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通过对比崇明地区地闪及崇明地震台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发现受地闪引起的电磁场变化的直接作用或对仪器元件的间接作用,地磁、地电、电磁扰动和水位观测干扰比例较高,干扰幅度与地闪距离及形成的电流强度有关。具体干扰形态如下:①对电磁扰动干扰表现为单向突跳和测值的整体抬升;②对地磁测项干扰表现为正负方向的单点突跳;③对大地电场干扰表现为大幅震荡;④对水位观测干扰表现为大幅突跳。  相似文献   
72.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固定及流动台站获得了数量可观的余震地震动数据,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动衰减规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通过Gutenberg-Richter关系分析得到汶川地震余震震级-频度分布(FMD),结合Båth定律预估得到逼近实际的最大预估余震震级,基于修正的Omori定律拟合得到余震发生率与主震后时间的关系。主余震统计特性显示Ms4.0~6.4范围内的余震记录震中距及震级分布相对均匀,可作为建立地震动衰减规律的依据。故针对土层地表及基岩地表分别进行了EW、NS和UD三个方向的统计回归分析,给出了2种地表情况下三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定量衰减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73.
在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分析不同地区贫困成因的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荒地镇为研究区,通过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该区贫困人口和状态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荒地镇农村贫困化呈现一定范围内集聚分布的特征,镇域中部和北部地区的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周边地区,中部的贫困地区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北部的贫困发生率低于中部。2)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包括距主干道距离、人口密度和男性人口所占比例。3)距离主干道的距离与贫困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正向相关的关系,距离镇中心的距离与贫困发生率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人口密度与贫困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4)依据不同地区贫困形成的主导因素,贫困地区可以划分为道路制约型和人口制约型,其中道路制约性主要分布在荒地镇的东南地区,而人口制约性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针对不同成因的农村贫困,本文提出应该采用不同策略的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74.
李昌珑  吴健  高孟潭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12):4862-4872
活动地块作为地质构造单元,其周缘的地震常常较为活跃,并且有时表现出大地震丛集发生的现象.鄂尔多斯地块处于受来自青藏高原NE向的主压应力等多重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区域构造环境中,地块周缘大地震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值得研究.本文以鄂尔多斯地块周缘的几次历史地震为例,分别研究了级联断层、地块同侧断层、地块不同侧断层间大地震间应力转移的现象,尝试对地块在其周缘发生大地震时的应力传递和转移行为获得新的认识.得到的结论有:1920年宁夏海原8 1/2级和1927年甘肃古浪8.0级地震分别使六盘山东麓断裂和香山-天景山断裂的大地震期望复发时间提前了800年和20年,六盘山东麓断裂当前的大地震危险性较高.1626年山西灵丘7级地震和1654年甘肃天水南8级地震分别使五台山北麓断裂的大地震复发期望时间提前了50年和279年,鄂尔多斯地块可能将其西南缘受到的部分库仑应力扰动传递到了东缘的五台山北麓断裂.  相似文献   
75.
76.
东北地震区b值和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震级和频度关系式中的b值和地震年平均发生率是表征一个地区地震活动性的重要参数,也是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不可缺少的计算参数。本文根据当前的地震目录,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给出了东北地震区的b值和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该研究成果对在本区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7.
利用South Pole和Mc Murdo两站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的电离层相位闪烁数据,统计分析了两站电离层相位闪烁发生率的周日分布和季节分布。统计结果表明,两站的相位闪烁发生率在季节分布上,春秋季明显大于夏冬季;在周日分布上呈双峰结构。在磁中午附近和磁子夜后有较大的闪烁发生率。磁中午附近是因为极隙区的软电子沉降和电离层对流导致的电离层不均匀性,造成较强的无线电波闪烁;磁子夜附近闪烁增强可能是穿越极盖区的等离子体云破碎造成较大密度梯度导致。总体上说,Mc Murdo站的闪烁发生率高于South Pole站,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磁纬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8.
假定地震是随机点过程的实现,并且全部地震的震级分布都遵从b为常数的古登堡-里克特定律,通过传染性模型,我们对地震的时空发生率密度进行了模拟。发生率密度是通过两项求和计算的,一项代表独立或者说自发的活动性,另一项代表由先前地震诱发的活动性。第一项只与空间有关,而第二项依赖于三个因素,包括已发生地震的震级、时间和位置。本文中,对时间项我们使用修正后的大森定律,重点研究震级和空间项。对于每一项,我们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假设,并且根据1987年到2000年意大利仪器记录地震的目录,分别找出了各自的最大似然参数。对2001年纪录的地震活动性计算了各自的可能性并进行了比较,这为找到最佳模型提供了一个途径。对各种假设进行蒙特卡罗模拟,由此来评估我们选择的假设的可信度。我们的研究表明,对于空间分布,反向幂密度函数比正态密度函数更可靠,而余震发生对于震级的尺度不变性假设可以在高可信水平上被拒绝。最终的模型适宜于在真实环境中计算地震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9.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地震危险性概率法,讨论了其中各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具体确定方式及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极尖纬度午后极光嘶声的极大发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