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7篇
  免费   2537篇
  国内免费   2566篇
测绘学   976篇
大气科学   1235篇
地球物理   3315篇
地质学   6928篇
海洋学   1195篇
天文学   235篇
综合类   1097篇
自然地理   2169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59篇
  2022年   537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535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521篇
  2014年   1003篇
  2013年   704篇
  2012年   917篇
  2011年   921篇
  2010年   774篇
  2009年   816篇
  2008年   733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601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442篇
  2002年   424篇
  2001年   379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307篇
  1996年   347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236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246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7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滇西北地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区内活断层性质、盆地生成和水系分布极向等的研究,进一步从地质上论证了该区北北西—近南北向的现代构造应力场。认为这一局部应力场是川滇菱块作南向滑移引起的地壳上部的构造变形事件。晚新生代以来的断陷盆地是这一滑移过程造成的地壳表层的拉分盆地。在地壳的下部有可能受到大区域板块北(偏东)向推挤作用的影响。中小地震和强震在深度分布、破裂特征及应力方向上的区别有可能是这种不同深度层次上应力差异作用的某些信息  相似文献   
32.
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新构造特征与地震危险性估计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野外调查,卫、航影象判读,地震活动及震源机制等资料,初步研究了北西向甘孜-玉树断裂带的新构造特征,探讨了拉分构造的发育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是一自中生代以来形成和发展的大型活动断裂带;第四纪以来以强烈的水平左旋剪切错动为主,水平与垂直位错之比约为10:1。从历史地震活动规律推断了在未来20—30年内,该带将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跃期,并具有发生M≥7级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33.
中国地震震害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969年以前发生在中国境内的5级以上的地震震害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历史震害分布规律及震害出现次数与烈度曲线函数关系,给出震级与震害最大距离的关系公式。这些规律和公式,对震害预测和烈度小区划有一定参考价值。 我国有丰富的地震灾害记录,但至今还散落在各种地震文献之中,如果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用之于生产建设,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据此目的,本文对公元前1177年至1969年间发生的地震进行了总结,并着重研究了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34.
驱龙斑岩铜钼矿床是迄今为止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铜矿床.文章根据对驱龙矿区各类岩石破裂裂隙的野外实测数据,结合矿区已有钻孔品位资料,分别绘制了矿区地表破裂裂隙等值线图、走向投影图及梅花图、钻孔5 000 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Cu、Mo品位等值线图.研究结果表明,驱龙斑岩铜钼矿床的岩石中破裂裂隙相当发育,连成一片,没有明显的多个高值中心,空间上破裂裂隙呈放射状产出;5 000 m海拔标高水平切面显示Cu、Mo矿化较强、较均匀,矿化呈面状,为典型的由单一斑岩体侵位造成的中心式矿化特征.据破裂裂隙和Cu、Mo矿化空间分布,可确定驱龙矿区岩浆中心和矿化中心均位于钻孔405、1205、801、809所围成的矩形区域附近.  相似文献   
35.
西藏拉昂错蛇绿岩含矿杂岩带存在的证据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绿岩体中的含矿杂岩带是豆荚状铬铁矿的主要赋矿层位[3].拉昂错蛇绿岩体产出富铬型豆荚状铬铁矿.文章主要论证拉昂错蛇绿岩体存在较大规模的含矿杂岩带,通过分析岩体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1:2万高精度磁测成果、深部钻孔资料和岩石显微构造等资料.并与区域上相关的含矿蛇绿岩进行对比,揭示了拉昂错蛇绿岩体含矿杂岩带的空间展布规律,进一步明确了寻找豆荚状铬铁矿的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36.
在冈底斯岩浆岩带的羊八井地区,林子宗火山岩系上部出现小规模的粗面质火山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岩与时空密切相关的大体积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属于不同的火山岩系:碱性钾质系列与钙碱性系列.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证明林子宗晚期小体积钾质岩具有独立的岩浆源区,而非早期钙碱性系统低压岩浆过程演化的产物.粗面质熔岩SiO2含量为62.91%~64.63%,具有高K2O(7.52%~8.05%)、Al2O3(16.64%-17.35%)、低TiO2(0.59%~0.68%)与MsO(0.15%~0.77%).钾质熔岩富集LILE与LREE,亏损HFSE,具有高Rb/Sr(1.1~2.3)、Th/La(0.59~0.80)、Th/U(6.3~10.9)和低Ce/Pb(4.1~6.2)与Ba/Th(4.3~14.5)比值,其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分别是87Sr/86Sr(I)=0.7068~0.7075、143Nd/144Nd(I)=0.51241~0.51252、206Pb/204Pb=18.87~18.95、207Pb/204Pb=15.63~15.70和208Pb/204Pb=39.24~39.68.粗面岩的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表明冈底斯新近纪钾质火山岩来源于角闪岩相的消减沉积物熔融.因此,羊八井新近纪钾质火山熔岩提供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消减沉积物折返的证据.  相似文献   
37.
新疆东天山葫芦岩体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葫芦岩体位于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东段,地表出露面积0.75km2。主要岩石类型有辉长闪长岩、辉长岩、辉石岩、辉橄岩、橄揽岩。岩相之间多呈渐变过渡关系,局部也有侵入接触。主量元素化学组成基本上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相对富集LREE、适度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较弱的同化混染作用。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四件样品εNd(t)值(+6.4~+7.1),一件样品的εSr(t)=+3.4,其余三件的εSr(t)值(-10.1~-9.3),206Pb/204Pb(18.091~18.513)、207Pb/204Pb(15.459~15.528)、208Pb/204Pb(37.526~38.126)。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体系表明,源区软流圈来源的岩浆中混入了富集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岩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明,熔融作用发生于尖晶石稳定域内。由此可见,岩体是尖晶石稳定域内占主体的软流圈地幔与富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葛祥坤 《铀矿地质》2008,24(3):175-180
电子探针Th-U-Pb微区测年方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测年技术.该技术以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理论为基础,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电子探针测量矿物中的Th、U、Pb含量,经过数据处理,最终计算出矿物的年龄.由于该项技术具有省时、费用低、不破坏样品等优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独居石、锆石的年龄研究中.在晶质铀矿年龄研究中的应用仅有零星报道,但由于该技术的高空间分辨率,将对不同产出状态的微小晶质铀矿颗粒的定年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9.
本文报道了徐淮地区5个早白垩世adakitic岩体全岩的Pb同位素组成和其中3个岩体的锆石IA—ICP—MSU-Pb定年结果,并讨论了岩浆源区的性质和华北克拉通东部中生代早期的构造演化。结果表明,班井、丰山和蔡山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7±1Ma、129±2Ma和131±1Ma。利国、班井、夹沟、丰山和蔡山岩体的全岩(^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初始比值分别变化于17.957~18.620、15.508~15.655和38.129~38.710之间。综合早白垩世adakitic岩石高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以及继承锆石年代学和其中榴辉岩类捕虏体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华北克拉通东部徐淮地区早白垩世adakitic岩石的岩浆源区以断离的扬子克拉通俯冲板片(基底物质)为主,并有拆沉的华北克拉通基底物质的参与。这与扬子克拉通沿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构造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40.
相山铀矿田变质基底的变质作用期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山铀矿田的变质基底,自晋宁期以来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变质变形演化历史,至中生代为止,共经历了4个期次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中元古代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中元古代后的热接触变质作用,中生代动力变质作用,中生代晚期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多期次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反映了本区自元古宙以来一直是一处地热异常区.相山地区铀成矿期的成矿作用,是一系列构造-岩浆-变质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