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65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对Burris型相对重力仪长时间断电后再次供电,分析Burris型重力仪升温过程,并使用2台Burris型重力仪(B95和B101) 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的实测数据,分析仪器性能。结果表明:① Burris型相对重力仪长时间断电并再次供电后,加热125 min达到恒温点,在升温过程中,读数先大幅减小后小幅增大,绝对变化率逐渐减小,通电110 h后零漂小于3×10-8 m/(s2·h),达地震重力观测仪器进网要求;② Burris型重力仪静态零漂存在由负变正的过程,不同仪器所需时间不同;③随着仪器使用年限加长,Burris型重力仪稳定性变差。忽略重力仪突跳读数,可获取测量精度在10×10-8 m/s2左右的流动重力数据;④ Burris型重力仪混合零漂和静态零漂变化基本一致,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442.
利用粤闽两省数字化地震台网2007年6月~2010年5月的走时及波形记录对南澳地区ML≥1地震用双差法重新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挑选重复地震丛,并研究地震丛的P波走时经伪弯曲射线追踪技术及波形互相关校正后的走时差变化.经上述处理后,汕头台、潮州台记录的南澳地区地震的P波走时差在2008年6~8月间出现负异常,经与地震活动性及形变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认为该时段的负异常反映了区域地壳介质速度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443.
运用双差定位法,对滦县地区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ML≥2.0地震进行精定位,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滦县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计算滦县地区重复地震序列经过射线追踪方法校正后得到的P波走时差变化.研究发现,2010年3月6日滦县ML4.7地震前糙甸地震台、兴隆东地震台、蓟县地震台和遵化地震台记录到P波走时差...  相似文献   
444.
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变形的重复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0-2013年四川数字地震台网和水库台网的波形资料以及川西流动台阵的事件波形,通过辨识发生在同一断层位置上的重复地震来定量研究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的深部变形.针对研究区台站分布稀疏的客观情况,应用了子采样条件下基于S-P相对到时差来约束震源位置一致性的方法,在鲜水河断裂带识别出11组重复地震,并利用连续波形资料进行了重复地震完整性的初步测试,同时运用结合波形互相关资料的双差法来完成研究区背景地震和重复地震位置的精确定位.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展示研究区中上地壳存在明显缺震层,其与壳内的低速低阻层相吻合.利用重复地震的地震矩和重复间隔,估算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孕震深部的滑动速率为3.0~10.2 mm·a-1,显示研究区不同地震构造区的深部滑动速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45.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分异机制概述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刘志超  吴福元  刘小驰  王建刚 《岩石学报》2020,36(12):3551-3571

近年来,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高分异成因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另外,有调研工作发现,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是未来矿产勘探的重点靶区。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过程应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密切相关。但是,目前我们对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岩浆分异演化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也难以对其成矿效应进行有效评估。针对该问题,本文选择喜马拉雅带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明显发生稀有金属矿化现象的岩体(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的然巴淡色花岗岩和高喜马拉雅带中的告乌淡色花岗岩)开展系统野外地质、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就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综合近年来有关花岗岩结晶分异作用的研究进展,我们认为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结晶分异过程可以划分为原地结晶分异和岩浆侵位运移过程中流动分异两种主要机制,大部分的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应是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46.
高晓旭 《地质与勘探》2020,56(5):1087-1095
软岩巷道底鼓是软岩巷道底板支护的重要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对此,以榆神矿区某矿30112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确定巷道底鼓类型属“应力型”,巷道在重复采动影响下帮角、底角、底板出现明显塑性破坏。针对底鼓产生原因,提出“帮脚锚杆+底角锚杆+混凝土”复合支护技术。实测结果表明,优化支护参数后巷道底板底鼓量最大不超过16mm,底鼓最大变化量不超过2mm/天,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47.
根据花岗岩的“原地重熔 壳内对流”理论,对粤北贵东复式岩体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进行重新编码,证实该复式岩体的形成是该区陆壳中生代多次熔融(重熔)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重建该区不同期次重熔界面形态。研究表明,早侏罗世重熔界面总体自南向北倾斜,因而在同一剥蚀面下,岩体自南向北依次出露中心相、过渡相、边缘相的岩性;晚侏罗世的熔融(重熔)事件基本局限于早期岩体内部,故该期岩体普遍比早期岩体偏酸性,本期岩浆界面自北向南倾斜。早白垩世的熔融(重熔)事件形成了石英正长岩和次英安斑岩两类不同的岩石,两者岩性的较大差异与卷入的源岩有关,本期的重熔界面同样自北向南倾斜,据此进行的隐伏矿床预测已经获得验证。  相似文献   
448.
西伯利亚东部阿尔丹—斯坦诺夫地区一些前寒武纪Fe、Cu—Ni、Pb—Zn、REE矿群与远东滨海活化区达尔聂哥斯克中新生代Pb—Zn和B矿群的对此研究表明:原地洼矿群与中新生代矿群在其大地构造-岩浆环境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两者均受深断裂交汇的控制。这些深断裂在初生的富钾基性岩浆的多次上升过程中充当通道。  相似文献   
449.
本文在综合论述原地破碎浸出法与堆浸法的特点,适用条件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对桃山铀矿田的溶浸地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根据桃山铀矿田矿体岍存在坚硬的蚀变碎裂花岗岩中,矿体与围岩无明显分界,矿体以密集成群的急倾斜脉体为主,矿石物质组分简单,有害杂质含量少,浸出率高,耗酸量低,爆破性能良好,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围岩与矿体渗透系数小等有利条件,提出采用原地破碎浸出法与堆法相结合是开采和  相似文献   
450.
322矿田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地质技术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德平  顾连兴  周青生  李顺初 《铀矿地质》2001,17(4):231-238,244
本文从原地破碎浸出法采矿要求出发,对322铀矿田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点)的地质构造、岩/矿石物质成分、矿石结构、铀的赋存形式、岩/矿石物理力学参数、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原地爆破筑堆试验及一系列铀矿的柱浸工艺试验,获得了大量原地破碎浸出参数;运用原地破碎浸出法适用性评价模型对其进行了评价,认为该矿田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适宜采用原地破碎浸出法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