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260篇
地质学   232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黄土孔隙性分类判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煜东  宫家文 《地质科学》1993,28(4):378-382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一典型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洛川黄土孔隙性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洛川黄土孔隙性预测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黄土孔隙性分类、判别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2.
多尺度快速匹配追踪多域联合地震反演是一种通过地震数据多尺度分解的迭代反演方法.与此同时,在快速匹配追踪算法中引入低频模型约束,有效提高了收敛精度,使反演结果具有丰富的高低频信息.首先通过对大尺度地震资料进行反演得到低频背景.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尺度与小尺度地震数据进行逐级迭代用以获得高频数据,因而有效缓解了常规反演方法对于初始模型精度的依赖.最后利用理论模型与实际地震数据进行测试,通过与常规时间域反演方法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在地层连续变化处依然可以对变化地层进行精确刻画,且在纵向分辨率提升的同时保持了较好的横向连续性.  相似文献   
33.
海洋沉积物动力学的示踪物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抒 《沉积学报》2003,21(1):61-65
本文的论题是示踪物方法在海洋物源追踪和沉积物输运率计算中的应用 ,以及示踪物方法的普适性理论框架。定量的物源追踪需要适当的示踪标记和物质混合模型 ,有必要根据沉积动力过程的研究来确定示踪标记的变换函数 ,从而将改进的示踪标记用于混合模型分析。人工示踪物实验的现有方法以空间积分法最为常用 ,其关键是示踪物质心运动和沉积物活动层的界定。天然示踪物的质心位置是无法定义的 ,因此不能借用传统人工示踪物方法来估算物质输运率 ;在某些特殊情形下 ,可以利用天然示踪物的质量守衡原理来获得物质输运信息。今后 ,以示踪物质的连续方程为基础 ,有可能建立一种同时适用于人工和天然示踪物的普适理论框架。其中需解决的问题包括示踪物与现场物质的差异、沉积速率和活动层厚度的时间尺度、沉积物扩散过程等。  相似文献   
34.
几种静校正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解决近地表速度异常和地形起伏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已出现了多种静校正方法,这常常使资料处理人员无所适从。这里从众多的静校正方法中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在生产中用得较多的方法(折射静校正、无射线追踪层析静校正、非线性层析静校正),从方法原理、方法特点、实际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最后给出了针对不同目标选择适当静校正方法的建议,以帮助资料处理人员在实际资料处理中,有针对性地选择静校正方法,快速有效地完成资料处理任务,提高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35.
乐友喜  曾有良 《物探与化探》2006,30(2):169-171,174
基于契比雪夫多项式的旅行时反演方法,不需进行入射角扫描,首先用多项式表示出深度和慢度,计算出从源点到接收点的旅行时间,通过与实际时间的误差修改模型参数,经过反复迭代,最终得到地下复杂构造的界面形态和速度变化。与网格化速度反演方法相比,计算的未知数少,对初始地质模型的依赖性小。模型试算表明,在初始地质模型与实际地质模型差别较大时,仍能取得比较好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36.
三维质点追踪模型及其在胶南海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已建立的变边界河口、陆架、海洋模型(ECOM)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变边界质点追踪模块,研究胶东半岛南海域的物质输运特征,讨论了三维空间中,水质点在潮流作用下的迁移特点.该模型在近海海洋环境管理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和一个雷暴单体识别、追踪和分析算法, 对2004年7月10日下午造成北京局地短时强降水的雷暴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偏南暖湿气流中生成的对流云团, 在北京上空迅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一个覆盖城区的β-中尺度对流超级复合体, 导致了这次强降水过程。详细分析表明, 强对流主要是来自城区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生成和发展起来的雷暴。在北京西南部的雷暴逐渐向东北的城近郊区移动和发展, 并与新生成的雷暴合并加强, 造成了石景山、门头沟和海淀部分地区的大雨。在北京东南部逐渐形成的两个小雷暴单体迅速增长并向西北方的城区移动, 在到达城区时合并且迅速加强, 但移速缓慢, 在北京城区维持了两个多小时, 造成了城区的大暴雨过程, 降水量大但空间分布不均匀。雷暴顶高度和最大反射率因子的关系呈反位相变化, 雷暴最大反射率因子出现的高度均位于0 ℃等温线之下 (≥0 ℃) 或其附近, 雷暴的中心和反射率因子权重质心也基本位于0 ℃等温线之下, 均证实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液态强降水对流系统。分析还表明, 20:00 (北京时) 左右的超强雷达回波是由大气异常传播造成的虚假超折射回波。  相似文献   
38.
程也 《气象科技》2006,34(3):295-295
一个新的由6颗低轨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观测系统于2006年4月14日发射升空,其目的是改进天气预报,监测全球气变化和加强空间天气研究。该系统将首次通过来自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无线电信号提供地球上上万个点的每日实资料,用于科研与业务。该系统由美国与台湾(American Insti  相似文献   
39.
黄海两钻孔岩芯的古地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沉积物中泥炭层C14的年龄测定,把样品极性方向与A·Cox的极性年表加以对比,发现在黄海两个钻孔的沉积物中有与布容正向期内拉尚反向事件相对应的层位,并估算了沉积物生成年代及该海域的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40.
本文是根据地球基本磁場起源的“发电机”理论而提出的地磁場倒转的电磁模型,认为地磁場的倒转是地核内部“环型”場反向的结果,若地球转速的“突然”扰动够大,则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电磁作用可以引起地球内部“环型”場的反向,从而实现地磁場的倒转,计算表明,这一扰动的性质是地球蒋动周期的减小,其数量级为10~2毫秒。文章的末尾计论了反向地磁場的维持问题,得出倒转磁場维持的时间间隔约为10~3年-10~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