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262.
拍摄星野,我一般选择日落两个小之后,以及日出两个小时之前的这段时间,这样可以避开日光的干扰。拍摄地点选择远离市区的地方,避开光污染。如果是拍摄星线的话,一般选择大城市的北边。这样在向北拍摄星轨时可以避开城市的光污染。  相似文献   
263.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264.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趋势预测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纲  刘杰  王博  郭铁栓  张永仙  周龙泉 《地震》2011,31(3):64-76
本文整理了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至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地震前, 年度地震趋势预测和日常会商中提出的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及其分析意见。 结果表明, 玉树7.1级地震前存在一些较为明确的有关地震活动水平和危险区域判定的预测依据, 但由于玉树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弱, 缺乏较为可靠的中短期前兆异常, 因此未将该区划定为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 仅在我国大陆地震形势预测和强震主体活动地区估计上有所涉及。 2010年青藏块体中东部地区强震危险性增强, 但由于玉树地区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以平静为主, 地震前兆数量也较少, 因此未能在玉树7.1级地震前形成短临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265.
川滇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强震危险含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川滇地区2011-2014年的重力复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2012年云南彝良MS5.7、2013年四川芦山MS7.0、2014年云南鲁甸MS6.5和四川康定MS6.3地震发生的关系.结合GPS、水准观测成果和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进一步研究了区域重力场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机理,讨论了近期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的强震危险含义.结果表明:①重力变化与川滇地区断裂构造活动存在密切空间联系,重力变化较好地反映了伴随活动断层的物质迁移和构造变形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效应.②重力资料对测区内2012年以来发生的4次MS5.7以上强震均有较好反映,地震前震中区及其附近观测到明显的区域性重力异常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可能是地震孕育过程中观测到的重力前兆信息.③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大体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动态效应,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受挤压隆起、面压缩率和重力上升变化的特征最为显著.④重力场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与地壳垂直与水平运动及地质构造活动等观测结果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强震易发生在重力变化四象限分布中心地带或正、负异常区过渡的高梯度带上,研究区的一些重力异常部位仍存在中-长期大震危险背景.  相似文献   
266.
6056地点是在我国旧石器考古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匼河旧石器遗址群的一个代表性遗址,其年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主流观点由于将遗址文化层上覆堆积巨厚的黄土层看作是"红色土",而认为文化层属于早更新世晚期或中更新世早期。在对遗址地层分析的基础上,对遗址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层黄土为末次冰期堆积的马兰黄土,结合对文化层的年代测定以及沉积特征的分析,认为该遗址形成年代为末次间冰期晚期,具体年代为8万年左右,这与传统上主流认识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67.

2013年在辽宁大连骆驼山金远洞堆积(39°23'59.01"N,121°41'20.28"E)中发现了哺乳动物残骸后,自2014年以来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最近从偶蹄类化石中鉴定出较为罕见的大斑鹿(CervusSikamagnus)。金远洞大斑鹿标本角柄短,角冠简单,第一枝距角环不远,眉枝与主枝的夹角较大,近于直角;上前臼齿齿冠上具明显的内中凹,上臼齿齿冠上的新棱、马刺等附属结构不存在,下前臼齿中p4臼齿化,下臼齿齿冠上的下外附尖不明显。根据目前掌握的大斑鹿化石地层资料,大斑鹿的时代分布可能是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268.
随机性与电环境特征对地闪击地点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已有的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结合四次探空资料,进行了12.5 m的高分辨率二维雷暴云数值模拟实验,得到了各种雷暴云电荷结构下的地闪个例,并就地闪击地点与空间电荷、电位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由空间电荷唯一确定的电位分布决定了先导的传播最大趋势,而闪电传播的随机性所带来的地闪击地点的不确定范围被限制在3 km之内,利用动态聚类法迭代得出的三个击地点位置之间的差为1 km左右.(2)负地闪的初始点与击地点的位置差主要分布在0~6 km范围内,且93%的负地闪分布在0~4 km范围内,正地闪的分布相对较广,0~3 km范围内占48%,3~6 km范围内占34%,6~10 km范围内占18%.(3)正、负地闪主要产生于离地面最近的一对电荷堆之间,其起始高度越高,初始点与击地点位置差分布越广;另外,产生于三级性雷暴云电荷结构下的正地闪,其起始于上部的主正电荷堆与中部主负电荷堆之间,由于下行正先导会绕过底部的次正电荷堆,因此其击地点与初始点的距离基本在6 km以上.  相似文献   
269.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3):51-51
据信使新闻报道,美国新泽西州桑莫塞郡桥水市的消防队利用GPS对每一个消防栓精确定位,当消防员正奔向出事地点的路上时,他们就知晓哪条路离水源最近,以利节省时间,快速准确地到达出事地点。  相似文献   
270.
同好摄影     
《天文爱好者》2020,(2):71-77
左:日环食全过程摄影:戴明拍摄地点:斯里兰卡的贾夫纳堡图片说明:晴朗无云的天气为这次拍摄提供了条件。我架设好星野赤道仪,使用手机里的指南针APP粗对极轴,将55~300mm镜头连接在宾得KP机身上,定时拍摄了日环食的全过程。后期排列的时候我参考了正弦曲线,令作品的展示效果更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