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吴丽蓉 《福建地理》2006,21(2):162-163,169
有效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的不断反思。本文阐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理念和行动策略,并结合地理课例的实践探讨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2003年7月到2004年8月,连云港市灌南县地震局监测到一起电磁波异常,引起了市地震局分析预报人员的高度关注。对这起异常进行了追踪分析和预测,并对3次预测的结果进行反思,对震前电磁波短临异常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3.
徐常友 《浙江气象》2005,26(1):11-13
通过对200414台风(云娜)临场预报回顾及事后总结(反思),着重说明作为基层台站,缺乏深层次的资料,根据当时逐日临场预报的依据和思路,客观地分析、查找为什么对"云娜"强度强、范围大所造成严重灾害的后果"估计不足"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碰到类似个例的台风预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4.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启示我们要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反省,在反思中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需要经常性的反思。从教学实践来看,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65.
主要论述设计研究院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支部工作活动中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创新形成了"以兴奋点、结合点为切入;以反思、反馈为手段;以发展、使命为导向;以知识共享、技术交流为平台;以先进模范、品牌团队为标秆;以超越自我、服务社会为已任"的工作思路,显著提高了党组织的向心力、想象力、支撑力、学习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6.
从1901年开始,“诺贝尔奖”伴随着20世纪重大的科学的发展,即将走过1OO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百年诺贝尔,为何如此魅力四射?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时刻:百年中国科技,为何竟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戴上这顶科学皇冠?这是一个出谋划策的时刻:在下个百年,中国离“诺贝尔奖”究竟还有多远?中国本土科学家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67.
2001年11月14日在新疆-青海交界地区发生了8.1级大震.震中为90.9°E,36.2°N.本文对这次大震的粗略预测作了回顾,并讨论了有关8级大震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68.
过去全球变化是IGBP计划的核心计划之一,科学家对过去会球变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意义的成果和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对全球变化中的气候突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全球变化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简单性和复杂性作一些反思,以求引起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69.
中国大陆社会与文化地理学研究领域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亮  朱竑 《地理研究》2018,37(10):2024-2038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条充满艰辛而又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开始回暖,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重焕新生,但学科所占位置相对边缘。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近年来社会与文化地理学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从文化区、文化传播与文化整合,民族文化地理,文化景观与文化经济,地方和基于地方的政治,边缘群体研究五个方面对中国大陆社会与文化地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观性的概述和批判性的反思。建立在西方学术话语霸权之上的社会与文化地理学,需要开展建设性的对话并加以研究。未来的社会与文化地理学研究应更加强调跨学科视角和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0.
豫北“7·9”特大暴雨的短期预报分析和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漆梁波  徐珺 《气象》2018,44(1):1-14
对2016年7月9日豫北特大暴雨的短期预报决策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主要结论如下:(1)此次降水过程存在明显的对流云团之间的合并及组织化过程,这些过程涉及中小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作为重要业务参考的全球模式(包括确定性和集合预报)均未能提前(24或12h)对此次暴雨过程做出有效预报或提示。(2)高分辨区域模式和快速同化更新系统大多表现出更好的预报能力,可提前12或6h提示预报员豫北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3)特大暴雨过程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预报员过份依赖全球模式的结果,缺乏使用高分辨区域模式产品的经验或对这些模式产品信心不足。高分辨区域模式在投入业务运行之前,需加强对预报员的系统性培训,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这些模式产品的业务效能。(4)在现有QPF业务流程中逐渐增加概率产品的使用,既符合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可望对暴雨或极端降水的预报提供更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