震波震例.分析认为,数字化水位观测必须最终向实时记录的方向发展,才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地球内部应力的瞬时变化的真实信息,不至因采样率不足而使短周期信息遗漏,同时也更有机会捕捉到前驱波及区域应力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5.

四川盆地荣县—威远—资中地区属于历史弱震区,然而2019年相继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事件.本文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仪记录波形资料,利用CAP(Cut and Paste)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2016年以来发生在荣县—威远—资中地区的26个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和矩震级,对该区域发震构造几何结构与变形特征及构造应力场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获得如下认识:(1)26个MS≥3.0地震的震源矩心深度在1.5~5 km之间,平均深度3.4 km,表明事件发生在上地壳浅部沉积层内;震源深度分布揭示发震断层面倾向SE、缓倾角.(2)26个地震的震源机制全部为逆冲型,表明发震构造整体为逆断层性质.节面优势方位NNE-NE,结合走向与倾角统计结果,本文推测发震构造可能为威远背斜南翼一系列倾向SE、走向NNE-NE的缓倾角盲冲断层.(3)PTB轴优势方位单一,表明研究区域处于相对简单的构造应力环境.区域应力场反演获得的最大主压应力轴σ1方位NW-SE,近水平,与目前已知的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反映区内构造活动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其明显有别于四川盆地南缘2019年6月17日长宁MS6.0地震余震区NE-SW向的最大主压应力轴方位也揭示出四川盆地构造应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4)26个地震整体的应变花表现为NW-SE向挤压白瓣形态,表明区内发震构造整体呈NW-SE向纯挤压变形模式,明显有别于2019年长宁MS6.0地震序列NE-SW向挤压兼具小量NW-SE向拉张分量的构造变形模式,进一步表明四川盆地构造变形模式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相似文献   
136.
2019年11月25日广西靖西发生MS5.2地震,通过地质调查、遥感解译,结合主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地震烈度等资料,探讨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推断出震区NE向的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此次地震的主余震、地震烈度Ⅵ度线都围绕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分布;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逆冲型地震,与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的逆断性质相符;NE向的下雷-上映断裂西南段被NW向的黑水河断裂和归春河断裂围限,受这两条断裂的影响和控制,黑水河断裂和归春河断裂可能为此次地震的控震构造。  相似文献   
137.
在网络交流平台被广泛运用的新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采集者和传播者。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地震相关信息倍受公众关注,震情和灾情有时会成为网民在各类平台热议的话题。该文以网络交流平台上涉震舆论的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涉震舆情的演化机理,并就新媒体传播下涉震舆情工作如何开展提出几点思考,为涉震舆论的引导和管控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8.
利用重庆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地震波形资料和观测报告,选出5个研究区1 251个ML≥1.5地震进行波形互相关计算,识别出358对同时被2个地震台站记录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cc)不小于0.8的重复地震对,涉及342个地震事件,约占地震总数的27%。将筛选出的重复地震对用于定量判断地震目录中震相拾取误差及评估台网定位精度,结果显示:重庆数字地震台网的垂直定位误差约为3 km,水平定位误差约为5 km,Pg、Sg震相拾取误差分别为0.5 s和0.7 s;其中武隆区地震定位和震相拾取精度最高,綦江区最低。  相似文献   
139.
区域地震台网震相数据是区域地震台网产出的重要成果,是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整理全国31个省份1973—2008年区域地震台网纸质震相报告和地震卡片,按统一格式录入震相数据,建立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文中系统阐述区域地震台网的发展过程、历史震相数据的整合、地震观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及震级的测定方法,并介绍了历史震相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和快速索引下载方法,为科研人员提供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40.
为探索地震的前兆,对一些较大地震前地脉动特征的变化作了简要的分析,发现1975年2月4日的海城7.3级地震前数天,近震中的地震台上(△≈20公里),脉动振幅异常减小;初步分析还表明,大震发生前,脉动方向以及脉动各分量相关系数的变化等现象也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