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0篇
  免费   746篇
  国内免费   579篇
测绘学   3515篇
大气科学   575篇
地球物理   819篇
地质学   915篇
海洋学   424篇
天文学   106篇
综合类   435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9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双差地震定位法对2005年9月23日克孜尔震群进行重新定位。 从平面上, 重新定位地震集中分布在一个长约14.5 km, 宽约 9.0 km的长方形内, 其长轴为N30°W向, 与克孜尔断裂近乎垂直。 从震源深度来看, 重新定位地震的震源深度全部分布在21 km以内, 集中分布在10~19 km, 平均深度为13.6 km; 震群中绝大部分小震发生在沉积层内, 而震级较大地震基本发生在结晶地壳的上地壳内。 其剖面图显示, 这次震群是从结晶地壳开始沿着N30°W方向向上破裂至沉积层。 根据震区附近断裂性质和该区历史小震震中分布分析认为, 克孜尔水库库区附近可能存在两条共轭断裂, 右翼断裂可能是这次震群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82.
本文将常规双平方根(DSR)单程波动方程从深度域变换到双程垂直走时(τ)域,由此推导出可从数学上实现“沉降观测”的单程波DSR传播算子. 其递归波场延拓算法包含波数域针对常速背景的相移处理和空间域针对横向速度扰动的相位校正,可以应对上覆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对构造成像的影响. 结合零炮检距、零时间成像条件,提出了在τ域进行波场延拓与成像的DSR方程叠前偏移新方法. 为了克服其全三维偏移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本文采用稳相近似,在crossline常炮检距偏移理论基础上推导了实用的共方位角叠前τ偏移方法. 数值试验表明,DSR方程叠前τ偏移在强横向非均匀介质中的成像精度与分辨率优于传统的时间域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983.
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算法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致力于探讨在数字化地震监测大规模发展后,如何更好地将大量丰富的数字化波形信息应用到地震定位领域,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地震定位精度问题。笔者认为"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定位算法"是一种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因此分别从基本理论、发展历程、台网实用化过程以及推广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该技术在地震定位领域中的发展方向及推广使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84.
应用CAP方法、sPL深度震相方法和双差定位方法,对2019年M2.5以上皎口水库地区地震震源深度进行测定。通过CAP方法进行反演,计算出最佳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在震中距50 km左右的近台识别出清晰的sPL震相,运用频率—波速(F-K)方法画出各种震源深度的理论波形,与实际波形进行拟合确定震源深度;建立地震事件对,利用走时差观测值与理论值的残差确定其相对位置及深度。结果发现,上述多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而言,双差定位方法更适合皎口水库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985.
基于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该研究区域(27.5°~31.5°N,100°~104°E)103 990个地震的震相数据,运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泸定MS6.8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区执行地震层析成像和精定位。结果表明:(1)余震序列主要分布于鲜水河断裂西南侧,长度约60 km,整体沿鲜水河断裂呈北西向展布,震源深度多集中在5~15 km,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加深的迹象。根据余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及主震位置,提出鲜水河断裂东南段为发震断层,并且发现余震序列南北两端或许存在分支断层。根据背景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推断其或许为泸定主震的前震。(2)主震的西北侧存在高速异常体,其或许阻挡了泸定地震向西北向破裂,结合鲜水河断裂东南段力学性质较弱,其滑动方向为首选的传播方向,推断泸定地震为单侧破裂,方向为东南。(3)泸定地震震源区下方30 km深度处存在弱S波低速层和高波速比,已有结果得知研究区中下地壳存在明显的高导层和低阻层,泸定主震位于热流值为65 mW·m2的大地热流等值线附近,综合推断震源区下方30 km或许存在地壳流体。同时,泸定地震发生在应力易积累,同时...  相似文献   
986.
震后早期快速、准确的余震预测对震后灾害风险应对和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十分重要.震后早期阶段地震目录不完整性是影响现有余震预测方法快速、准确预测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技术和模型的发展,使得震后早期数据缺失阶段的余震预测成为可能.本文针对震后早期数据缺失阶段难以开展有效的余震预测问题,分别从提升余震检测率角度阐述了匹配滤波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从统计地震学的余震补齐角度阐述了双尺度变换技术,从最大限度利用余震信息实时预测角度阐述了Omi模型和Lippiello模型等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劣势,并提出了综合解决震后早期数据缺失阶段余震预测“瓶颈期”问题的技术路线,为从事地震检测、余震预测以及震后趋势研判等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87.
利用青海和周边87个地震台站于2022年1月8—13日记录的青海门源M6.9地震主震及680次余震资料,经双差地震定位重新进行震源位置的修定,获得633个地震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信息。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余震分布明显以昌马—俄博断裂南末梢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呈近EW向沿托勒山断裂东段分布,东段呈NWW向沿冷龙岭断裂西段分布。重新定位前余震初始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5~15 km,重新定位后变化为在0~20 km深度范围内偏正态分布。根据重新定位后余震分布特点并参考地表破裂带的展布,依据成丛地震发生在断层附近的原则,选取2个矩形区域,基于这2个区域内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信息,利用模拟退火与高斯\|牛顿相结合的算法进行断层面拟合计算,完整地获得每一个拟合区域的断层面参数。结果表明托勒山断裂东段断层面与冷龙岭断裂西段断层面分别为长约15 km总体走向为近EW向的高倾角左旋走滑断裂与长约12 km总体走向为NWW向的高倾角大型左旋走滑断裂。此次青海门源地震可能是上述两断层面末端相互挤压共同破裂形成的。  相似文献   
988.
“古国时代”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位于黄河中游的河南巩义双槐树仰韶文化遗址是古国时代重要的都邑性聚落.其规模宏大,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在早期中国占据着重要地位,考古学家一般称之为“河洛古国”.“河洛古国”的兴衰演化对于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的衰落过程一直备受关注.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环境考古研究过程中,在遗址内发现并识别出多处古地震相关遗迹和同震变形,包括地震液化、边坡崩塌和地裂缝,以及地震造成的大量房屋倒塌和墙体歪斜.炭屑定年揭示地震年龄约5.0cal ka BP.结合地震液化分布最远距离经验公式,初步推测地震的最小震级为Ms5.9~6.0.这次破坏性地震深刻影响了双槐树遗址早期文化的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河洛古国”史前都邑的衰落.  相似文献   
989.
双剪试验的结果表明,岩石摩擦滑动过程中的AE b 值动态曲线可归纳为锯齿状和台柱状两类,分别对应于不规则粘滑和规则粘滑.滑动瞬间滑面上摩擦系数变化△μ的分布决定岩石的滑动方式,不均匀分布易发生不规则粘滑.均匀分布易引起规则粘滑;破裂和滑动是摩擦滑动过程中的两类AE 机制,两类AE 的能量分别与破裂面面积及△μ成正比.研究结果提示,平直光滑的地震断层可能显示出特征地震的发震特点.  相似文献   
990.
2003年10月25日甘肃省西部发生6.1级和5.8级地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3年 1 0月 2 5日北京时间 2 0时 4 1分和 2 0时 4 8分在甘肃省西部民乐、山丹间发生 2次破坏性地震。第 1次地震为 6 .1级 (38.4°N ,1 0 1 .2°E) ;第2次地震为 5.8级 (38.4°N ,1 0 1 .1°E)。这 2次地震的震中距甘肃省张掖市 90km ,距武威市 1 4 0km。地震有感范围大 ,其中附近的张掖、酒泉、武威、金昌等城市均强烈有感 ;兰州以及邻近省份的省会西宁、银川等地也普遍有感。主震后 ,余震不断 ,当天就发生余震 30 0多次。地震灾害波及永固、民联、洪水、顺化、南丰等乡村及周边乡镇村的 1 1 1 80 4人。截至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